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分享,到底是吃虧還是美德?

時間 2021-10-27 05:41:01

1樓:夏天

古時候就有孔融讓梨的美談,我覺得讓孩子學會分享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能和別人分享自己東西,學會不自私自利,寬容大度,如果能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並成為自己的優點的話,孩子的成長路上會遇到更多的善良的人。分享快樂也會讓人快樂,分享痛苦,自己的痛苦就減輕了一半。

孩子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有時候在某方面可能會覺得吃虧,其實,現在吃的虧,以後會獲得加倍的收益。

2樓:公尺象PlayTango

為什麼你會認為讓孩子學會分享是一種吃虧呢?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會分享的孩子往往性格更開朗善良,更容易獲得好人緣,孩子用物質換人氣,怎麼會是吃虧呢?

還賺大發了呢。你看到的只有「失去」的那部分,卻沒有看到「得到」的那部分東西。所以我們更應該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快樂,分享美食,分享玩具,這樣你才會得到雙倍的快樂啊。

我是 @公尺象PlayTango ,分享育娃路上的心得,和成千上萬的父母一起成長。

3樓:lan

我跟個人覺得,首先要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願意分享才分享,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最好不要強求孩子分享。不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是壞孩子,分享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其實,這裡單純的說好和壞都是片面的。

孩子不願意分享,說明他有自主意識,有自我保護意識,乙個連自己的東西都不能保護的人,以後還怎麼更好的保護自身、保護家人、保護社會。以上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和看法,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4樓:super man

其實孩子學會了分享是好事情,我們從小一定要教孩子學會分享自己的好東西,雖然說可能走到社會上遇到別有用心的人可能會吃點小虧,孩子一般都是聰明的,很多人只會把便宜的東西分享給別人,不會拿貴重的東西分享的,只有學會分享到社會上才能交更多的朋友,社交能力廣泛,學會分享的人,別人往往也會分享給你,有的人要是不會分享長大後他可能也會對自己的親人不分享。只有我們交他們怎麼分享,以後你才能分享到你孩子的東西。

5樓:秋影微藍

是否要分享,還是要看孩子的年紀,和需要分享的東西是什麼,家長再做決定。

如果孩子很小,我們讓他分享,是培養他的一種行為和意識,讓他知道東西是可以共享的,並能通過這種行為,來獲得更多的快樂心情和小夥伴的友情。如果孩子長大了,6歲以後有了自己的物權意識,那麼是否需要分享,需要爭求孩子的意見。

同時,要看孩子對這個東西的喜愛程度,是否特別珍愛,是否特別在意,以及東西的貴重程度。如果分享之後,玩壞了或者玩丟了,孩子是否能接受。

另外,還要看孩子的個性。有的孩子天生對東西是比較無所謂的態度,你讓他分享他就給人家玩了,他不會一直盯著東西,心理不舒服。而有的孩子,就屬於比較心細的,喜歡看著自己的東西,你讓他分享,對他來說是否折磨。

尤其是他小的時候,他就是想不通,為什麼要把我的東西給別人玩。那這種情況,就不能強硬的干預孩子去分享。

每個孩子不一樣,小時候對東西比較無所謂的孩子,可能長大一些懂了,反到看著了。而從小喜歡看著的,長大了或許懂事了,認識到分享的價值,他就能分享了。

但一定不能為了面子,或者為了別的原因,強迫孩子分享。他的玩具那就是他做主,這也沒什麼錯誤。家長就是爭求意見,引導他,告訴他怎麼做,對他更好就可以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位家長,認為別人的東西,都應該給自己的孩子分享。他的孩子想玩別人的東西,要不來,他就替孩子說,咱們換著玩。別人的孩子不想換,他的孩子就把自己的東西,扔到別人的面前,表示跟你換,你玩我的。

對這樣的家長,我反倒認為沒必要一定要分享。

6樓:鼎尚者

原則上來說,這是一種美德!只是有個別「分享」並非「善」的,比如欺凌與欺騙情況下的「分享」就是與美德的養成相違背的。但是,在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正確地認識和分辨善、惡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孩子學習、學會分享,另一方面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分享,辨別是非,不能無原則地「分享」。

不過,只要我們加強教育、引導,隨著孩子的成長、成熟,他們會在擁有乙份愛的美德的同時,正確分清和把握善惡中作出正確選擇,而不是吃虧。

7樓:厚德載物

樂於分享的孩子能交到很多好朋友,一定是活潑開朗的好孩子。試想一下,乙個人如果沒有朋友,是多麼孤獨啊!不單是孤獨,也很悲慘。

未來是多元化社會,乙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要試圖找別人合作,乙個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就像一支筷子,很容易被折斷,但如果是一把筷子,就不會輕易被損壞。顯然,要想讓自己的力量最大化,就要找別人合作,建立乙個強大的團隊,就會無堅不摧。

