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避免 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

時間 2021-05-06 23:00:50

1樓:星宴

聽了道理之後,把道理實實在在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用在生活中,解決問題。

並且,是去聽對當下遇到的難題,有幫助的道理,吸收別人的「解題思路」,親自動手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把道理用上,無論這個問題,最終解決的程度如何,你都比此前遇到同類問題的自己,更有進步!共勉。

2樓:超群

一、過好一生本來就不是人間常態。

我們要明白的是怎樣才算過好了這一生?具統計全球有60%的人,日均可支配不超過2美元。非洲的貧民比你想象的更多,即使這個世界充滿童話,但現實告訴你,每個人能平穩的過好一生並不容易。

150年前,我們這個國家每天都活在戰火中,隨時死人就是正常的事情,這僅僅不過100年左右。200年前現在醫學認為最簡單的「天花」就要剝奪全球將近3億兒童的性命,每年中國因為抑鬱等心理疾病就有近20萬人自殺。

多數情況只是美好的生活,讓我們忘記了這些數字。一場戰爭,一場瘟疫,疾病,心理健康,其實在你不知道的角落有數不清的人過著我們認為不幸的人生,我們一直認為自己常常不幸,但現實告訴你的是,不幸往往是正常的,幸運的一生才是少數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們要明白的是,任何時候,大富大貴的人,有名望的人,除卻他們得努力,也無法逃避上天選擇這些運氣。蘇軾晚年,幫兒子取名:

但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病到公卿。一生瀟灑樂觀的蘇軾,給自己孩子的最簡單的期盼,也不過是平平安安。我們作為乙個普通人,更應該明白,命運無常,不幸已經是萬幸。

二、大道理不適合你的現實生活。

大道理的作用往往沒有作用,甚至沒有道理可言。有人說:勤能補拙。又有人:選擇大於努力。

有人說:人之初,性本善。又有人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大道理往往在反面也對應著乙個大道理,模稜兩可。好像怎麼都可以。更有一些大道理,連主管立場都沒有,兩面都說的通。

我們面對現實的問題,往往大道理沒有什麼用,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依靠理論,就犯了本本主義的形式主義。故有「紙上談兵」,任何一件事情,只有當事人才努力去分析利弊,大道理這遠水解不了你近處的近火。

三、思考與實踐大於道理。

再有用的道理,不及我們自己深入的思考問題。實踐的經驗大於思考。

乙個問題的解決,在於思考實踐的相互作用,思考行動,反饋結果與資料,在思考再實踐。一直優化得到解決。

明白大道理解決不了一切,能解決問題的只有我們一點一點實踐與思考反覆的迴圈優化,上過戰場的人,才能當將軍,看了幾天兵書的人給你的建議你敢聽麼?

3樓:locke2096

買了那麼多番茄醬,為什麼還是炒不好菜?

因為每個菜都需要各種材料,番茄醬有時候是必備調料,有時候又一點都不用加。

想炒好菜,光有調料不夠,只有一種調料更不夠。

4樓:紅燒番茄

行勝於言,要抱著科學的格物致知般的態度去行動去實踐,用實踐結果來公升級完善自身的認知來求得真知。再用實踐求得的真知去更新迭代進一步行動最後做到知行合一。

這個世界從來不是看你知道什麼,而是看你做到了什麼。世界上最無奈與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你即使知道也很難做到。只有你自身做到了再對比補充自己的理論才有輸出的價值,才是真知,才能說服人,要不然其身不正何以正他人,那是欺騙是利用。

實際上只要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人並不懂得很多道理跟高深的理論,但其一生依然過得很精彩。而且依託他們精彩人生來創作加工衍生出的道理又養活了一堆"道理人"。

