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愛忽略孩子的感受,這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時間 2022-01-03 21:57:51

1樓:筱朵

最近看到一部很感觸的美國小短片《我的爸爸是一名低頭族》。

短片講的是爸爸回家後,就一直低著頭看手機,面對女兒的各種情感需求,都沒有反應,爸爸只有乙個動作,就是一直低著頭看手機。

等爸爸發現手機沒電後,想回應女兒的需求時,抬頭卻發現,自己已白髮蒼蒼,滿臉鬍子。而此時,開門進來的是已經長大的女兒。

短片中的女兒最開始看到爸爸回家,都是很開心的找父親分享,但每次得到的都是父親不理會,視而不見,每次女兒臉上都是由笑變成難過,失落。到最後,默默走開了。

而爸爸等想回應的時候,卻發現一切都已經晚了。一位低頭族的父親就這樣錯過了陪伴女兒成長的機會。

生活中常常看到短片裡面的情景:很多父母忙著賺錢,很少陪孩子。難得有空回來一次,也是忙著自己的事。要不就是像短片裡的爸爸一樣一直低著頭看手機。

每當小孩拿著心愛的玩具或者成績跟父母分享時,得到的都是敷衍的回答:「嗯,知道了,我現在有事,先去別的地方玩吧。」

父母對成長中孩子的情感需求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童年期情感忽視。很多經歷情感忽略的孩子家庭看上去很完美,孩子也得到很好的照料,沒有一點外在跡象表明他們被忽視。

既然我們意識到了問題,如果不想讓情感忽視的問題繼續延續,父母可以嘗試這幾種方法:

1、觀察孩子情緒, 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孩子是很單純的,任何情緒都會表現在臉上,父母應該及時觀察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出現一些負面情緒時,實際是向父母求助,尋求安慰,這時父母需要耐心告訴孩子他的各種情緒是合理的。

當孩子難過,生氣或者不安時,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當下他對這件事的具體感受。進而弄清孩子發生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

2、共情孩子情緒,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

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自與父母,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最先想到的,是從父母這裡得到安慰,如果父母對於孩子的問題暫時沒有想到合理的方式去解決,但是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共情的方式去給孩子安慰。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

3、多向孩子表達愛

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說:「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都被愛圍繞。」

父母的陪伴跟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父母應該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可以多擁抱,用語言向孩子表達愛。

2樓:情下之魚

傷害非常嚴重,會導致孩子長大後不懂得關心別人,只在乎自己,自私自利,聽不得任何反對意見,內心自我隔離,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3樓:不懂就問

不同孩子不同缺失,依據孩子性格發生不同問題。

要是看這個世界的人與人的關係,貌似沒有人會在乎別人感受,大家都是用通用的道理去衡量別人。

孩子大了,父母還是喜歡干涉孩子的生活,這會對孩子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

已重置 家長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家長常常說 都是為你好才說這些 但很多情況下不過是藉著愛的名義來支配孩子。比如,學習是孩子的課題,只能由孩子自己完成,家長根本無法代勞。學習也好 不學習也好,其結果是作用於孩子的,最後的責任只能由孩子自己來承擔。家長如果對孩子的課題橫加干涉,只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如...

父母管得太多,甚至是想要控制孩子,這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重慶麓沁心理諮詢 有位心理老師說過 過度擔心自己的孩子,就等於是在咒他死 其實,父母們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顆放不下來的心。如果你認為小時候習慣性被父母控制的孩子,長大後會自己改變。那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 這非常非常難!控制過度對孩子的危害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生活一舉一動都密切監控,不停干...

父母經常威脅孩子,甚至會拿刀威脅孩子,這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心理陰影嗎?

蛋蛋的小未來 會對孩子產生懦弱 自卑 易怒 暴躁影響。它可能不會短期產生影響,但會是一輩子的陰影。日常生活中與老師同學相處,最明顯的應該是真正步入社會與別人相處的時候吧! 孩童之心 這是神馬劇情?威脅?還拿刀!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監護人,言傳身教是你的責任和義務。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的一言一行,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