為什麼金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比古龍改編成影視作品要好?

時間 2021-05-11 18:52:50

1樓:乙個廣州煮飯阿姨

可能是因為古龍去世的早吧。。。(手動滑稽)趁作者不在了,什麼瞎逼改編都敢來了~~無論是前幾年的《天涯明月刀》,還是近期的《三少爺的劍》,都被改的體無完膚啊啊啊啊……(暴風哭泣)

2樓:靜靜

說古龍劇不如金庸劇的一定沒看過《淚痕劍》,是《英雄無淚》的電視劇集版在我心中任何劇都比不上它。ps純屬個人觀點,古龍的劇確實難拍

3樓:愛誰誰

除了改編難度外我覺得還有個問題,就是古龍作品的心態以現在電視觀眾主體或者說以編劇認為的觀眾主體是不能理解的。舉例說明:

比如郭靖要反元,因為他有父仇不共戴天,他死守襄陽,因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符合中中國人的思維邏輯和道德模式的。

而古龍,龍嘯雲為啥要殺李尋歡,李尋歡對他如此之好,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尤其人生閱歷比較淺一些的孩子是不能接受因為「嫉妒和懷疑就是龍嘯雲這種人的人性枷鎖」這一理由的;這在影視劇中也是非常難以通過對話來表達的,因此編劇只能要麼把龍嘯雲塑造成壞蛋人渣,要麼跟李尋歡有殺師以及上一代仇怨,這實在是黑了龍嘯雲更黑了李尋歡的智商也黑了古龍啊,第一男主偉大的友情竟然是被騙了,這實在接受無能啊

4樓:流觴

主要是因為思維太跳躍,人物憑空冒出來。

還有就是尺度大了....陸小鳳系列里宮九那一本,赤裸裸的SM看醉了我....

另,我發現古龍書裡的女的基本沒有好好穿衣服的

5樓:

金庸作品更適合拍成長篇電視劇集。場景、招式、衣服、飯菜都是句句清楚。

古龍作品則更適合拍成電影,導演牛B的話一定非常成功,類似王家衛《東邪西毒》的效果。

6樓:澤拉

古龍作品拍片和看書都需要想象力,因為他給你很多形容詞和一群舉世無雙的人的驚人事蹟或者容貌。哪有這許多傾世的人?可能真正要拍,只能拍動漫。

7樓:李紀正

文學作品是否有「鏡頭感」很重要,如果文字描述的內容比較具體的話,就比較容易用畫面呈現出來,而且度過原著的人再看影視作品,也會覺得還原度很高。但如果描述的太過虛無縹緲的話,那就麻煩了,一百個人看了產生一百種想象,那導演再能理解原著意味也是白費,肯定只能讓一少部分讀過原著的人覺得拍的好,剩下大部分人肯定覺得和自己想象的相差太遠。

8樓:毛小白奮鬥在深圳

因為當年古龍為了賺稿費總是一段文字拆成很多段來寫。

給了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

卻留給了視覺化電視很小的空間

這是所有編劇和指導都不喜歡的

9樓:

中國導演拍科幻基本都是一塌糊塗的。

在古龍的世界,好兄弟只要有需要就一定出現,不需要過去,但金庸一定會把他們怎麼成好朋友寫出來,中間還要一系列磨難。

10樓:穀雨清

金庸在敘事上更加精碉細琢,古龍則美在意境,讀來讓人遐想,而具體呈現出來之後反而破壞意境之美,況且多數人是理解不了古龍那份心境的,自然就拍不出來那種效果。

11樓:魏命名

個人認為除了在武打畫面表現的難度以外,主題的不同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看金庸的作品,往往都是乙個默默無聞的小卒成長為一代大俠,為國為民,救濟蒼生的故事。古龍則完全不同,他喜歡寫乙個已經武功超群名聲在外的大英雄如何在江湖的黑暗和內心的糾葛中掙扎並選擇他的道路。

如果說金庸寫的是英雄,那古龍寫的是傳奇。

在現在這個時代,金庸的故事更符合我們的嚮往,也就是成長為大俠,走上神壇的感覺,古龍的作品可能要經歷更多的年歲的人才能感到共鳴,當然更加注重內心的描寫也更難在畫面上表現出來

12樓:林珍如

可是,看書的話,看古龍的真心比看金庸的有意思。各有所長吧,╮(╯▽╰)╭,誰讓這世界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的。看金庸的書就會覺得有一股浩然正氣在,不論是人物設定還是作者的文風都給人一種這樣子的感覺。

但是,看古龍的書就覺得,邪邪的,有點小壞的感覺。呵呵,本人會比較喜歡古龍的書。其實古龍的電影系列《陸小鳳傳奇》還是很不錯的,我指的是張智霖的版本。

花滿樓可帥!!

