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禮貌父母該怎麼教育?

時間 2021-06-02 12:50:16

1樓:方塊浪潮

不會教育孩子的家長其實很多,這種情況最好的做法是把自由度還給孩子,尤其是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每個生命都有自強的意識,放開柵欄,也許有意料之外的收穫。

2樓:「已登出」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首先家長應該進行反思,是否在平時說話或者給孩子接觸到的環境就是這樣子。如果是的話,孩子必定會學習;其次,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於孩子的規範是否有比較好的約束,並自己以身作則。如果家長要求孩子要做或者不允許做的,孩子在抵抗過程中,家長妥協,那麼勢必孩子會對家長所提出來的規範視而不見,因為孩子知道經過自己的努力,家長會妥協的。

另外,對於這樣的行為,家長一味的打罵或懲罰的作用是很小的,反而會造成這種行為越來越厲害,並且對親子關係造成很大的影響。家長一方面以身作則,一方面要走到孩子的心裡去,孩子才能聽家長的話。 如果實在家長有困難,可以去尋求一些專業的兒童心理機構的幫助。

3樓:美媽貓蝶兒

我覺得可以讓孩子看一些關於講文明懂禮貌之類的動畫片,或者家長給孩子讀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故事書以及繪本。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和效仿。

4樓:老鼠與狗

慢慢教。像我自己就是一點一點和他說,他也不會馬上就按我們說的去做,但是慢慢他會懂的,說白了就是要有耐心。還有乙個根本原因,就是父母自己本身也要懂禮貌!

5樓:「已登出」

1、家庭環境薰陶

2、家人的示範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和奶奶經常帶孩子下樓去玩,在電梯裡或者外面一起玩的大人、小孩都會很主動的打招呼,時間久了娃娃看到媽媽、奶奶的一舉一動都在不停的模仿,現在出去玩了,都可以很主動的說:「爺爺你好」、「奶奶你好」、「叔叔你好」、「阿姨你好」、「哥哥你好」、「姐姐你好」。看到娃的小進步都好感動,因為自己的主動學習,可以很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

我們在樓下玩,好多鄰居在一起聊天,就說到自己家孩子怕見到生人一見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鬧的問題,我給他們分享了幾點我的建議:

首先了解孩子怕見生人的原因:

1、孩子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或缺乏與他人交往的經驗

2、如果孩子從小很少見到陌生人,缺乏在眾人面前露面的體驗,也會使孩子難以適應陌生的環境和事物。

解決問題的措施:

1、 多帶孩子出去創造機會讓孩子與陌生人交往,盡可能在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就開始這麼做。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漸漸地,孩子就會對陌生人的距離感,慢慢變小。

等孩子稍大一點以後,爸爸媽媽可以幫他請鄰居的朋友來家裡玩,讓他自由自在地在一起玩耍。在這種自由歡樂的氣氛中,孩子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來,漸漸就會變得活潑起來了。

2、接納認可孩子的怕生。家裡來了親戚或者朋友,父母不要勉強怕生的孩子向親戚朋友打招呼,也不要非讓孩子為親戚朋友表演節目,更不要覺得孩子怕生有損自己的面子,不然孩子更會感到不安和焦慮,對於克服怕生的心理沒有好處。如果孩子願意,可以讓他給客人拿水果,孩子對這類事情都會很樂意的去做。

3、不要嘲笑孩子。有一種情形相信大多數家長都做過的,就是是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把孩子所做的可笑的事向別人講述,這些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以後孩子還怎麼敢在生人面前露面呢?

每乙個孩子都與眾不同,而只有父母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開啟孩子心靈的密鑰匙也只掌握在父母的手中。作為新手父母我也在不斷的學習提公升自己,孩子慢慢的在長大挑戰也越來的越多,希望可以做到見招拆招,陪伴孩子健康的成長,做乙個智慧型媽媽。

6樓:之乎者也

教育孩子講禮貌有以下六種方法:

家長要做好言傳身教,讓孩子懂得什麼叫禮貌,作為家長,應做好模範帶頭作用。家長不能對孩子過於溺愛,家長應該知道對孩子溺愛的害處。如果孩子不聽話,經常跟長輩頂嘴,就要進行說教。

家長要及時地、有耐心地糾正自己孩子的不禮貌行為。家長應主動了解孩子的真正意圖, 了解孩子們的情緒。家長要營造乙個民主的家庭氛圍,要做到誰說的有道理就聽誰的。

家長應讓孩子閱讀一些積極向上的、有關講禮貌方面的書籍。

7樓:成風

首先父母自身的行為才是最大的教育,父母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會在不經意間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其次對孩子設定適當的懲罰與獎勵,或者是讚賞,比如扣除零花錢之類的,做到某些禮貌行為應及時給予口頭讚賞。

