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聽過這麼多道理都過不好這一生?

時間 2021-06-04 15:27:03

1樓:大生活家

知易行難,很多道理如果不能做到學以致用,就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所謂的「閱歷」,就是要閱讀和經歷,讀萬卷書的同時也要行萬里路,同樣一句名言一句哲理,從乙個年輕人嘴裡和老年人嘴裡說出來時不一樣的,年輕人說得是這句哲理本身,儘管他可能理解這句話,而老年人不知說出了這句話,其中還包含了他全部的生活。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年輕時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後來才發現,不過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不知道你是否會有這樣的感覺:那些小時候有口無心背的名言名句唐詩宋詞,會在你將來的某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讓你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心意相通,道理只有親身經歷才會真正懂得,不要困在白紙黑字裡,多去經歷多去嘗試,多去接觸外面多彩的世界,用讀書所得去生活,用生活所感去讀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希望不要做語言上的巨人 ,行動上的矮子

2樓:

白居易問禪師:「如何是佛法大意?」

禪師回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白居易聽後,最初以為禪師會開示自己深奧的道理,現在感到很失望地說:「這是三歲孩兒也知道的道理!」

禪師道:「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卻行不得。」

3樓:路子野

記得後會無期的「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大概沒有人能因為聽過所有道理而過好了人生,亦或許,很多人連「過好」這個詞,也不清楚是什麼意思。

4樓:

我一直在尋找能夠適用普遍場合的道理,結果這麼多年,只找到兩句:

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凡事有利就有弊。

至於其他那些所謂的道理,真的都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了。

5樓:紀建強

一、請重新審視你聽過的那些道理

①沒有注意到道理的細節,不能形成方法。

「前半夜想想別人,後半夜想想自己。」這是乙個道理,是胡雪巖的名言。好多人對這個道理的理解是:

做人不能光想自己,也要考慮他人的感受。這樣理解也不能說錯,但只停留在意識層面,離行動還差十萬八千里呢。如果你前半夜想想自己,他們怎麼能這樣對我?

越想越搓火,沒準半夜拎著菜刀就出門了。

所以,對這個道理,一定要注意順序,先想別人。先想別人是方法,可以行動。

②有些道理,僅僅是不知所謂的口號。

「做好手頭事,珍惜眼前人。」這幾乎不能稱之為道理,僅僅是一句口號。當然,他表達的意思是對的。至於為什麼要珍惜要做好,如何珍惜和做好,言者不說,聽者惘然。

③有些道理是荼毒心靈的廉價貨。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二、道理必須歸於方法,方法落實到行動,行動養成習慣,才能過好一生。

共勉吧~

6樓:

你聽過如果不努力就不會成功,請問你你努力了嗎?

你聽過如果不堅持就會失敗,請問你堅持了嗎?

聽過,知道,明白,你沒做到,請問有什麼用呢?

7樓:歲月如歌

當年釋迦牟尼枯坐菩提樹下四十九天,最後睹星辰頓悟成佛,他究竟悟到了什麼?他悟到的就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這個道理只要學佛的現在都知道,那麼我們為什麼沒有像釋迦牟尼那樣立地成佛?

為什麼懂得這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幸福的人從來沒時間顧及不開心的人的生活。只有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才明白全世界還有很多人不開心,但還是覺得他們不如自己慘。 我後來才知道,上帝是公平的,他給與你一些東西,也會奪走你一些東西,你要如何過好這一生呢?是靠自己奮鬥,有目標地奮鬥出來的,生活源於創造,而不是坐想空成,需要你有選擇性地去奮鬥丫,不...

為什麼我們聽了這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大生活家 知易行難,很多道理如果不能做到學以致用,就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所謂的 閱歷 就是要閱讀和經歷,讀萬卷書的同時也要行萬里路,同樣一句名言一句哲理,從乙個年輕人嘴裡和老年人嘴裡說出來時不一樣的,年輕人說得是這句哲理本身,儘管他可能理解這句話,而老年人不知說出了這句話,其中還包含了他全部的生活...

為什麼「聽過好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鮑鮑叔叔 很簡單,你聽到的都是別人的道理。這世界從來沒有對錯 好壞之分,決不要將某種 道理 定義為標準來給自己設限。勇敢去闖,用自己的感受總結自己的道理。不斷的碰壁 不斷的思考,痛苦和恐懼,兩大成長利器。這一切和理解 運用 堅持 運氣都無關,只與恐懼 痛苦有關。 小怪物 道理誰都懂,可是沒有幾個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