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閱讀是不是被神化了?

時間 2021-05-09 01:47:35

1樓:潤萌芽

我們家娃剛滿兩歲,她確確實實有N百本繪本(N>5),而且這些繪本她都看過了,很多繪本反覆閱讀甚至上百遍了。但是這大幾百本書裡,很多是二手書。

我娃真是喜歡看,就憑這點就值了。至於繪本閱讀的好處,及是否神化了,相比而言就沒那麼重要。

po幾張我家娃讀繪本的日常。

床頭放本書,早晨睜開眼,乙個翻身,麻溜坐起來先摸書。

早晨洗漱完,早餐備好,喊吃飯都不動,讀書忘食,需要強制中斷,抱起來放餐椅上。

來書不拒,公園的宣傳冊也要看一看。

《十萬個為什麼?》你確定這書你能讀懂?人家不管,就愛看。

如果只是自己安安靜靜看書,老母親也是欣然自得,如此最好,就可以見縫插針地去做點家務。

呃,最最常見的是抓住我,給她讀讀讀,講講講,演演演,抓拍了一張人家嗷嗷待讀,可憐巴巴的樣子。

一天一本繪本讀N遍(N>3)很日常;複習鞏固,溫故知新的能力,碾壓她娘,感興趣的繪本應該快讀過百遍了吧。這熱情和耐心,這世間想必也只有她娘了。有時讀到不知道是今天的第幾遍了,老母親也實在不想讀了,感覺工傷都快讀出來了。

2樓:老菜鳥

繪本閱讀是個好事,但目前炒作的太厲害,變相成對孩子赤裸裸的壓迫了,家長也很焦慮,其實沒必要。

回想我們自己,小時候又讀了多少回本?讀了多少書?面對過去三十年的社會巨變,我們同樣可以跟得上社會發展。

有一句話叫庸人自擾,杞人憂天,挺適合現在

3樓:

娃四歲,最近處於繪本倦怠期+過渡期的來答一波。

其實我們真的是從能抓住東西的時候,就開始看繪本了。

最開始是布書,當時小朋友的主要興趣在於啃布書上的小尾巴。

後來喜歡各種硬紙板書,翻翻書,洞洞書,出聲的帶響的,貼紙書,非常好地培養了專注力和手指的精細動作。

為什麼說現在進入倦怠期和過渡期呢?

乙個是他更喜歡把時間用在玩樂高上,家裡得寶和小樂高都喜歡。

而是他理解繪本的方式,開始從僅看圖畫,向對漢字和英語文字感興趣。

目前最喜歡的中文讀物,

就是DK的人體大百科。

每天晚上睡前讀物時間就在人體的神經系統、骨骼結構、診斷手段中度過。

還好他爹娘都有些醫學知識,還認識的了。

這個本書還能順便給小朋友講講生老病死的常識,也能很自然地告訴他,

小寶寶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

所以,從我們的經歷來看,

對於繪本閱讀的作用,

如果硬要說能改善一切行為習慣、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也是完全沒有必要。

與其說家長為小朋友們選擇繪本來教育他們,

不如說是小朋友會根據自己的認知發展程序,

挑選能看得懂又喜歡看的書籍來看。

爸媽們的作用,

更像是腳手架。

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資源,加以輔助,

就已經很優秀了。

4樓:雁返

確實,現在很多父母以為給孩子隨便買一沓繪本,就算盡了教育孩子的責任。

繪本雖好,但不是萬能,至少有三件事繪本無法做到,而需要父母親力親為地去做。

6歲前,父母應該重點培養孩子哪些能力(附0-6歲兒童繪本選購指南)其次是家長需要去引導孩子建立起閱讀繪本的習慣,最好每天可以安排出固定的時間去做親子閱讀,堅持一段時間,孩子就會慢慢養成自己閱讀的習慣。

另外,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有些內容、概念、常識、規則需要父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

