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定過度早教?

時間 2021-06-02 08:36:34

1樓:贏在起點莊老師

也許有些人理解的」過度早教「,是類似於」揠苗助長「型的,急於求成,希望」助長「卻適得其反,」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揠苗助長的過度很直觀,但在幼兒教育中如何來評估是否過度呢?

依據幼兒教育的著名研究者麗蓮.凱茨的看法,幼兒教育教給孩子4方面:知識、技能、意向和情感。

知識和技能好理解,前者包括事實概念故事等,技能如學會用剪刀,繪畫、彈琴和各種運動技能等;意象(disposition)指特有好奇心、願意尋求挑戰、毅力等;情感如孩子感到被接受,自信或焦慮不安等。

如果孩子在早期教育中這四方面都得到增長(或至少某些方面沒有損害),那麼就不是過度早教,反而是很適宜的。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認為:"任何學科都可以用理智上忠實的形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任何兒童" (Bruner.

1960) 。因此,早期教育教還是不教,不是問題,如何更有教育智慧型地教才是問題。

舉個例子來說,如何通過豐富有趣的活動讓3歲多的孩子」認識三角形「:

可以讓孩子邊看圖邊讀繪本《好餓的小蛇》,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對各種形狀感興趣

讓孩子帶上」三角形「眼鏡去發現自然界裡的三角形物體(也許孩子們會發現,原來身邊有這麼多三角形!)這一點特別有意義,國內孩子學的很多學科知識往往和現實生活脫節,孩子們不知道「知識在生活中有什麼用!」。

簡而言之,學前教育是一門內涵豐富的學科,新的研究發現和教育實踐層出不窮,需要老師們開拓視野,多方面學習和實踐才能比較好把握。老師或家長若採用方法得當、適宜孩子認識能力、能引發孩子興趣的早期教育十分有益,也無所謂」過度早教」;但如果用揠苗助長式的「過度早教」,也許孩子的確更早掌握了某些知識和技能,但對孩子成長影響更為長遠的意向和情感卻被損害了,這是」過度早教「嗎?也許只能算是視野狹窄、無知者無畏的早教,長遠來看,「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早期教育教還是不教,不是問題,如何更有教育智慧型地教才是問題。如果方法合宜,無所謂」過度早教」;如果方法不當,片面重視孩子的知識和技能,忽視意向和情感的成長,的確可能有揠苗助長的負作用,似乎暫時「拔高」了,卻無益於孩子的將來。

2樓:位敏奇

早教沒有錯,但是過度早教確實會對孩子有影響,有些家長希望孩子比同齡人優秀,他們往往會對孩子要求很高,孩子其實也有壓力,在他們承受不了的時候就會出現過度的情況,孩子的教育應該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天才畢竟是少數,但是如果經過正規早教培訓,一樣也會特別出色,家長最後是要有正確的心態去面對這件事情。

3樓:阮老師

早教更多的是讓孩子對世界感興趣,懂得自己去探索、了解。

並且建立起孩子的社會觀念、社交技能、良好習慣等。

現在國內的家長基本上都是保育,沒有教育

4樓:斬斬

問題問的好大。。。是否過度早教意味著已經在進行早期教育了

是否過度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安全感,注意力時長,體能,興趣,遊戲種類,互動性,生理需求,功能需求,心理需求。。。等來判斷,我咋感覺這問題意義不大。。。從這個問題中學知識可以,但來判定有無過度早教,其實單一的點都和這個問題都不沾邊,整體又合不起來

5樓:安雅兒

我家寶貝一歲10個月了,我看了幾家比較了一下,今天我給他報了三個月早教親子班,第一次去我家小孩就挺喜歡那裡,不是讓他去學很多東西,只是讓他融入那個環境快樂玩耍,有小朋友玩,看他之後變化在過來更新。

6樓:早教老師皮特

主要還是看小朋友的反應,他們會比大人更加敏感的覺查到情緒和壓力,要是小朋友開始無緣無故的哭鬧,並且帶有明顯的抵制情緒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停止去反思採取的措施了。

就國內比較高階的早教機構來講,核心理念均來自國外,基本都是通過玩的方式來學習,不存在過度早教的問題,如果是自己在家早教或者參加一些專業度不高的早教機構的話則需要注意。

7樓:朱朱

就是孩子會在問這是什麼,為什麼的時候已經失去了對周遭事物的好奇心,失去主動去探索的本能,因為已經習慣了教育的給予與灌輸,本能已經被改寫成等待接受。在天真爛漫的年紀表現的老於世故,在無憂無慮的童真面前患得患失,在不該承受的年齡被壓力。

8樓:徐子勝

看孩子的表現就知道了,頭轉向一邊,甚至身體完全背對你,過度刺激和教育必定造成孩子當時就和和教育者的關係迅速冷卻。另外過度經常造成日後被動。而且日後對學校的感觀普遍不如一般孩子。

對考試焦慮比較重。

還有乙個比較明顯的標誌是孩子沒有自己的時間。

過度刺激孩子是當下比較普遍的現象。

9樓:吳昱辰

最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給6個月寶寶報乙個早教班。最後還是決定給寶寶報乙個。我不是為了讓寶寶過早地認識什麼是蘋果,什麼香蕉,英文怎麼讀。

