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如何區分謹慎和妄自菲薄?

時間 2021-06-08 18:03:12

1樓:洞見

這裡引入兩個概念,一是度量,二是基線模型。

判斷一件事是否對我們有利,是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衡量的,比如「A方面對我有利,能帶來XX的回報」「B方面對我有利,但是只能確定帶來少量利益」。這樣的衡量就叫做「度量」,能給出具體數字的度量是定量度量,不能給出數字只能給出相對估計的度量是定性度量。通過度量,我們可以在已知範圍內給出乙個相對明確的判斷,該事件是否真的對我們有利,甚至有利的程度也可以判斷出來。

上面說完單次的衡量,自然引出乙個問題,即命中率的問題。如何保證每次判斷都在可信區間之內呢?答案就是通過過去的衡量結果給出自己判斷水準的置信區間,也就是建立基線模型。

比如,判斷某種方面的時候,在是否有利層面命中率是百分之五十,那麼我們在單次判斷結果是有利的時候,就要加上乙個限制條件「我這次的判斷命中率是百分之五十左右」。如果想要提高命中率,就要從自己命中率最高的方面給出度量。或者比如,在某個條件上,判斷有利的情況下,帶來的利益的判斷有+-10%的偏差,那麼在單次判斷之後,就要加上「我的利益估算有10%的偏差」這樣的限制條件。

由此,給出的結果就更加具備參考價值。

經過度量和基線模型比較之後,我們可以把結果和直觀感受做對比,相差不大就說明我們是謹慎的,相差比較大就說明我們是妄自菲薄了。

結論:度量和基線模型是有事實基礎的經驗,直觀感受則是沒有事實基礎的主觀推測,經驗會幫我了解自己,但是主觀推測不能。

2樓:多說無益

在我看來你這個問題問的實質是乙個人有沒有自信,能不能把控住局面的問題。

謹慎肯定是好事,在第一時間去了解事情我可以做到,但是有幾個點我要注意,該注意的注意到,時間可以完美完成。

妄自菲薄是從事情的一開始就給自己灌輸了一種我不行,我不可以的觀念,直接這個事情行不通,完全沒有去做的必要。

第一分事情,第二看人本身,當然我不是叫你去自大,告訴自己無所不能。我是想說你可以做到,但是要注意很多問題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到。這和逆商有一定關係,當乙個人面臨困境,不要聽他的言語,而是看他的行動。

假如這件事他感覺做不到,但是處處留心繼續努力,或者這件事他感覺做不到,直接自我否定遇到問題直接退縮回到起點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如果不是謹慎和妄自菲薄的不同,那世上也不會有這麼多奇蹟了。

3樓:楊甯

懷疑一件好事到來的正確與否,當事者是難以判斷的,若能判斷,就不會有懷疑了,或許旁觀者能判斷,或許事後能判斷,比如,空城計下的司馬懿的選擇,司馬懿的選擇是謹慎,源於後來的三國歸晉,若後來三國歸漢,司馬懿的選擇,我們會說是妄自菲薄。再比如,風景區中,玻璃棧橋,恐高症人的選擇,當事者是無所謂謹慎與妄自菲薄的,旁觀者清楚。

如何和心理學疾病患者相處?

這是乙個偽命題。因為能與心理學疾病患者相處的人會是乙個群體,而非一種可以學習的技能。拿我自身來說,我不說自己是不是有什麼精神疾病,但我能很明顯的感覺到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我消極,悲觀,敏感,同時也控制不止自己的情緒,身邊可以稱之為朋友的人,大多溫柔有禮,她們以自己的智慧型包容著我的任性和難以相處。可...

喜愛思考,心理學和哲學的人,是如何接受世俗的?

僧粥 我的乙個導師 法中國人 和我聊過這個問題。當時正值我擔心職業發展問題,所以就去問問他怎麼看哲學工作和未來選擇的問題。可能聊的時候我比較焦慮,眼神比較游離吧。他很強調地和我說了好幾遍 Jin,look at me,look at me,look at me.他說,他是乙個法中國人,只是在澳洲教法...

如何看待 少讀哲學和心理學,多讀數學和物理 這句話?

nothing 哲學和心理學的著作容易有水分,數學和物理著作水分更少?我只能這麼理解了,市場上容易接觸到的讀物裡,很多書更容易打上哲學和心理學的標籤,而數學更物理對於作者本身的要求更高。從而導致你讀的哲學和心理學都是千篇一律,物理和數學都是萬里挑一逼格甚高。不然從實踐角度,我是無法理解這種說法的,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