這三件事,繪本無法替代父母的作用。

5樓:哇媽育兒經

太巧了,我就是乙個有孩子之後開了繪本館的媽媽。

在我看來一切商機都基於需求,並將這種需求泛化、深挖,讓你反覆感受必要性和緊迫性。

沒錯,母嬰大V推書推童品本質是一種帶貨行為。

帶貨行為本身沒問題,但有的大V只根據收益來推薦也確實很不負責任,也讓很多家長誤會了繪本這個「坑」。

1、寶寶成長快,書籍更迭快。

2、只講數量,不講質量。有一天,有個媽媽進來到館裡來,ISBN碼一通掃,看著自己在小程式裡的排名躍居第一,特別滿足,連連道謝後,準備離開。

我問:「這只是記錄了,孩子沒看啊?」媽媽回答:「他看了也記不住個什麼,家裡還有很多沒看呢,我趁著活動又買了幾千的新書,今天回家爭取刷個10本……」

關於繪本對孩子的習慣、性格、語言、思維、邏輯、審美的作用,我承認都可以被其它的方式取代,但繪本實實在在是價效比最高的親子媒材。

親子共讀的過程,孩子不僅僅得到閱讀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在閱讀中建立的情感,是孩子成長中最需要的養分。

這種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情感,讓孩子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幸福,並種下那顆愛書的種子,在孩子長大之後,又會將這種愉快的體驗帶給自己的孩子。

這樣看,其實繪本真挺神的,只是確實沒有那麼神。

親子共讀繪本,繪本不是核心,親子才是。

6樓:卿本嘉檸

繪本不見得被神化,但一定是被某些人或者機構,過度誇大了。

從小朋友一歲多開始,我就帶著他一起讀繪本,直到上小學後,才陸續變成畫少字多的注音書,眼下剛成為二年級小學生。沒有統計過具體數量,但對孩子的影響,一定不如很多機構或者所謂老師們說的那麼厲害。

為什麼那麼說?其實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大人如果遇到什麼問題,是看一兩本書就可以解決的嗎?答案當然不是。

其實小朋友也一樣,怎麼可能乙個不愛吃飯,或者不守規則,或者不勇敢的孩子,因為讀了一兩套繪本,就擁有了爸媽覺得他該擁有的好品質呢?這個答案應該也不難得到吧。更何況,大部分小孩子的自控力,還是遠遠不如大人呀。

但是,繪本閱讀是不是沒有好處呢?當然也不是。從我陪讀繪本五六年的經驗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好處。

首先,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低幼繪本最好的作用,個人覺得並不是孩子從中學到了多少道理,認識了多少字,而是他們獲得了一段沒有手機,沒有工作干擾的一段切切實實的陪伴時間。兩個人依偎在一起看書,講故事的畫面,一定會在孩子小小的心裡留下滿滿幸福的印象。

其次,認知生活之外的世界。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他們生活在乙個有著無數經典繪本的時代,想想我們小時候,翻來翻去就是那幾本小人書,還寶貝得要命,很多都直接翻爛了。但是,現在的孩子,可以在繪本裡認識童話世界,歷史故事,知曉其他小朋友的生活等等,這些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來說,都是新鮮有趣的,所以會進一步開啟他們的眼界,讓他們對這個世界產生更多好奇心。

第三,繪本確實可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家小朋友不是天生愛看書的孩子,以前一起讀繪本的時候,也經常走神。但是,這麼多年的共讀,讓他慢慢覺得,讀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不是一件需要特別堅持的事情。

所以,哪怕他不是乙個可以抱著書不肯放的孩子,但是每天讀個半小時書,對他來說完全沒有耐心上的困難。

另外,繪本對於小朋友的觀察力,讀圖能力,認字能力等等,都會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影響。為什麼我沒說一定有很大影響呢?

