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聽了或者明白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時間 2021-05-14 19:12:50

1樓:zuo

因為邏輯是超越不了邏輯,思想是超越不了思想。乙個沒有富貴過的心是得不到富貴,乙個放不下自我的人怎麼可能精神自由。世間法是改不了世間道。

2樓:岩中花樹

毛爺爺早就回答過這個問題,選自《實踐論》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解釋世界,而在於拿了這種對於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

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認識從實踐開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需再回到實踐去。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於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能動飛躍,更重要的還需表現於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飛躍。

抓著了世界的規律性的認識,必須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去,再用到生產的實踐,革命的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實踐以及科學實驗的實踐中去。

這就是檢驗理論和發展理論的過程,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繼續。

小夥子,你缺了實踐吶!

3樓:沈晟

有些行為可以促進解決問題,但本身並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來自於人們的決定。

我們可以學很多知識,但如果沒有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判斷和決定,就會「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4樓:放空

懂了道理與改變習慣還有很遠距離,雖然我懂了,但我不一定能做到。這需要反覆練習,形成習慣,變成下意識的行為。

1.我今天設計方案,不停的思考,修改,導致自己整體狀態差,效率也低。我懂的道理是,做事不要太過用力,要安排好時間,讓自己不要太累,思維變得更靈活,效率更高。

而我依然沒有改變,重複過往的方法,沒有提高。我需要注意做事的用力程度和方法,提高效率,不讓自己太累,留有思考的空間。

5樓:差不多先生

1.道理本身出了問題,而我們缺少對道理篩選和分辨的能力。道理有好的有壞的,例如,過年回家很多親戚跟我們說,年紀不小了該結婚了,這是他們的道理,因為他們是這麼走過來的。

這是所謂過來人的經驗,但不一定是正確的。

2.自己本身出了問題,聽了很多正確的道理,明白了很多道理,但做到的人卻很少?例如,我有很多朋友明白能力成長起來才能賺更多的錢,但下班後不是在刷劇就是在打遊戲。

所以明白知道和做到之間存在著遙遠的距離

。歸根結底看乙個人還是要看他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

3.學會分辨道理的正確性,吸收正確的道理,並做到知行合一,才能過的更好。

6樓:颯爽陳姑娘

既然「知道了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我們還有必要去知道道理嗎?

當然有必要。

那些正確的道理,或者說生活的智慧型,是指導我們行動的地圖,讓我們盡可能有好的結果。建立在正確道理基礎上的行動、反饋、修正,是我們過好這一生的前提。

7樓:樹下的松鼠

因為聽了看了很多道理卻並不真正的理解那些道理。

即便是乙個很簡單的道理,從看到聽到到真正的理解需要很多的生活實際經驗,記得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裡說記住乙個英文單詞的用法至少要在不同的語境中看到8次,那麼一句經過無數前人實踐的箴言要在生活中遇到多少次才能得其真味呢?越是靠近生活本質的道理需要我們對生活的參與度越高,也越是要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可能是一生的時間才能了解。而當乙個人走到生命的終點時往往會是對生命體驗度最高的時候,許多道理瞬間明了,可惜為時已晚。

生命的列車永不回頭。

8樓:劉友友

寫得出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也一樣過不好他的一生。人性本來就充滿慾望,要戰勝本能,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9樓:頂瓜瓜

可以分三層次來看待這個現象。

第一,【道理不等同於真理】,他們本質就不同。

日常遇事發生糾紛,有了異議,口頭禪就是「這事咱們得講個道理」。至於誰的道理另說。不難看出【道理】具有相應的場景,也同時代掛鉤,不同時代的道理是有變化的。

古時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今天呢?同受儒家文化圈影響的南韓都人口負增長了,國內情況也在同步變化。再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男女授受不親之類的「道理」,今天看,簡直是歪理。

所以說,道理不等同於真理,所了解的部分道理沒有隨著時代一同進化,停留在過去的思想觀念中,止步不前。那麼,可想而知,人生是不美好的,美好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第二層面,【所知道的道理與美好生活之間無強烈關係】。它並不影響生活好壞程度,兩者之間無直接的相關關係甚至間接的中介影響。

也即是並非所有的「道理」自打娘胎出生只專為美好人生服務。

比如:知道注意瓜田李下;

知道禮讓行人;

知道惡語傷人六月寒而不說出過激的話;

這些「道理」能多大成都決定美好人生呢。

最後一層面,所知道的道理與美好生活高度相關。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道至簡,知易行難啊。咱們都得加油呀!