13樓:Quantux

金庸和古龍二者的境界是不一樣的:金庸憂國憂民、心懷天下,他的哲學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與其說他是乙個俠客,還不如說是乙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傳統儒家知識分子。所以他筆下的郭靖、楊過、張無忌等,雖出身草莽、身在江湖,卻最終都為民族興亡而奮鬥。而古龍更像是逍遙江湖、任俠放浪的莊子,處江湖之遠,沒有儒家那些江山社稷、民族大義的羈絆,轉而尋找一種自由自在生活的樂趣。

而這些,從兩人生平也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14樓:yolfilm

-用影視行業的立場來看,金庸古龍,兩人作品,有幾個主要不同:

一、歷史感。

金庸的作品,背後都有大的歷史事件作驅動,可耍玩發揮的餘地,古龍遠遠不及。

拍金庸作品,往歷史多靠一些,場面格局立刻恢弘起來;相反的,從小說主線多靠一些,就能省錢,作出完全不同的架空味道(最好的例子,是徐克版的「笑傲江湖」,就是完全取消歷史背景)。

相較之下,古龍完全厥如,就是西門吹雪和葉孤城,在紫禁城決戰,打架打到了皇宮屋頂上,你也搞不明白,那屋頂下頭的皇帝,是哪朝哪代?

二、對「懸疑」的依重。

古龍的小說,多有乙個大的懸疑作故事的推動力,這個懸疑在閱讀時,確實會帶來強大的快感,但,看過一次,你再看第二次時,就會變成索然無味。看第二次,看人重拍,你就是你自己最大的敵人,你是你自己的「劇透(spoiler)」。

(最好的例子是「楚留香」,基本上就是古裝偵探劇,但,作為編劇,改編非常辛苦,一方面得為故事彌補,楚留香故事中,多有硬傷,另方面,你得變,不變原故事,讀過小說的觀眾,根本不看。)。

相比金庸,你就算知道葵花寶典,最終要自宮,就算知道了這個大謎底,也無損於你二次,三次,不停重讀金庸作品的樂趣,只因,金庸的故事複雜度,故事的包容量太大太大,遠非古龍能夠望其項背。

金庸作品,從不只依靠乙個謎底存活。

三、人物的豐富度。

古龍最好的一本小說,最常被發上銀幕的,就是「絕代雙嬌」,只因為裡面人物豐富,是他小說中,塑造人物最多,也最成功的一本。

以此來看金庸,二人高下立現,金庸的成功人物,主配角的創造與發揮,哪一本不是絕代雙嬌的數倍,以迄數十倍以上?總而言之,金庸的人物總量,根本是古龍所望塵莫及。

(古龍的十大惡人,和金庸的八怪,試一比較,二者「細節」的豐富程度,高下立現。)

總而言之,若作比喻,古龍就是十分鐘的電視小品,而金庸呢,金庸作品卻是多本大戲,可能要接連上演三天、十天才能演完。兩者差距,不是一般言語可以形容。-

15樓:magasa

可能更多人會提到,古龍作品不易改編。

不過,我覺得,最核心的原因,是金庸作品改編的商業價值大大高於古龍作品改編,所以能吸引到更多、更優質的影視資源。

改編名著為影視作品的弊端有什麼?

之乎者也 私以為,著作之所謂為名著,重點在於 名 這個定義。字面理解就是傳誦度高,知名度高,被普羅大眾接受的程度較高。當然了,之於名著以相對的來說,還有很多很多著作,其質量和內容,本應該與名著享受相同的社會認知程度,但卻由於種種原因被冷落了,這是後話。一下舉幾個例子 影視劇團隊是影響改編名著最重要的...

《紅樓夢》這本古典文學名著改編成現代影視作品,對此書本身有什麼意義,又帶來了什麼問題和缺憾?

書中的很多場景借助現代影視技術得以呈現。紅樓裡的生活是貴族世家傳統大家族,如今這種家族聚居形式漸漸不復存在。像我只能回想起小時候宗族裡因長者眾多帶來的對世代鄰水而居鄉土的歸依感。因而可以這樣說,紅樓世界裡發生的所有事情我們都沒有聽過,也沒有見過。而影視改編就可以讓我們看見 聽見他們的故事。我們可能即...

為什麼影視作品用方言

Tobbin 在藝術作品裡,所有的表達方式,無論你是否理解,都是或為了重現現實情況,或為了好更直接地表現人物的意圖。方言,有乙個特色就是具有極強的地域特徵。通過一句方言的話,我們可以知道主人公的地域特徵,從而了解他的大概性格。比如在藝術作品裡 注意,並不是現實中 通常東北話就意味著這個人比較的豪爽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