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靠分析比較總結而產生發展的,是門偽科學,對嗎?

時間 2021-06-08 21:55:04

1樓:阿機先生

『實際上很多心理學現象,研究者都會說,這只適用大部分人,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的。但我總覺得這些比起其他科學,太不嚴謹了。』

物理是非常典型的科學了吧,那麼題主有沒有聽過「真空農場中的球形雞」這個梗?說明再hard的science一樣也有適用範圍,這本來就是真理的屬性之一啊。

所有的心理學研究都是建立在抽樣之上的,只要是抽樣,樣本和總體之間就必然存在差異,在解釋結果的時候自然也要小心謹慎,搞不好這個心理現象和規律就只在這個群體中存在。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適用於任何時期任何人的心理規律是不存在的,舉個栗子,就算是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所提出的解釋人類決策行為的前景理論也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成立的,如多巴胺受體阻斷的人群在決策時就還是會遵循傳統的期望效用理論。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心理學的研究做replication這麼難的部分原因,兩批被試來自不同樣本,樣本間的個體差異就可能會導致了結果的不一致。所以呢,研究得出的心理規律有其適用範圍是很正常的,反過來說,這也正是心理學科學性的體現啊。

2樓:Auporlex

恰恰相反,你所說的靠分析比較總結得來的心理學理論的時代早就過去了。那是近代的哲學心理學或者思辨心理學,靠的是邏輯思辨得出心理學的理論。但是自從20世紀以來國內外心理學界都摒棄了這種研究方法。

因為靠分析比較總結的理論難以證偽,心理學的理論必須要求「可證偽」。

現在的主流心理學,不論是國內外,都以科學心理學自居。完全採用實證量化的手段來研究。通過提出問題和假設,並通過一系列實驗來檢驗假設,反之推翻假設。

心理學的研究大都採用實驗進行,重視信效度的檢驗,心理學實驗必須可重複操作,而且所提出的心理學概念或理論必須可操作化和經過標準化的處理。

你可以去國內的《心理學報》,《心理科學進展》,或者國外的《pnas》,《nature》《science》也有關於心理學的內容。找一找心理學方面的文獻看一下。了解下現在心理學是怎麼做研究的。

3樓:自讀榮格英文版中

要對科學有乙個正確的理解,並不是非科學的東西就不是真知,科學被這幾代人給誇大了,科學不是萬能的,有些東西不是科學所能理解和解決的,特別是精神和心靈的東西

如何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熬夜?

記得以前看班傑明巴頓奇事,裡面說深夜聽到自己最親密的人酣睡的聲音覺得很安心。作為重度熬夜病患者,覺得這句話有戳中自己不肯早睡的原因。再說多一點,我還是不晚起不開心星人,因為當世界甦醒時我睡去會令我感到很安全。 當熬夜成為一種習慣 你自己不會承認的你總打算著要把作息時間慢慢提前早睡早起 人總會不知不覺...

心理電影《阿甘正傳》的心理學分析?

虛長了歲月 評 阿甘正傳 若生如阿甘 此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阿甘是乙個佔據著成年人軀體的幼童 乙個聖賢級的傻子 乙個超越真實的普通人 乙個代表著民族個性的小人物。講真,阿甘正傳 的的確確震撼到了我。電影的話能看許多遍的對我來說或許只有喜劇,看一遍笑一遍,權當消遣,亦不會乏累,就像吃快...

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社會時事

白音 個人認為哈,在沒對科學理論知識有把握,對實踐沒有經歷的情況下,建議別瞎分析。總有這麼一批人,自認為學習了一點心理學學習了一點社會學的理論,學習一點 XX理論 就開始了,今天這個 效應 明天這個 理論 都是混弄不懂的人的,這個所謂的專業名詞一出現,不懂的人先查一查這個詞什麼意思,說的什麼事。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