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

時間 2021-05-10 21:18:29

1樓:牛奶ZDN

如果家人有的選,就會幸福了嗎?

我想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很大程度上帶著我這個曾經成天泡在「父母皆禍害」小組,對血緣關係的天然正當性持懷疑態度的人,用兩個小時,經歷了這場實驗。

如果電影裡的主角們刷豆瓣,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父母皆禍害」小組(什麼?這個小組沒了?!)發表至少一篇討伐血緣父母傾訴悲慘遭遇的熱帖(哦,奶奶除外,但是她和信代都可以去「前妻俱樂部」吐槽前夫)。

小女孩尤里遭遇家暴;翔太幼時沒有得到妥善照顧差點死在車裡;亞紀有著對失蹤的她不聞不問的父母;信代也曾遭遇家暴;柴田對父子關係非常執著,似乎也暗示著他和自己家庭的關係或許有一些問題?

這些被「正常家庭」拒之門外,在心靈上游離失所的人,因緣際會,組成了這個小偷家族。因為曾經被拋棄,被傷害過,他們好像更珍惜和「家人」的關係,也更懂得去愛,對彼此甚至有一種救贖心情。

同樣的傷疤帶來的救贖感和保護欲

雖然生活在底層,六口人擠在乙個毫無隱私的「拆遷屋」裡,從事的也都是些邊緣性職業,小孩子不能正常上學還要配合偷盜,但總的來說一家人還是充滿溫情的,有種這樣一直下去好像也不錯的感覺。所以實驗成功了嗎?

活得再底層也能享受到令人滿意的性

擠在院子裡聽怎麼都看不到的烟花

假日也要一起去海邊

可惜實驗的最後結果不盡如人意。

直接的導火索是人性裡面自私的那部分,更多的是社會對這種生活選擇的不相容,對底層的不友好。

奶奶死了為了繼續領養老金,偷藏了屍體

撕開偽善面紗的偷盜

孩子開始質疑父母

再往後,導演又展示了很多藏在暗處的不堪,曾經的相親相愛,似乎建立在一系列謊言之上。那些家人之愛,真的還真實嗎?

散場之時,我們是否不捨?

翔太和柴田走在街上的畫面首尾呼應雖然都是冬天但明顯結尾處讓人真正感到寒冷

吃可樂餅的鏡頭首位呼應,完完整整一家人和孤單「叔侄」倆

散場之後,我們會否懷念?

實驗結論:人是社會動物,我們需要家人,需要群體,需要愛與被愛,即或失喪,我們也會努力去尋找,去構建,去經營,去期待,但是人也是複雜的,我們自身有很多不完美,我們的所處的環境也不完美,人和人的關係是脆弱的,完美的愛的狀態,往往轉瞬即逝,所以別抱太多期待。

活得久了也活明白了

但那些沒有說出口的話,卻又在告訴我們,世上不光有隱而未查的罪,還有秘而不宣的愛。所以繼續期待吧,難說下次就成功了呢?

2樓:crazykook

終於拾起《小偷家族》看了起來,早兩年的口碑電影,卻由於當時多聽了兩句劇評,於是失去了馬上看的心情。

因為眾人口中的好片,多生了幾分不願圍觀的態度,早已注定好評的無趣,最終依舊沒能阻擋時隔兩年的衝動。

確實是好片,好到讓人沒法點出個1234。不過我卻明白了,片名《小偷家族》的由來。

乍一眼看,雖然處於社會的底層,感情卻依舊融洽的普普通通的家庭,即便每個成員都或多或少有偷竊的行為,但大部分還是在依靠上班打工來維繫家族的生存,所以這群人根本還談不上正宗的小偷家族。

不過,深入讀懂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族後,就會發現,他們真正偷的是人心。依靠彼此、索取彼此,把大家緊緊綁在一起的不是金錢,而是被彼此偷去的人心。他們生活得很艱難,卻獲得了城市裡並不常見的人與人之間的幸福,乃至於看到結尾各自離散的身影,讓人不由得嘆息和難過。

影片的成功在於生活的真實,影片的成功也在於城市中童話般的人心。每個人都經歷過自己的苦痛和悲慘,通過偷取別人的心卻都找到了彼此可以依偎的依靠。當歲月老去只能遠望時、當空無一人的房門被推開時、當承擔一切決然分手時,當失去一切只有追逐時、 當毅然離開卻低語補償時、當踮起腳越過圍欄眺望時,在與偷心的人分離後,多麼希望過去的那一分溫暖還會繼續。

3樓:Simon

六個人,組成乙個錯位的家,給予彼此錯位的愛。

可惜,錯位的東西,歸宿必然是破碎,個體終究要回到本位。

所謂的自我選擇,無非是自欺欺人,演好既定的劇本,已是人生最大的成就。

4樓:釋道合一

《小偷家族》對我內心的震撼是很大的,這是一部看著充滿溫情實際卻令人感到絕望的電影。

「家族」中的六個人,從年齡最小的小女孩到年齡最大的老奶奶,分別處在灰暗人生的各個階段。從生到死,我們能從他們的身上看到整個人生的灰暗。他們都是被拋棄的邊緣人,在社會的底層掙扎度日。

但更可悲的是,雖然他們的人生已經很灰暗了,卻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他們其實一直游離在正常的世界之外,如同生活在另乙個維度裡,就像塵埃一樣,自生自滅。整個世界,彷彿被摺疊成正常的世界和他們的世界。

但是,正常的世界,就一定是正常的嗎?