10樓:向死而生終釋懷

道理只是塑造價值觀,只是而已,而掌握方法才能讓有效地過好這一生。方法又需要落地實踐的,但大多數人想得遠比做得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1樓:

道理更多的是一種成功之後的感慨,而不是成功之前的方法學。高度概括、高度抽象,所以聽起來總讓人懵懵懂懂、似懂非懂。

懂道理,就像知道迷宮的盡頭在哪,但並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到達終點。

所以無論多迷茫,最重要的是走好當下的每一步。總有一刻你會突然領悟某句道理的真意。

P.S.

以前很喜歡看《讀者》,那些故事裡的道理都很有深意。現在網路發達了,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毒雞湯,營銷號。道理很多,怎麼選擇,怎麼理解,又是乙個問題。

12樓:

打過辯論嗎?或者說了解過這方面嗎?了解過辯論賽的人都知道,道理這種東西,很多時候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一件事情怎麼做,A解決方案,有一大信道理,B解決方案,也有一大信道理,C解決方案,同樣有一大信道理。但正確的解決方案往往只有一種。

你把自己想象成乙個統兵打仗的將領,謀士A對你說對面軍強馬壯不可正面與之對敵,宜堅守避其鋒銳,並舉出了玉壁之戰的例子;謀士B對你說趁其驕縱輕敵,此時出擊定可大勝,也給你舉了乙個赤壁之戰的例子。

咋一看兩者都很有道理,但你清楚的知道,正確選擇永遠只有乙個,一旦選錯就是身死國辱。赤壁玉壁你都聽過,算是明白這個道理了。具體選哪個壁,要看你了不了解自己這邊的情況,了不了解敵軍的情況,了不了解敵將的心理,了不了解天時地利,以及會不會利用這些東西進行合理的部署從而取得勝利。

這些東西書上不可能會寫,因為永遠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場戰役。

我們如同上文帶兵打仗的將領那樣,兵書上寫滿了各種各樣的戰法戰例,但它卻不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們的人生來自選擇by 阿茲爾

人生的岔路口上,很多時候並不是一方華光萬丈一方萬丈深淵。更多的時候是兩方看起來都很明亮,或者兩方看起來都很黑暗。

大學畢業是考研還是求職?工作是留在家鄉還是奔赴北上廣?業餘時間是健身還是學習技能?是出國深造還是留在國內。

完全不同的選擇,但都有一大堆道理作為支撐。叫你考研的還是叫你求職的,是叫你留在當地的還是叫你去北上廣的,叫你出國的、叫你留在國內的,我相信通通都有一大堆道理。

道理很多,但最適合自己的總是只有一條。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一大信道理中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條。

13樓:何云的知乎

答案是:知道,但做不到。先有知才能行得對、行得通。否則無法知行合一,就會不斷失敗。

明白道理僅僅只是框架,況且很多人連道理都不明白,不愛思考、不追求真理、糊塗一生。

做一件事之前必須要有專業的知識,如果不知道專業的知識,沒有執行細節,無法知行合一。

博觀約取,集思廣益、兼聽則明,如果覺得還有重大的不可知變數,本質上還是自己的見識不夠,所以要多培養提高見識,增加成功率。

人生如棋一招走錯滿盤皆輸,所以在重大和影響深遠的事情前要慎之又慎,直到把握核心點才可執行。

14樓:福爾摩斯

最重要的就是沒有照著道理去做

你只是知道,不去照著實踐,不去行動,你就是把道理研究的像大學教授一樣,那又能怎麼樣,道理能自動成真?你想要的東西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不行動那所有道理也都只是紙上談兵,所有願望都是白日做夢,要行動,照著你知道的道理去做!

只有行動才能讓你知道的道理幫你過好這一生!

對道理理解的認知偏差

聽道理很多人都是只聽前半句,沒聽到後半句;或者只停留在道理表層意思,這就會對道理的理解產生錯誤的認知!而道理的理解需要長期學習和實踐才能有所理解,不是你腦子裡想一下就可以知道!乙個道理如果你只是是從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話,你會對道理產生很嚴重認知偏差!

