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到底是超越了生死八苦,還是只是學會了接受?

時間 2021-06-08 04:15:10

1樓:天叔

他接受了生老病死苦,不接受也得接受,最終以吃病豬肉拉肚子死掉為結局。

當然,有些人稱之為示現, 。

至於怨憎會,提婆達多因為跟教主唱反調,就被詛咒下地獄,這是釋迦和其徒子徒孫多大的怨憎?那就躲著點,不相會,有怨憎無相會,就不是怨憎會了,高明高明

愛別離這點也是沒受影響,作為村長兒子,釋迦牟尼被人屠村,也只是用業力因果一帶而過,袖手旁觀。

求不得呢?釋迦老先生按說是無求的。只是,他的緣起性空理論被後世佛性論如來藏打臉,他的定業不可消說又被滅定業真言打臉。不知得而復失,又當何解?

至於五取蘊苦啊,實際上既然說緣起性空,那麼預設無我就是客觀事實,那就沒有輪迴,根本談不上需要修證所謂的無我。五取蘊概念自然也沒有實際意義,人死如燈滅,回歸天地間。

所以啊,佛祖接受前四苦,五六苦算是免了,七苦不好說,第八苦壓根就不存在。

2樓:我叫廢物弟

超越吧. 南無阿彌陀佛

又欲界色界眾生。以四大五根桎梏。不得自在。

乃至阿羅漢闢支佛。心雖得離三界之累形。猶未勉寒熱飢渴等患。

法身菩薩即不然。無有生死。存亡自在。

隨所變現。無所罣礙

3樓:狒之敵

狒祖接受了印度賤民的悲觀厭世絕望思想,並且極端化。

如果印度賤民是鴕鳥,那麼狒祖就是鴕鳥中的鴕鳥。

而已,後世孝子賢孫們將他包裝吹出來

4樓:羽生

苦分身苦與心苦。

心苦,因惡意而激發,如憤怒,嫉妒,疑慮激發壞的感受。佛陀,依心的自製,離於惡意,不引發壞的感受。

身苦,為身體之疾病,傷害。當遭遇身苦時,佛陀,依心的自製,離於惡意,避免不必要的心苦。

5樓:楊開森

這個怎麼說呢,我也不知道,我又不是佛,但是據記載,如來這個境界啊,不動,不退轉,無生無死,不增不減,也就是說到達這個境界後,這是永存的。永存的永存的。也就是說到這個境界後就永遠到了。

到境界後,就不生不死了,或許肉體會死,但靈魂永存啊,不存在投胎啦。除非自已還願歸來。還願回來後還有沒有記憶,我覺得是有的。

有個故事這麼說,三生石的佛家故事,有句話此身雖異性長存,這還沒到如來境界。所以我覺得如來是超越了,境界不退轉,肉身可以死,靈魂可以完全自由操作。

6樓:混元大羅蛇尾巴

這個問題

我來搶答

因為覺悟,所以接受。

因為接受,所以超越。

所以,既是超越也是接受。

但必須有提前,就是真的覺悟。

分割線沒覺悟,還想覺悟,就是單純的接受(苦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意思是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不知事物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原因。

出自唐代李節《餞潭州疏言禪師詣太原求藏經詩序》。

覺悟者,因為覺悟,所以看破。

也就這自在,那也自在了。

7樓:齊天大聖

對於八苦,佛陀的態度是如實面對,隨緣了業,所以談不上超越八苦,而可以理解為接受八苦。但是接受八苦不等於受制於八苦,因為對於未來世佛陀選擇了無生,因此八苦永遠不會在未來世產生,所以從這個角度,算不算超越八苦,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修行到底是苦還是樂?

琉璃水晶 這三言兩語不好說。再者,苦和樂,先要有共同的定義,才好往下說。不過,要在乙個小小的題目當中做學問 嚴格地去推論,我想也沒有必要。且就你這個題目,簡單說修行是苦還是樂。第一,先苦後樂。想修行,你總要有些付出,這種付出甚至是要對治自己的習性。比如說原來喜歡發脾氣,要講修行,就要忍耐 克制。哎呀...

苦到底是降火還是生火?

緘默 晨峰 首先苦味藥能燥能洩能堅,雖說苦味入心,理應補火,但苦之極反得水之性,微苦者猶存火之本性,故能補火,且微苦中必帶辛溫,不是純苦。建議可以看看本草問答。 欣然前行 苦入心,就是苦補心,苦降心火的說法並不正確,而是調理心火,多削少補,夏天空氣都是炎熱的,呼吸進去就是肺火旺,這時候用心火來克制一...

王八到底是烏龜還是鱉?

3167698916 1.烏龜和王八是不同的動物。烏龜是硬殼,殼面有裂狀紋 王八是軟殼,殼面較光滑。王八的學名叫鱉,有的地方又叫甲魚 2.鱉,又叫 水魚 圓魚 甲魚 腳魚 爬魚 團魚 王八 鱉的活動規律歸納成四句話 春末天暖爬上灘,夏日炎熱柳蔭潛,秋涼天氣入洞間,天冷冬眠鑽泥潭。3.烏龜殼有十三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