影片中最美好的時刻,就是「一家人」在夏天去海邊旅行。曾經在日本電影裡看過很多夏天,但是這個夏天最打動我,也最讓我難忘。

我經常會想,如果電影演到這個夏天的旅行,就突然結束,那該多好啊

5樓:了了

無聲勝有聲。

祥田坦白自己故意被抓後在公車上默默叫爸爸

最讓我感動和喜歡的是信代尤其她對「玲玲」的愛為了保護玲玲甘願自己被裁員

她們一起洗澡時談論傷疤

緊緊抱住玲玲告訴她愛你的人是不會傷害你的

最後她承擔所有責任毫不畏懼但在聽說玲玲回到原生家庭後無聲哭泣並質問母親這一角色

6樓:詩音上仙

看完之後覺得有些細節的部分沒太看明白。但是大概的意思還是知道的。我就簡單的說一說我的一點感受吧:

讓我很感動的地方在於影片中的兩個小孩子,哥哥和妹妹。他們都是撿來的。然而卻在撿來的這個不算富裕還偷東西的家庭裡感受到了愛。

我想,家是什麼?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我想乙個家,之所以稱之為家,它最根本的東西就是愛。有了愛才可以稱之為家。

在這部電影中,從頭至尾,愛一直包圍在這個家中。很和諧,很有愛的乙個家。

到後來真相大白的時候,更加知道了每個人的遭遇,但因為各種巧合,他們都在這個家中找到了溫暖,找到了一點愛。雖然最後也無法逃避現實,小孩子也都回到了自己應該在的地方。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段巧合,這個充滿愛的小偷家族,使得他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即便充滿艱難困苦也能夠堅持活下去並心生嚮往。

其實生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這樣,總會在你黑暗的時侯給你帶來一點光亮,讓你可以活下去。除了極少數的人。那可真就是很不幸了。比如電影《小丑》。

我想說,愛的力量是很厲害的,愛對於每個人來說也都是很重要的。有與沒有、多與少的區別對於每個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這個大家可以細品品。

所以我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是應該多些愛。但這個東西吧,我覺得是人性中本來就帶有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它無限放大。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哈哈~歌詞都出來了。

不過我想說的也正是這個意思。

還有我覺得東西方文化確實是有差別的,表達愛的方式也不一樣,我們確實是比較含蓄,不會那麼直接。這是文化問題,也不是說不好。只是習慣不同吧,就像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的習慣,舒服就好。

但我覺得有時候也不能太含蓄,得適當的和愛的人表達一下愛。不過要是實在覺得不太習慣那就算了,當我沒說,哈哈。

好吧,以上。

7樓:王木木呀

就像南韓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一樣,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也是一部關於社會底層人物生活的電影。該影片是關於生活在奶奶家的舊房裡,要依靠偷生活用品來維持生活的毫無血緣關係的六個人的生活,但隨著奶奶逝世,最終小偷家族破滅的故事。

(這六個人分別是:奶奶,奶奶的孫女小姑子,「爸爸」阿治,「媽媽」信代,撿來的「兒子」祥太,被父母丟在陽台受凍隨後被帶回這個家的小女孩樹里)

這部電影展現的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之間的愛,對於小偷家族額的他們來說,這種愛勝過親情。

影片快要結束時,導演採用遠景介紹了阿治和祥太一起站在站台旁等車的環境。接著採用中近景鏡頭拍攝阿治對祥太說話並不時轉頭看向祥太,表現出阿治對翔太的不捨,實現敘事。在祥太說出「我是故意被抓住的」後,汽車聲響起。

接著是乙個全景鏡頭,完整的表現出了阿志拍祥泰的肩膀這個動作及汽車到達車站這一事件。然後採用搖晃鏡頭拍攝到阿治追著祥太所坐的汽車跑,並叫著祥太的名字。最後採用近景鏡頭從翔太的後背拍攝,他轉頭看著窗外,車窗上是他臉的倒影。

他輕輕叫了一聲「爸爸」。這是極富有意義的乙個鏡頭。縱觀整部影片可以看出。

祥太一直叫阿治為「叔叔」。但阿治對待祥太一直都像兒子一樣,雖然阿治也一直希望祥太能叫他爸爸而阿治卻從來沒有親耳聽見。

看過這部電影的應該都知道,其實祥太並不是故意被抓住的。我想他這麼說,可能只是為了不讓阿志這麼愧疚。也可能是由於想到他們當初丟下他逃跑,所以賭氣,向阿志表示自己根本不會懷念小偷家族的生活。