而認知偏差會對你的行動造成很嚴重的障礙!會導致行動錯誤或者直接不行動!

踐行道理的過程其實就是改變自己的過程我們只相信我們所相信和理解的東西,而對事實真正是什麼樣視而不見

普通人的理解只從他所認知範圍出發,而不了解的,只要超出他認知範圍那怕一點的,他就會馬上排斥,他就會認為不可能,就像經常說的貧窮限制了想象一樣,我們只能根據我們實際的情況,想象我們所能擁有的。但是,你想不到的不代表不可能,你不了解的不代表不存在,只是你自己那樣認為。你路過的路有一顆樹,你沒看見,別人看見了,不代表那棵樹沒有。

成功者站在50層樓看去,看到乙個公園,你在10層看去,你說你沒看見,你們根本不在乙個層面,你怎麼看得到!埃隆馬斯克知道嗎?我讀了寫它自傳,你知道他為什麼會這麼流弊,除了他超出一般人的學習能力外,就是他對不了解的事件從來不說不可能,他會先根據自己想實現的願望提出乙個計畫,在根據計畫去了解可行性,只要有那麼一點可能,他的做法是先去做,然後在做的過程中解決問題,但凡有員工回應他說這不可能,這做不到,他的做法一般都是讓這個員工立刻滾蛋!

他會找乙個能做到的接替他,如果找不到他就自己上,沒錯就是這麼強大,這麼流弊!

你和未來的你並沒有任何區別

我們會把未來的自己想象成完全不同的乙個人,把當下不想做的事推給未來的自己,以為未來的自己會順利完成現在不想做的事,變成自己心中理想的自己!實際上如果你現在不做出改變,十年後,二十年後你還是現在的這個自己,你除了年齡變了,其他一樣沒變!

15樓:紹紹的後花園

因為自己的情境拓展程度還不夠深。

比如我分享乙個經驗,你聽懂了,覺得很有道理,可是當你遇到類似情境的時候,卻忘了,或者沒法對心法進行直接應用。為啥?

當你經歷的事情和你聽到的故事之間,沒有太多共同點時,你很難將兩者聯絡起來。

15年開始玩知乎,那會兒跟很多同學一樣,收藏了好多大V的文章,他們中大部分人說的人生哲理,對當時的我來說,是非常受用。

可是遇到問題(或許和他們的舉例問題有所差異),但我依然沒能聯絡起來,付諸行動,而是停留原地,也就是沒有「用」到。

當然了,我相信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子,總有人能從別人的經驗裡,舉一反三,熟練地從知識經驗拓展到類似情境。

這類人,可以稱為高手。他們總是能跳出問題,抽象出問題的本質,這就意味著,高手總是善於抓住事物的核心,觸類旁通,即便問題不一樣,但事物的本質是相通的。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可以稱為悟性。

你對別人分享的知識經驗悟到了多少,悟得越多,證明拓展的程度越深。

程度越深,知識經驗對這個人的受益性越強。

這個東西沒法強求,它需要有一定的閱歷和知識背景。隨著你經歷得越多,反思得越多,對各種經典書籍、知識道理的理解程度也會越高。

為什麼聽了很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純純男子漢 道理很多人都懂,正如大家都很喜歡分享的心靈雞湯。但過得好不好跟講道理,如何 正確 處理事情的關係真不大,以我奔5的年紀回顧過去 都是命。 我覺得這是個高階的過程。改變方式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 首先有理論知識,但實踐跟理論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們大腦會會有乙個條件反射的動作或思維,這個是我...

有沒有那種感悟,就算明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Philip 1 90 的人明白的是不完全的道理,所以你不要指望他們過好這一生 2 你看見大部分能過好這一生的,也許是另一種更失敗的人生,他們也要死了才發現,所以他們活著的時候你也看不見為什麼是失敗的 3 10 明白的完全的道理,但是要100 掌握是要負代價的,這些人有50 的最後還是不合格 pro...

為什麼我們聽了這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大生活家 知易行難,很多道理如果不能做到學以致用,就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所謂的 閱歷 就是要閱讀和經歷,讀萬卷書的同時也要行萬里路,同樣一句名言一句哲理,從乙個年輕人嘴裡和老年人嘴裡說出來時不一樣的,年輕人說得是這句哲理本身,儘管他可能理解這句話,而老年人不知說出了這句話,其中還包含了他全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