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總是容易回憶痛苦,沉浸痛苦,卻難以感知到當下的快樂

時間 2021-06-03 13:20:03

1樓:

跟其他朋友多聊聊,別憋著,這個事情不是你的錯,其他人也有問題,可能你覺得受傷害了,受傷後的感覺就是這樣的,慢慢會過去和變得平淡的。

2樓:[已重置]

絕大多數人都會注意到這麼乙個問題:相比起快樂的事情,我們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所謂的負面事件上。雖然我們渴望快樂和開心,但是我們卻往往更容易盯著那些令我們不開心的事情。

比如,我的朋友說,去看演唱會,居然沒聽到自己最想聽的那首歌,雖然也聽到了很多其他喜歡的歌曲,但是沒有聽到的這首她最想聽的,卻令她不開心。比如題主說的,曾經渴望會是好朋友的人,在陰差陽錯之下變成了「仇人」。這兩者的共同之處在於你們都是抱著一定的期望的,這種期望越高,你會感受到的失落也會越大。

而期望落空之後,為何我們會使勁盯著這些」無法帶給我們快樂「的事情呢?

一是因為,這樣的一次經歷會變成我們意識中的一次經驗,這種體驗會和我們以後可能經歷的類似事情產生自動化關聯。比如,當你再次交朋友的時候,可能會擔心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而越是擔心你會越焦慮不知道該該怎樣處理,這種當下的焦慮和對未來的焦慮都可能會出現在當前。或者說,這次不太成功的體驗會留在我們記憶中,這種體驗會影響我們對未來事情的擔憂程度。

二、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有乙個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說法,生本能會引導我們不斷的避開危險,規避風險,以此來增加安全生存下來的概率。那麼,當我們在小時候體驗到很多的不安全因素,覺得這個世界絕大多數情況是不安全的話,那我們就會格外的關注那些不安全、令我們痛苦和難受的事件,並想想辦法避免和拒絕那些事情,而快樂的事情往往是更高的精神層面的發展。我個人會這樣理解:

更容易注意到那些不快事情的人往往對外界感知不安全,更主要的精力停留在生存上面,更容易關注到那些快樂事情的人,往往體驗到過度安全的外界,更主要將精力放在快樂和享受上面,但過度朝向兩端都是危險的。沒有絕對安全也沒有絕對的危險,兩者一定是並存的。

為什麼人們總是容易被煽動?

月光舞者 不是人們總是容易被煽動 是受教育水平低,不善於思考,情緒暴躁的人容易被煽動 因為受教育水平低,所以沒有足夠的知識理解讓他不爽的事的前因後果 因為不善於思考,所以需要別人代替自己思考,煽動家就是這種人 因為情緒暴躁,情緒迫切需要乙個出口,容不得相反的事實,順著毛捋就容易控制這種人的思維 偏偏...

為什麼人總是活在回憶裡?

左襪 應該有很多成年人有一度總是會夢見自己在上學吧,不光在上學,還在考試,面對那一大張的試卷,怎麼都做不出來,於是著急的滿頭大汗的從夢中醒來了。我尋思著可能還是心有遺憾吧,自己年少時候的一切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應該可以並且要做的更好吧,所以可能是心有遺憾所以總是活在回憶中吧! 一諾 就像我們總是渴望...

為什麼人們可以習慣(危險的)偏見,並且沉浸其中從而不自知不審視自己

紅紅火火 當我們與人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被別人否定或者有異議的時候可能本來自己不太肯定的觀點自己就會下意識的找理由找證據證明自己哈哈哈哈哈哈哈挺有意思哈真的就是這樣可能是本能吧 怎麼感覺我的回答有點跑題了不過應該跑的不遠 Yuanyuan 不是人們習慣並沉浸偏見中,是個人學識修養感悟能力自省能力還未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