從小培養樂於分享的品質至關重要。

8樓:小天

美德,其實分享從中可以獲得更多快樂,同時可以可以教會孩子廣交朋友的本領,不分享容易讓孩子成為乙個閉關自守的人,這樣對自己經後的學習和工作不利,學會為人處事是很重要的,分享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孩子們值得學習

9樓:向陽而生

不關乎吃虧,分享這件事兒就是讓孩子學會愛。這是讓她從小就有一顆善良的心和樂於助人的心。為她以後為人處世,個人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0樓:了了書生

你好,孩子學會了分享當然是一種美德,

孩子從小有了分享的意識,長大以後的格局自然就會很大,乙個格局大的人是很容易獲得成功的。

11樓:油大夫潤滑油案列

享是一種美德,一種風度,更是一種難得的品質。懂得分享的孩子,以後的人生之路會走得更加順暢。那麼,我們如何才能讓他學會分享呢?

接下來,雅酷紙尿褲將就這個為你一一解析。

一、孩子分享意識形成的過程

1. 孩子開始有物權意識

當孩子有了你我他的概念,就標誌著孩子物權意識的萌芽,這個一般發生在孩子2到3歲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分享,首先要讓他知道所有權的概念,讓他懂得如何區分你我他。

2. 孩子產生了社交意識

孩子3歲左右就開始有了社交意識,逐步與家人之外的夥伴產生聯絡。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孩子就會產生分享的需要,我們要積極引導孩子這種分享的行為。

3. 孩子建立分享的行為

分享是一種雙方互動的行為,是要有回應和肯定的。讓孩子學會分享,應該是建立在自願和諧基礎之上的,有了快樂這種美德才能更好地延續和傳承。

二、讓孩子懂得分享的意義

1. 願分享增進聯絡

分享可以為別人帶來幫助,無形中能加強彼此的溝通和聯絡。在下一次有需要的時候,被分享著也會給孩子一定的回饋和響應,從而增進人際之間的聯絡。

2. 能分享堅實根基

分享不限於實物,知識、經驗等無形之物也可以。通過分享可以鞏固孩子所學,讓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與別人的互相分享,也可以學到更多有益的東西。

3. 懂分享會更快樂

分享可以傳遞快樂,讓孩子感受喜悅之心。孩子在與人分享好物,可以讓開心快樂感染雙方,通過良性的互動能增強這種積極的感受,從而讓孩子變得更快樂。

4. 知分享收穫幸運

孩子的分享,短期內並不一定都會有回報。但長時間的分享,孩子能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比如他人的關心和支援、新的機會。只要孩子堅持分享,好運定能不斷降臨在他身上。

三、幾個妙招教孩子學會分享

1. 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家長對他的影響尤為重要。父母可以拿一些東西出來了孩子互換分享,讓他明晰分享的動機、過程和結果,在參與互動當中引導孩子進行學習。

2. 從細微開始抓起

孩子若不太懂得分享的概念,家長可以從小教他們一些基本的規則。在日程生活中,我們要隨時隨地引導孩子。當孩子有了好的行為,我們要給他適當的肯定和鼓勵。

3. 不強迫孩子分享

和大人一樣,孩子也會有自己鍾愛的東西,家長不要強迫他與人分享。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自主分享學習,給他一定自由空間的同時,慢慢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4. 適當地互換角色

若是孩子經常對分享說「不」,家長可以和他進行角色互換。互換角色的情景,可以讓孩子懂得在他人立場考慮問題。這時我們不妨曉之以理,讓他明白分享是可以帶來快樂的。

5. 讓分享變得有趣

家長可以教孩子玩一些協作性的遊戲,通過合作和共享讓他慢慢達成目標。分享的學習不應給孩子帶來太大壓力,而是要讓他在遊戲中覺得這是一件有趣且快樂的事。

12樓:潤芽心理

分享,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分享的包括的不止是物,還包括感受、想法等。

讓孩子學會分享,是培養孩子人際交往本領,是培養孩子善心而不自私的自我觀,是培養孩子快樂的途徑。

滿足自己是一種快樂,滿足他人,又是一種更高階的快樂。

13樓:口口·J

凡事講究乙個度,適度分享是美德,過度就不好,不論你分享的是美食,喜悅或者悲傷,都要注意乙個分寸,讓被分享的人願意接受而不反感或者不讓自己吃虧

14樓:長頸鹿

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說過:孩子願意給別人任何昂貴的東西,但是卻不願意給別人一顆自己喜歡吃的糖果。

孩子學會分享,本就不是教出來的。孩子的大部分美德都是通過模仿家長學來的。

我們的很多家長,都會苦口婆心的勸告孩子,你要學會分享,你要把這個玩具來給這個小弟弟。我們從不過問孩子是否願意去分享。這不是在教孩子學習分享,這是在教孩子,自己的東西自己是沒有權利支配的,既然如此,那麼別人是可以來搶我的東西的,再想一想,我也是可以去搶別人東西的。

相比於分享,更為重要的是讓孩子先要明確,什麼是自己的,自己的東西自己是權利支配的。這要遠遠重於分享。

我一般會問我的孩子:你想要把這個借給這位弟弟玩嗎?這個是你的,你自己決定。

如果孩子說不想,我一般不會再多說。偶爾心情好了,也許會多加一句,或許你可以考慮跟這個弟弟來換他的那個玩具,如果你想的話,還是你來決定。

終歸,我們不能替他們交朋友,分享的前提是他知道了物權意識,知道了互惠互利,才能在此基礎上建立分享意識。在社交方面,分享的層面實在是太高了,我們大人有時候都不願意,憑什麼要求孩子這麼做呢?

