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對楊德昌的電影《一一》無感?

時間 2021-05-11 16:03:10

1樓:

這就好比畢卡索的畫,普通人也能看不懂。看不懂沒關係,不丟人。不喜歡也沒關係,沒人能逼你喜歡。想要看懂,就努力提公升自己的鑑賞水平。

要是覺得自己水平夠了,還是看不懂。那不看也罷,不必糾結,電影多的是。

2樓:邢毅之

如果看不來《一一》的人,大概率也是看不來《阿甘正傳》《活著》的。我猜肖申克的救贖更符合你的口味(雖然那一年的奧斯卡是阿甘打敗了肖申克里的安迪)。

如果單論藝術鑑賞力,那奧斯卡評委們的鑑賞力顯然更高一點,顯然,那年他們選擇了阿甘。我猜測他們選擇阿甘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生活或者說我們的生命的形狀就是電影裡呈現的那樣。我們的生命裡有很少的安迪,有很多的阿甘,所以安迪是特例,阿甘是普世的,具有普世的意義,同理,一一裡面的人就是我們普羅大眾自己的形象,我們大多數人最終也活成了電影一一裡的人的樣子。

樓下講楊德昌把一一拍成了宣教片,我感覺導演也不是想把電影搞成乙個宣教片,他只是把自己的對人生的感悟寫在了電影裡,想留給大家留給世界一點東西,想把自己對這個世界最深的愛最深的感觸捧給大家。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誰都想給世界留一點自己劃過的痕跡,我感覺一一就是楊德昌的痕跡。

3樓:上帝說要有光

既為舉世公認之經典,必有高深奧妙之內涵。若覺難以理解,不妨從自身找找原因。對超出自我認知水平的事物極端排斥已屬不智,再加以肆意的詆毀和謾罵只會將無知與庸俗進一步放大。

更有甚者分明是譁眾取寵,名為鄙視隨波逐流,實則藉機標新立異,以此彰顯自己是如何的與眾不同。實乃跳樑小丑,貽笑大方。

摘自豆瓣使用者白發生關於2001太空漫遊影評關於2001太空漫遊如此,其他亦如此

首先不是說題主差啊,千萬別這樣想,只是突然覺得有感而生,僅此而已

4樓:別謙

一一保持了楊德昌的一貫風格,他的作品必須要放在當時所處的時代和環境中來看。

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風格極強的作品,家裡的每個人都是台灣世紀之交時期的典型社會中的典型人物,他們處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面臨著不同的煩惱和快樂。面臨生存壓力和初戀情愫的男主,壓抑要出家的妻子,陷入初戀的女兒,尋找影像秘密的兒子,躺在床上的老母親,以及剛結婚的妹妹,私生活混亂的鄰居等等。所有的人集結在一起像是道盡了乙個閱歷俗世的人的一生。

我不太知道你為什麼無感,但我想應該是很能感同身受的,它畢竟覆蓋了全年齡階段。同時像極了人間喜劇,充滿了對台灣社會的批判。

恕我直言,如果您無感,可能是對電影本體理論以及電影所涉及的人文學,哲學,歷史,政治,以及人本身的生活閱歷尚淺,故無法體會個中奧妙。

5樓:近視

這個很正常啊!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對每件東西或事物認知不一樣都是正常的人現象。如果世界都是千篇一律,那就真的太沒有意思了。

6樓:運營勇哥

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看電影的感覺純粹取決於個人,而個人的性別、年齡、閱歷、共情能力、對美的偏好的綜合因素體現出來,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資深影迷只是說明了你的閱片量,和感受到什麼無關。

不必把個人的感覺和大眾去同步,不同豈不顯得你更有個性。

我覺得沒必要糾結此事。

怎樣理解楊德昌電影《一一》結尾,洋洋說的 我也老了 ?

YOYO是我的小盔甲 結尾洋洋說 尤其是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就會想起你跟我常說 我老了 我很想跟他說,我也覺得 我也老了 這句話本身並沒有什麼很深刻的含義,乙個小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罷了,翻譯過來就是 奶奶老了去了別的地方,我感覺自己也老了,是不是也要去別的地方?這是乙個小孩子正常的思維範...

電影《少年時代》和楊德昌的《一一》有哪些相似性和不同?

無所事事的吐泡泡 應該再加一部,Sunny普照,都是講家庭的,作為拆那人 少年時代 對我來說比較模糊,因為能產生共情的情節不是很多,畢竟是兩個文化背景下的成長,更多的是感慨乙個男孩的成長以及家人的變化。一一 雖然是拍的太彎乙個中產階級家庭的故事,但是本質上都是拆那人,根都是差不多的,一樣的壓抑氣氛,...

你為什麼對工藤新一無感甚至不怎麼喜歡

剛開始追柯南是在小學5年級,剛開始挺like他的,後來覺得柯南和新一這些主人公角色都太完美了,就漸漸不love了,最近是追完1054集了又翻回來看的經典案件,發現其實柯南在慢慢grow up,大阪3K那次事件真的又把我看cry了,如果我是柯南,至少我做不到,變小了後那麼耐心照顧3人組 敢死隊 也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