但我更希望是第一種情況。

電影結尾,每個人都有自己不知道的真相。比如小姑子錯怪奶奶,以為奶奶是把從他父母那裡拿來的錢歸為己有,其實是為她保留;比如當初他們被發現後是想逃跑,但他們帶走了翔太的鞋子,他們一直都是想著翔太的。比如警察們不知道,信代是為有案底的阿治背的罪名;比如阿治以為祥太永遠不會叫他爸爸,但他叫了,只是阿治沒有聽見。

比如小偷家族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樹立回到了原生家庭後會每天看著窗台盼望著再被信代和阿治帶走。

就像信代對樹里說「真正愛你的人是不會打了你再道歉的。他們根本捨不得打你。」這多像父母總說我這麼做是為你好,但這何嘗不是一種以愛之名的綁架?真正的愛,是保護,是尊重,無關血緣。

8樓:

可能開始你看著很日常,睡過去也不是沒可能。但不就這普普通通的日常讓人感動嗎?電影整體給人就一種很溫馨的感覺。

哦一群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可憐人,即使是用犯罪來維繫這個本不存在「家」,但我還是覺得這個羈絆之間還是存在愛的好不啦?並不是單純的利益關係啊。即使生活在城中村,還是在這種「家庭」羈絆下對生活充滿希望呀。

「媽媽」哭戲那裡簡直讓人忍不住不顧形象的哭啊(鼻涕沒控制住。。。對不起哈)最後以玲玲向圍牆外望去結尾也說明了她不再快樂,也就說明不是所有父母都適合當父母的。

9樓:

「沙漠裡的半瓶水」的故事最能解釋這家人的心情,我覺得關鍵不在樂觀與悲觀,關鍵在得到與失去。

能說出「太好了,還有半瓶水的人」,背後更大的原因是他已經接受了自己快要死的現實,一無所有的狀態才能對得到的一切感到感激與滿足。這種心態,與其他任何人無關,與生死也無關,只與當下這個人有關。

小偷家族裡每個人都是一無所有的狀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底層,甚至突破了道德與法律的底線,然後以這種狀態,組成家庭,碰撞出單純真摯的親情。

現代人焦慮是因為隨時可能失去,躺在舒服的房間裡,看著周圍各式各樣的家具擺件書籍電器,然後一種恐慌感油然而生,生怕下一秒就無法躺在這樣的床上,產生一種焦慮與孤獨感

相對的,就可以完全理解小偷家族的善意了,如果說手停嘴停的生活帶來的是焦慮,那麼手動嘴動的生活帶來的就是釋然與當下的安穩。

他們都知道自己可能明天就會死,所以在吃著偷來一點是一點的泡麵時,反而在當下產生了一種極其溫馨與安穩的狀態。以這樣的視角來看,其實給現代普通人帶來的感悟是:其實沒必要那麼焦慮。

最後我都說不出這是個悲劇還是喜劇,在現代社會,能以現代社會的規則活下去當然是好的,只是對於脫離現代社會規則的人,反而無法去做太多評判。我覺得這部電影和《無人知曉》一樣,都是剝離了一切物質去看我們和生命的關係,活著這件事本質上真的很簡單,吃就好了。每乙個在現代社會「活不下去」的人,看了之後或許會覺得活著也沒那麼難。

媽媽在警察面前的那段哭戲真的是我看過最好的哭戲了,凜牙齒掉落的那天奶奶死了,牙齒脫落通常意味著骨肉分離,儘管這個家並沒有什麼血緣關係。

這部電影我看來看去,想來想去,這裡面的東西太多了,有太多矛盾的地方,太多掙扎的地方,有太多無法評價的地方。最後我落腳在這一家人的溫馨上,以乙個數度想死的人的視角,寫一點看完電影後對人和生命的看法。

如何評價是枝裕和的首部非日語電影《真相》?

YannF 這個看似輕鬆溫暖的故事,講的是衰老,死亡,釋然,和解,與愛。70歲國寶級女演員法比,在拍可能是她演藝生涯最後一部電影。她痴迷於電影,敬業專業,才華橫溢,精神強大,充滿能量。她是真正的演員 在真實生活中積蓄能量,蒐集靈感,把情緒存到演戲時用。她不欣賞任何講精力投入到慈善 zz的演員,她認為...

如何評價電影《我愛的是你愛我》?

瑾雪 在抖音刷到剛看完發表一波。張涵予通常是以硬漢形象出現,演談情說愛的比較新穎,情感獨白手到擒來,很符合劇中大叔形象,張涵予這種大叔感確實很吸引人,很man,對小樂的寵愛演的很真實。放到現實情感中來講,正是他嬌慣了小樂,導致女方肆無忌憚最終被放手。如果等幾年等小樂成熟其實她還是個很正常的姑娘。奈何...

如何評價 霸王別姬 電影和原著的異同?

Evelyn 就說一下結局部分吧。書裡是回歸現實,卻徒留了虛無夢一場 電影裡卻身在夢中,倒是真當活過。說到底,兩人最終回歸的 人間 究竟還是更加無法掙脫的一場戲,不過又是抹去脂粉的臉。電影裡透過重重火光的人臉,便是水彩剝落的人間。 Ochine 如果讓我二選一選乙個推薦的話我選電影 電影把每個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