因為這些東西正常的人遲早都會知道。我看重的,是我年幼的時候未得到重視,至今缺乏的。如如何跟這個世界相處,如何和同齡的寶寶融洽,如何去玩,會玩真的是乙個大學問。

所謂的現在的早教班所說的,視覺、聽覺、味覺的開發一點的不重要。而寶寶在複雜的社會人際交往中如何尋求到快樂,是我們很多大人都不會的。這些比會多背乙個單詞,多算一道數學題要重要的多。

但很多中國的家長都不重視。

10樓:豬豬-路易媽媽

早教的誤區——關於過度早教

誤區一:早教是教孩子各種知識、培養各項技能、不輸在起跑線上。

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家長自己學習如何當父母。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只要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不限制他的生長,不做他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他自然就會向著Sunny茁壯成長。讓孩子做主角,父母做好配角,現在的很多父母,給孩子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在還理解不了的時候去灌輸背誦百科全書知識是沒有意義的,關鍵是孩子保持天生的好奇心,並享受終生學習的樂趣,孩子會在有興趣、想探索或需要某些知識的時候自己去學習、探索。父母做的是創造環境、提供資源、耐心陪伴。

超前培養早晚都能學會的5大技能也是沒有必要的,即使孩子某項技能暫時落後,也不意味著永遠的落後或缺失。孩子是隨性的,且潛力很大,說不定哪天乙個飛躍就又超前了,時時刻刻都保持全面均衡發展是沒必要的。對孩子永遠不要輕易下結論,什麼擅長什麼不擅長。

父母做的是默默觀察、適當引導。

誤區二:早教等於早教班。

首先早教並不是一門科學,是否有用且無害是有爭議的。早教班則更是商業運作,即使需要早教,也不等於需要早教班,如同不是非要去英孚才能學好英語,不是非要吃安利才能身體健康。

有的家長把上早教班當做是家長的任務,怕不上對不起孩子。這實際上是一種推卸責任,把本該是家長應當擔負起的責任,簡單粗暴地推給了早教班,以獲得自己心理上的心安理得,這是一種本末倒置。也不是說早教班就一定不能去,如果孩子適應得好,家長也學習到一些適合的方法,也是不錯的選擇。

關鍵是不要本末倒置,家長是對孩子負責的人,早教班只是個可選的輔助。

有的家長也不指望孩子能學到啥,只是希望孩子不落後於人,以免被別人鄙視,或看別人都會自己不會而自卑。這裡的關鍵在於引導孩子如何處理被鄙視、自卑,而不是讓孩子永遠體會不到被鄙視、自卑的感受。別人要鄙視你是你控制不了的,就算你比周圍人強又如何,要開闊眼界,看看古今中外的牛人是怎麼做的。

自卑也可以轉化成學習的動力,何況自己比過去的自己有進步就好了。

還有的家長乾脆說,反正我正好有時間,參加一下也沒啥壞處。問題是,確實可能是有壞處的。在安排好的時間、做著安排好的活動,有可能是對寶寶的干擾。

關鍵的是在孩子適合的時機(孩子發出訊號並主導),家長配合參與的自然而然的親子互動。舉個例子,「多和寶寶說話」,不是指你家長有空的時候拼命對著寶寶說,而是觀察寶寶的狀態和訊號,在寶寶主導的對話中,配合應答寶寶。

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的天賦被埋沒。早教班並不能培養出天賦,也不能挖掘出天賦,更可能阻礙孩子天賦的是家長的忽略和干涉。關鍵是家長的自我學習和成長,給予孩子需要的關注、適當的幫助。

11樓:

現在外面所謂的早教服務和「月子餐」之類的產品一樣,都是商家忽悠出來的需求。

學齡前兒童的最好老師是父母,言傳身教,多陪孩子說話、遊戲,就是很好的早教(early education)。花費大價錢去外面報早教課程的父母,要麼是人傻錢多,要麼就是偷懶,或者客觀上沒時間陪孩子。這樣花錢買來的所謂「早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益處的。

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12樓:尚愛蘭

贊同。根本沒有「過度早教」這回事。不要以為教教認字,寫字,學幾個單詞,彈幾把琴,就是早教了。其實中國的孩子獲取的知識,實在少得可憐。

小孩早教買早教機還是上早教班啊?

雨橋爸爸 我想先明確一下,您大概說的是多早,畢竟孩子變化太快,差一年差不少呢如果能去早教班,當然還是要去的,要的不是一對一學知識,小孩需要的知識,很容易教,家長自己都能教,而且我還建議家長自己教 去早教就是為了讓孩子多跟別的小朋友接觸,我覺得,現在小孩比我們那時候差的最多的就是跟別的孩子玩,沒有機會...

什麼是早教?應該怎樣給孩子進行早教?

蛋殼當家 早教廣義指從人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狹義主要指上述階段的早期學習。很多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德智體全面發展,所以在早教中心報了很多課程。爸爸媽媽們以為學習越多的課程,越能讓寶寶全面發展。其實只是把自己和寶寶弄得疲憊不堪。如果寶寶喜歡課程內容,上課的時候就會特別積極和老師互動,進步也...

幼兒英語早教?

舊時微風拂曉城 首先,英語對於孩子的確是一門很重要的技能,注意,我這裡說的是技能,而非功課。如今這個世界,大融合,大合作,孩子們在將來面對外中國人,去外國,或者只是在國內接觸外文資料的機會都遠遠超過今天,所以對於他們而言,英語將是一項必須具備的基礎技能,而不只是一門用於考試的功課。早教幼兒英語,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