5樓:不愁吃喝

書這東西聰明人看,越看活的越現實,老實人看活的越來越理想(前提是你自己築的夢能讓你開心一輩子),我以前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但是總有一天現實會來,它可能是你想做的某件事情,可能是你想守護的某個人,但是因為你脫離現實太久了,你沒有把握現實的能力,然後現實把你教育了、你哭、你難受、沒用,你只有重新認識現實,所以讀書的目的是基於現實的目標,也就是你為了這個目標而讀,書起了個輔助作用,如果沒有任何幫助等於白讀,有人說我讀書是為了能更好的理解世界,但是你所理解的世界也只能基於你走過得路,沒有體驗過的東西你永遠無法理解,只會讓人覺得清高,徒增枷鎖讓人生顯累。

所以生活沒有捷徑,只有經歷經歷再經歷,總結總結再總結,奮鬥奮鬥在奮鬥,空談沒用,沒經歷的只能試著去理解,但也只能是試著,很多人無法理解。

6樓:新的世界

我原來是個專注力不夠的人,但是看到書籍,於是我會沉浸其中。

道理是有經驗的過來人說給涉世未深的人聽的,有的依葫蘆畫瓢去做,反而學的畫虎不成反類犬。。。。這是為什麼呢?

有個故事叫小馬過河,是自己沒有淌過的河,焉知深淺?嘗試了,你才會懂的深刻。

最後,過的好壞,在於你的心有多大,有的貪多,必然就不快樂。

7樓:煙火裡的塵埃

就是行動起來,不要光是聽聽了事。舉個簡單得例子,你決定每天都要讀半個小時書,但在實際中往往會因為加班了,出去聚會了,等回到家算了,明天再看,結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還是沒有看多少書,所以告訴自己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要堅持每天去看書,回家十一點該睡了,要麼看完書太晚影響休息,那就看10分鐘,如果晚上顧不上看,那就抽取一切空閒的時間去看書,而不是每天有點時間,累了,躺床上休息下,要麼再摸摸手機?

8樓:江天風

關鍵在實踐。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如果只有學沒有習,永遠不能達到理想境界。比如孔子的仁,「忠恕而已」。單說乙個忠。

忠於事業學業,忠於自己的道理都懂。當你上班想著快下班,作業應付老師,這種念頭是否常常有?一出這種念頭就有違忠道。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實踐克服這個念頭,做忠於自己忠於職守的事,如果違背了,你念再多忠於事業,忠於學業,忠於愛情,都沒用,都只是口頭上的。

所以,知道了道理方法是第一步,關鍵是讓它運用起來,實踐起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9樓:

我很早就聽過道可道非常道,絕知此事要躬行。

但等我找到自己天賦適合幹的事,投入並有沉浮,並且無數反思。

突然有一天,經過很多次修正後,我用自己的話組織出乙個道理。

再有一天,我無意中再看到一道可道非常道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不就是一回事嗎?

所以你看,我知道的道理,和我用自己的話不斷修正出的道理,在以前都是兩條平行線,他們互不相知。

這個時候,我算真正理解了世事無常,理解了這個道理。

道理只是乙個角度,他的成立有許多適用條件,各個因子此消彼長,以前我不理解的時候,我看到無常論,沒有標準答案,很不適用應試教育的調調,很失落,現在我能坦然接受。

怎麼避免?找到自己,做自己擅長的事,條條大路通羅馬,從事中悟道,他才是真正屬於你。

所以,有時候,我反對把書看得太重,總會被人說是反智,我尤其不理解很多自稱讀書人,整天說自己讀了什麼書什麼書,其實真的僅僅是一種消遣,就算是我這樣用自己的話語總結出了這個道理,我還是需要回到事情中去,不斷從各個角度融化進骨子裡,才能隨心所欲而不踰矩,才能化為大腦神經細胞裡的豐富的點亮。