如果你真的在社交場合覺得下不來臺,或者一定要把剛給孩子的小玩意兒送給旁邊朋友家的孩子,那也要跟孩子說,這個媽媽不是給你乙個人買的,這個是給你們兩個買的,所以這個東西要你們兩個一起玩。

15樓:易紅春老師

從語義上來說,分享,是指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行使。語出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雜課牙稅》:「與該房分享其利。」

落實在實際中,分享往往會被當成是一種美德,一種善行。但是,分享常常會被誤解和濫用。

特別是現在的父母在教育小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操作過急地半強迫地要求孩子學會分享,然後美其名曰「分享是一種美德」,但是孩子卻要完全不同的感受:是不是美德他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這件事情媽媽高興,但自己是實實在在地損失了食品(或玩具)。

首先美德的分享必須是貢獻者本人出於自願,是自然而然而不是被強迫。不出於自願的分享,那不是分享,那是被迫付出,被迫犧牲,跟美德沒有關係。

其次,美德的分享必須是不附加條件的,如果我願意拿出我的資源來給你,但你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那就是變相的交易,而不是真正的美德的分享。也就是說,真正的分享是,我自願拿出我的資源來給你,對你沒有任何限制性的要求,是無償的、不附加條件的。

所以,我們是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的,這個過程就會決定孩子所學會的是真正的分享呢,還是藉著分享的名義而進行的交易甚至是強迫。

如果父母在教孩子的時候,本身用的是真正分享的方法,那麼孩子就容易學會真正的分享;如果父母用的是強迫的方法,孩子就可能學會強迫交易或者是逆來順受;如果父母用的是引誘的方法,孩子就可能學會引誘的交易。

總之,真正的分享才是美德,才會讓孩子真正從分享中獲得樂趣。當然,以分享為名的引誘式的交易要約,也不是一點用處沒有,至少能讓孩子學會一種與其他人進行交往的方法,但是父母卻要心裡面明白,那不是真正的分享,你應該也讓孩子明白一點,那不是分享,那是社會交往。讓孩子心裡面有正確的觀念和正確的預期。

父母最好不要操之過急,要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地用自己的發自內心的正面感受和美好的體驗去誘導出孩子的分享意願和分享習慣。在這種氛圍薰陶之下,孩子自然而然地把分享與美好的體驗聯絡起來,成為他心裡面喜悅和力量的源泉。

一定的社會交往手段也是孩子必須學會的社會技能,不過卻不應該被說成是分享或者美德,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觀念。

所以,讓孩子學會了真正的分享,就是培養了孩子的一種美德。美德是沒有吃虧的感受的,有吃虧的感受只會在社會交往中出現。交易有盈虧,美德有喜悅。

怎樣讓小孩子學會分享?寶媽們應該怎麼做?

青丘十三 再也別說鼓勵孩子分享了,孩子理解不了真正的分享啊,把我給急的。孩子奶奶開了一商店,我家那敗家娃,成天和小朋友分享哦,奶奶小商店一天的利潤,都不一定撐得住她每天的分享。以至於她的小夥伴們每天定時過來接受分享,到後來直接是求分享,帶要求的求分享,每個人的要求還不一樣。制止她都沒用,她享受上了分...

做父母到底是要強過孩子,還是讓孩子強過自己?

十月CC 以下是個人觀點,不喜輕噴。首先我是個典型的95後,我從小接受的觀點就是 長大後要強過我的爸媽。但我從小比較叛逆,對於學習上不太上心,成績也就中等偏上,後來高考不理想,上了大專,在大專時突然醒悟,覺得自己好像應該往上走,不然很輕易就被社會淘汰,於是報考自考本科,如願本科畢業。其次我的觀點 放...

乙個男生到底是寵你做個孩子是愛你,還是讓你快點長大是愛你?

舊臣 個人覺得,乙個男人對女人最好的愛,是類似父愛。父愛包含了什麼?寵溺,遷就,疼惜,照顧。當乙個硬漢生了乙個女兒,再硬的漢子也會展現出最柔情的一面。當乙個女孩子出現在乙個男人的面前,這位男人心之所向的女孩子,同時也會溫柔了他的歲月和眼神。為什麼要她長大呢? 腦殼疼 不請自來吧。我個人覺得,不同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