因為個人覺得,讀書這件事,如果太功利或者太有目的性了,可能就變成任務了。但這明明就是一件輕鬆愉悅的事兒,享受的就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雖然繪本是給小朋友讀的,但我們都不是小孩子了,能做一些基本的判斷。所以,何來繪本被神化一說呢?每個人心中,自有判斷。

7樓:歸吾靈

做任何事情都有其不合理的部分,乙個產業鏈的東西,最直接的驅動力都是商業價值,過度挖掘東西本身價值。繪本搭載的知識理念是好的,但是架不住有人攪局,搬進來不好的東西。繪本也只是個知識工具和載體,用的好會受益,不會用那就只是個展示的物件。

神化只是過熱現象的表現,讓人有點迷失的錯覺。從使用者群體看,還真沒有讓更多的人知道繪本這件事情。

所以呢,看問題還是要結合具體情況講。

8樓:皓皓媽媽繪本推薦

還孩子進行親子閱讀,讀繪本的初衷是什麼?

這是乙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有好多家長太過於功利化了:

1.現在大家都帶孩子讀繪本,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後。

2.別人家的孩子能坐的住,愛讀書,我們家孩子也要這樣。

3.多讀書對以後上學有好處,成績好。

在這些功利性的目的下,開始竭盡所能讓孩子讀書,孩子不愛讀,就又唱又跳,灌耳朵。只要是網紅書,專家推薦的書,買回來,孩子不讀,就感覺孩子跟有問題似的。

經常有家長問我 「這套書我們家孩子不愛看,能不能選一些孩子愛看的書」

完全忘記了,孩子是多麼喜歡聽故事啊,但是他們不喜歡被父母摁著像完成任務那樣讀書啊!

9樓:登媽Mona

與其問繪本閱讀是不是被神化,還不如思考你真的會挑繪本嗎?

作為一名特教老師,有過近百本繪本的閱讀經驗,也總結了十幾本讀書筆記。

在挑選繪本方面,可以說有自己的一套挑選秘笈。

所以我花了3個晚上,翻看了100+本以前讀過的繪本、讀書筆記,寫了篇乾貨文——一次性解決大部分阻礙你挑選繪本的關鍵性問題。

選繪本4個套路

1、投其所好

2、參考獎項

3、善於總結

4、歸類風格

1、投其所好

很多爸爸媽媽認為,孩子能從繪本中學到知識和大道理,才是好的繪本。於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孩子買了一堆繪本,但是孩子並不喜歡。最後父母片面的認為,我家孩子不喜歡看繪本。

在孩子看來,花花綠綠的昆蟲,活潑可愛的動物,要比大人心目中的1、2、3、4有趣得多。特別是低幼齡兒童,他們更偏向看色彩豐富,印刷美觀漂亮,內容有趣的繪本。

細心的爸爸媽媽一定能發現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點。有的小孩對汽車模型非常痴迷。而他在繪本的喜好上,也往往對汽車有關的繪本比小動物主題的更感興趣。

比如我家登登,莫名的喜歡兔子,每次看到超市的兔子玩偶,都走不動道。就連紙尿褲上的公尺菲圖案,看到也格外開心。

這樣一來,《逃家小兔》就成了我買繪本時順理成章的選擇。

果然,書一到手,登登就看得津津有味,晚上睡覺前還興奮的拉著我陪她看。

2、參考獎項

我之前也遇到學生家長跟我抱怨,確實沒發現家裡寶寶的興趣點,無從下手。

這種情況其實很正常,教你們乙個Tips,問度娘!搜尋引擎安排一下,按照獲獎的作品圈點大致的範圍,就能快速get選繪本的技巧。

美國「凱迪克大獎」

美國凱迪克大獎是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項,有著繪本中的「奧斯卡」之稱,至今已有60餘年,得獎作品皆是公認的傑作,因此得到該獎項的作品,必然成為當年最暢銷的繪本。

推薦理由:繪本封面看似平淡無奇,但是故事情節推動性強,能夠調動孩子想要繼續讀下去的興趣。同時,隨著一次次交易的進行,小狐狸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終於解決了問題。