8樓:神經蛙

很多時候,孩子對人不夠禮貌,其實並不是有心的,而是因為他們年齡比較小,根本就不懂得這些基本的禮節。因此,我們應該將一些社交的基本禮儀教給孩子,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當家中來了客人,我們應要求孩子主動和客人打招呼,請客人坐,給客人倒茶,客人走時說聲「再見」;當孩子到別人家去時,告訴孩子要先敲門,得到允許後在進門,不能胡亂闖進別人家裡;用餐時,教孩子不爭、不搶、不挑剔食物;上車、購物時不要擁擠,應當自覺排隊等候,依次序而進;到公共場所時,要教育孩子愛護環境衛生,不隨地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等等

9樓:浪漫瞬間

很多時候,孩子對人不夠禮貌,其實並不是有心的,而是因為他們年齡比較小,根本就不懂得這些基本的禮節。因此,我們應該將一些社交的基本禮儀教給孩子,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當家中來了客人,我們應要求孩子主動和客人打招呼,請客人坐,給客人倒茶,客人走時說聲「再見」;當孩子到別人家去時,告訴孩子要先敲門,得到允許後在進門,不能胡亂闖進別人家裡;用餐時,教孩子不爭、不搶、不挑剔食物;上車、購物時不要擁擠,應當自覺排隊等候,依次序而進;到公共場所時,要教育孩子愛護環境衛生,不隨地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等等。

10樓:輝聊家風家教

這位父親就是這樣一點一滴訓練兒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的。培養孩子禮貌的行為,做父母的責無旁貸。只要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著手,耐心地加以指導,自然會形成禮貌的行為習慣。

11樓:陌路繁華

我們經常會遇到父母要求孩子跟遇見的熟人打招呼,因為這是禮貌!此時,有的孩子會聽話的去打招呼,有的孩子卻總是說不出口,想必這時,很多家長會覺得在熟人面前沒有面子吧,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禮貌。

可是,我們想想,那些打招呼的孩子真的懂什麼是禮貌嗎?難道不是因為這樣會得到獎勵嗎?難道不是因為家長們曾經強迫過孩子打招呼嗎……

而那些不打招呼的孩子是真的沒有禮貌嗎?未必……

12樓:小源

方法一:我們要規範自己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不懂禮貌。大多與父母本身行為的不良有關,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要求孩子懂禮貌,自己首先要做到禮貌待人。如果父母自己不是乙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即使對孩子的管教特別嚴,苛求孩子的言行要有禮貌,也不會起到什麼效果。比如,問路時,如果我們是這樣問的:

「喂,老頭,到公園怎麼走?」那麼,以後孩子在問路時,也不可能這樣問:「老爺爺,請問一下,到公園該怎麼走?

」也許,這位媽媽平時也在教育兒子要講文明、懂禮貌。但在實際行動中,卻沒有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可以說,這位媽媽是乙個不合格的媽媽,本來孩子是懂禮貌的,但如果這樣的次數多了,孩子也就會慢慢變成不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的習慣。

孩子是在模仿父母的言行中長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再無形中感染和薰陶著孩子,所以,要想把孩子培養成為乙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我們就應該成為孩子的楷模。如果我們不講禮貌,又怎能期望孩子有禮貌呢?

方法二: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禮儀

很多時候,孩子對人不夠禮貌,其實並不是有心的,而是因為他們年齡比較小,根本就不懂得這些基本的禮節。因此,我們應該將一些社交的基本禮儀教給孩子,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當家中來了客人,我們應要求孩子主動和客人打招呼,請客人坐,給客人倒茶,客人走時說聲「再見」;當孩子到別人家去時,告訴孩子要先敲門,得到允許後在進門,不能胡亂闖進別人家裡;用餐時,教孩子不爭、不搶、不挑剔食物;上車、購物時不要擁擠,應當自覺排隊等候,依次序而進;到公共場所時,要教育孩子愛護環境衛生,不隨地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等等。

只要我們耐心地、一點一點地給孩子灌輸這些基本禮儀,那麼孩子想不懂禮貌也難。對於不懂禮貌的孩子,我們要不厭其煩地反覆提醒。最好是事前提醒,比如要到別人家赴宴,我們最好提前把相關的禮儀告訴孩子。

方法三:及時糾正孩子不禮貌的行為

千萬不要把孩子的許多問題都集中起來,試圖突擊解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發現乙個問題就立即解決。當發現孩子的不禮貌行為時,我們要立即加以矯正。

比如,孩子和長輩說話時沒有使用敬語「您」,我們便可馬上勒令孩子說上幾十遍,知道孩子說正確了為止。

孩子隨著接觸面的增大,交往人的增加,很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的習氣,學習一些不禮貌的行為,我們發現後要及時進行糾正。

13樓:可可愛愛沒有腦袋

所謂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可是許多人並沒有這種意識。比如,乙個年輕人去萊市場買菜,他會對賣菜的老大爺說:「老頭,這菜多少錢一斤?