超前的書不讀,沒有思考產生問題的書不讀,書只能是奴隸,最多也是朋友,一旦成為領袖,一旦崇拜,接受的一定是教條,片刻爽,增加談資,還會拿著錘子找釘子。

說再多沒用,最重要的,做事,並且不斷反思提高。你數理化滿分,歷史全被,可以做個好螺絲釘,做個讀書人,做個學者,但絕不如做好自己的事離卓越接近,因為,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才是自己能真正感同身受的,只有腦細胞裡的各個迴路都被你真正自己思考並走過,才能算是懂了,而對於少數優秀的人,這個時候道理僅僅是錦上添花,最多也只能提前自己一點起到恍然大悟的點撥,千萬別誤會成你啥也沒做過思考過,靠著讀書就能恍然大悟,從而迷信讀書,成為書蟲,奴隸,這是非常主流的誤區,包括楊絳的那句話,非常誤導人。

指望讀書帶著你,就像指望導遊帶著你就能熟悉乙個地方,指望你爹給你乙個億你就能成為巴菲特或者大企業家。

10樓:蕭瀟

很多人都說,「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這是乙個很困惑人心,又透露著諸多無奈的問題。

今天看了《童年之謎》作者羅尼·索蘭關於「自戀」的觀點,我覺得倒是可以用來解釋。

自戀就是一種自體熟悉感,拒絕陌生感,對於陌生的事物人們會本能地厭惡,這種機制是儲存自體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必須的。

通俗地說,陌生的人事物具有潛在的危險性,人如果沒有「自戀」這個自我保護的機制,就很容易被侵入,使得自我的感覺變得支離破碎,心理上就會出問題。

所以,人們應對乙個新的場景或者事件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去搜尋潛意識中熟悉的應對方式。

比如孩子年幼的時候,看到父母吵架很害怕,不知所措(因為這是陌生的經驗),這時候奶奶過來把孩子抱走,並告訴孩子不要聽不要看不害怕。奶奶對於孩子來說是熟悉的,於是孩子就對「父母吵架」這個陌生情境有了應對方式,就是離開這個場景。

那很可能孩子長大後,遇上類似的衝突情境時,也會傾向於「離開」。比如我們假設這個孩子是男的,當他成年之後,遇上自己的妻子和母親吵架,他也會「逃開」。結果「逃開」這個行為讓矛盾加劇。

這個男人也知道自己不應該在妻子和母親吵架時「逃開」,朋友、同事給他講了一些道理和應對方法,這個男人覺得很有道理,但是呢當下一次婆媳吵架的時候,男人仍然選擇了「逃開」。

這個根源就在於「逃開」這個行為對於男人來說是熟悉的,而朋友同事說的那些「有道理」的新方法是陌生的,「自戀」本能地就會傾向找熟悉感,拒絕陌生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到。因為神經記憶網路中沒有這些道理的實際體驗。

怎麼辦呢?怎樣才能不被無意識的舊有經驗所支配呢?

那就是用新的有效的經驗去替代舊有的經驗。而且在生成新經驗的時候,為了避免完全的陌生感,可以尋找熟悉的支援,比如找朋友一起。

如果是一些創傷性的經驗,想要修復,並用新經驗替代,最好就是找心理諮詢師作為熟悉的支援,在諮詢師的指導下,可以更安全地去體驗到新的經驗。

看這本《童年之謎》,發現裡面很多的內容都可以與生活中的很多現象以及工作中遇到的來訪者的一些困惑相結合。

11樓:星眸

多看,多行,多思。

先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然後再實踐去理解知識,直到掌握它。

為什麼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如果道理指的是一套行為準則,那麼我告訴你,這些道理基本毫無意義,沒有任何價值。整天聽這些沒有價值的東西,過不好這一生不是必然嗎?

不要熬夜...不要通過委屈自己來強求合群....你要自信,要堅持,遇到困難絕不要放棄.....

不要在深夜做決定,很容易後悔.......這些都是道理,也是一堆廢話,毫無價值。而大多數人迷戀這些道理,覺得自己還挺努力,各種學習道理,前人經驗,開始關注「你有沒有什麼忠告告訴20多歲的年輕人?