也能讓孩子明白遇到問題和難題,學會堅持不輕言放棄,問題總是能夠迎刃而解。

英國「格林威獎」

英國凱特·格林威獎是2023年為兒童繪本創立的獎項,是英國兒童繪本的最高獎項。

「國際安徒生大獎」

國際安徒生獎畫家獎每兩年舉辦一次,主要頒給對繪本有獨特重大貢獻的畫家,肯定他的終生成就,有小「諾貝爾獎」之稱。

對於已經有一定親子共讀經驗的父母,慢慢會發現孩子具體的喜惡。碰到孩子不喜歡的繪本時,一定要思考其中的原因。就像那種離孩子日常生活太遠的主題繪本,哪怕語言非常簡單,一頁只有幾個單詞,也未必能吸引孩子。

遇到這種類似的情況,總結經驗,下次避免同型別主題繪本就行。

舉個栗子

我家登登就不喜歡文字過多的繪本。他喜歡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故事,圖畫留給他的空間更大,一旦字數多了,作者已經把故事框架定死了,他覺得沒意思。

就像《波羅歷險記》這本無字繪本充滿了想象力,登登就特別喜歡。作者把完全不相干的人與事巧妙的銜接在一起,八十頁的圖畫,讓整個旅程變得變化多端又精彩不斷。

發現這一點後,我就越來越少選擇重文字敘述的繪本了。

4、歸類風格

繪本千千萬,優秀的繪本作者也很多。但看多了也能發現,每個繪本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一般來說,孩子會偏好某一種或幾種風格。可以結合孩子的偏好,選擇對應作者的作品。

比如:形式奇特腦洞大開的有埃爾維杜萊

故事溫馨線條粗曠的有宮西達也

風格簡約色彩張揚的有大衛·夏農

埃爾維杜萊(代表作《點點點》)

埃爾維杜萊的繪本喜歡用簡單的畫面配合創造性的玩法,趣味十足。

宮西達也(代表作《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宮西達也創作的繪本則畫風粗曠,但故事情節曲折,情感細膩溫馨。

大衛·夏農(代表作《大衛系列》)

總的來說,讀繪本,不是為了學習具體的某個知識點,而是為了滋養孩子的心靈。

每乙個孩子,都有漫長的人生路等待他們。父母不可能陪伴一生,但共讀繪本的記憶,能夠歷久彌新,這裡珍藏著滿滿的陪伴,真摯的愛。

優秀的繪本,將給孩子的靈魂注入純真,友愛,勇氣。也希望看到這篇回答的父母,能夠Get到給孩子挑選繪本的小技巧,讓家裡的寶寶真正體會到繪本閱讀的樂趣。

羅納爾迪尼奧是不是被神化了

我可能是個黑粉 這個世界本沒有神,神也是人,只是因為他做到了一些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他就成了神。著名哲學家 阿木 說實話,羅納爾迪尼奧在足球場上是乙個特別的存在,看他踢球是快樂的。 咕嚕咕嚕卡 我覺得小羅笑起來挺好看的,可能是他能帶給我們歡樂吧,最大的遺憾是我沒能在他的巔峰期遇見他,對於大部分喜歡足球...

賈伯斯某種程度上是不是被神化了?

二毛 沒有,吳軍的 浪潮之巔 裡面是這樣評價比爾蓋茨的 比爾蓋茨就是現代的拿破崙。喬老爺和比爾蓋茨對抗這麼久,難道不是超級厲害嗎? 圖靈Don 科技就是當代的宗教。既然是宗教,總會有教主。之前是牛頓 愛因斯坦,現在是賈伯斯 馬雲 馬斯克,過幾年還會有新人,比如扎克伯格 程維。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每個...

孩子繪本的閱讀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番茄 我覺得這個需要看孩子自己吧。說說我自己的孩子 我的孩子三歲九個月,從一歲半開始正式讀繪本,從一開始的睡前和她共讀一本兩本,現在是每天除了睡,吃,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讀,當然,這個不是我們家長逼迫她讀,而是她自己要讀,因為不認識字,需要我們陪讀,說實話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很累。每天睡覺前都是請求我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