」也有的年輕人常在家裡對父母直呼「老頭」、「老太婆」,父母心裡很不是滋味,有些前衛的年輕人學港台影視裡的那一套,賊父母「老爸」、「老媽」,父母頗不能理解。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學習西方那一套,讓孩子直呼其名,筆者的兒子有段時間經常直呼我的姓名,同事和學生來訪時感覺有點彆扭,特別不理解,怎麼和孩子沒大沒小,後來還是讓孩子改過來了,這就是一種文化承受問題吧。

目前,中國的家庭文化還不能承受孩子和父母對呼大名。據說一位老太太和兒子住在一起,一天,兒子看見家裡冒煙,兒子在樓下大呼小叫幾十聲「媽」,老太太都沒有反應,後來兒子改呼母親的大名,老太太聽見了,知道樓下有人在叫自己。兒子上樓後,母親大罵兒子是不孝之子,一點禮貌都不懂,乞得老太太夠嗆。

其實,在傳統中中國人心目中,父母的姓名是不能輕易喊出來的,否則就是不孝。記得小時候,只要和別人打架,總是把對方的父母姓名喊個不停。現在想來確實有點可笑,姓名不過是個符號而已,何必那麼認真計較呢?

但我們的文化中,還沒有達到直呼長者、領導、老師、父母姓名的境地,倒是在一些接觸西方文化較深的人當中,開始認同直呼姓名的做法。

其實,學齡前的兒童並不知道什麼是失禮,也不知道失禮的語言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傷害。他們常常說些失禮但卻有趣、或無禮但卻真實的話,例如「祖母有個大鼻子」或「公共汽車上的那個人很胖」等等。這種無禮是由孩子的天真無知造成的。

所以,父母有責任教育孩子懂得尊重別人的感情,培養孩子接待人物彬彬有禮。那麼應該如何做呢?

總之,大多數兒童問題專家主張父母鼓勵孩子坦露他們的感情。但是這種坦率的後果是孩子有時會說出傷害別人感情或令人難堪的話。父母的任務是教孩子學會人們能接受的情感表達方式。

比如,鄰居家的孩子喜歡攻擊別的小朋友,你也許會教育孩子別與他在一起玩。可是,當鄰居領著孩子敲你的門時,天真的孩子卻說了一句「我爸爸說你喜歡打人,他不叫我跟你玩」,這時尷尬的也許不是孩子,而是大人了。

孩子不懂得感恩怎麼辦?父母該怎麼教育?

多數不懂感恩的孩子,都曾是情感被忽視的孩子,以致於後來缺愛缺安全感,也很難很好地愛別人,而且對情感的分寸也常常把握不好,出於禮貌,對誰都很善良,但是誰都很難走到他心裡,即便在以後的親密關係中也會感受到明顯的障礙。 奈何緣 言傳身教,自己做到感恩才會教出懂得感恩的孩子,自己都做不到要求孩子幹什麼?孩子...

怎樣培養乙個禮貌文明的孩子?父母該怎麼教育?

YQWT 麻麻 最重要的是言傳身教。越早越好,越小越好。簡單幾個字卻是所有的禮貌文明之本。第一物件是家人,第二物件是外人。第一場地是家裡,第二場場地是公共場合。 毛毛 可是呢,在現在的國內,太過禮貌謙虛文明,似乎就是被人吃的死死的那一位,例如被莫名其妙的插隊等等,適時的強硬也是我們要教育孩子的乙個重...

3歲寶寶不懂禮貌趕爺爺奶奶走怎麼辦

跳蛙 孩子三歲,對爺爺奶奶比較生,沒有親近感,孩子的表現很真實。不能說孩子不禮貌。你們也不需要哄他,你只需要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間很少,不熟悉他們。但他們也愛你,也是我們的家人。你知道嗎爺爺奶奶是爸爸的爸爸和媽媽呢,我們不可以趕爸爸的爸爸媽媽走的噢!這樣爸爸會傷心,爺爺奶奶也會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