」,有一流的頂尖玩家願意告訴你人生忠告,馬克斯,王興張錚張一鳴,馬雲張勇,賈伯斯,巴菲特,彼得林奇,達利歐等等,實際上你能找到任何領域頂尖選手給年輕人的忠告,但大多數選擇更願意聽所謂的知乎大V的忠告,還看的挺認真,笑。在三流資訊上給予了一流關注,正所謂怎麼花費你的時間,時間就怎麼花費你的。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有的人選擇聽取一流玩家的忠告,有些人選擇聽取知乎大V的忠告,你覺得誰更可能過的好一點。同樣的時間,只能做一件事,選擇了就A,就不能選擇B。

首先得明白,我們的時間非常具有價值的。只有自己重視時間,生活才會善待我們,如果不重視自己的時間,那麼將會為此付出代價。認識到自己的時間有價值前提認識到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

那麼是不是聽取一流玩家的忠告,就能過上好的生活?這是一場幻覺,生活從來不是只要怎麼怎麼樣,就能怎麼怎麼樣.......

只要考上好的大學,就能找到好的工作?

只要有錢了,就能幸福?

只要努力了,就能成功?

人生沒有簡單的成功公式,而且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公式,一旦試圖將別人成功套在自己身上,那是毀滅自己的開端。在成功在於自我了解,如何如何定義這一成功。

好像寫偏了,那就更偏一點吧。

壓力別太大,過不好這一生挺正常的,大多數人都這樣,而且他們還特別努力,到了30多歲還在焦慮迷茫,長大了也讓自己孩子變成犧牲品。

認同人生追求在於幸福嗎,而幸福是發自快樂嗎?如果是的話,那現在還不如去做那些自己發自內心快樂的事情,無論未來如何,至少當下是快樂的。

就算未來真的過不好這一生那又怎樣,至少我在人生的某一刻我真實的快樂過,幸福過。

我從不曾後悔在我小時候,沒有報補習班,學習什麼樂器愛好,那時候無拘無束,放飛自我,每一天是如此的快樂幸福,每乙份微笑都是如此的真實,那些日子我始終覺得我好幸福,很滿足,持續大概有五年之久,太感謝我爸媽了。

現在是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小時候本有機會讓孩子度過乙個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但是大多數人選擇讓自己的痛苦折射到孩子身上,這是一種悲哀,乙個痛苦的人,他會讓他身邊所有的人都痛苦。

如何讓乙個人度過窮困潦倒,痛苦的一生?那麼讓他出生在乙個痛苦的家庭身上吧。

具體描述一下?父母雙方完全忽略自己感受,沒有愛人的能力,非常努力追求外在的東西,很難看到他們發自內心的快樂。安排這樣的出生,其他事,什麼都不用做。

那我成功率是100%?

不是,是99.9%。

為什麼聽了或者明白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zuo 因為邏輯是超越不了邏輯,思想是超越不了思想。乙個沒有富貴過的心是得不到富貴,乙個放不下自我的人怎麼可能精神自由。世間法是改不了世間道。 岩中花樹 毛爺爺早就回答過這個問題,選自 實踐論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解釋世界,而在於拿了這種對於客觀...

有沒有那種感悟,就算明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Philip 1 90 的人明白的是不完全的道理,所以你不要指望他們過好這一生 2 你看見大部分能過好這一生的,也許是另一種更失敗的人生,他們也要死了才發現,所以他們活著的時候你也看不見為什麼是失敗的 3 10 明白的完全的道理,但是要100 掌握是要負代價的,這些人有50 的最後還是不合格 pro...

為什麼很多人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呵呵噠 你以為懂了就會嗎?眼睛只是用來看的,大腦也不過是用來思考,但你的身體卻很難掌控!所以說,會不會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一回事了! 村夫小白 能夠提出這個問題,只能說那些人並沒有真正懂得那些道理。知道和懂得運用道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就是知行合一,這是乙個極難達到的境界。如果真的懂得道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