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中人們為什麼對反省有很好的印象,卻討厭自己反省?

時間 2021-06-02 10:14:15

1樓:青苔

反省的過程是對自己的解剖亦或是對自己的覺查,是個自我否認否定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會心慌意亂。因為不被認可不被接納。自己否定自己那別人會怎麼看"我"。

所以人們便沒有勇氣去反省,只能自欺其人。豈不知這一切早在自身上顯現……

2樓:黃丹婷

我覺得人們不討厭反省呀。

我看到的是人人都在反省。

早知道該如何,早知道不該如何,下次我一定。

這些熟悉的句式不都是大家掛在嘴邊的麼?

至於能不能做得到,這是另乙個問題了。

之所以討厭「反省」。

是因為其中一些人不是「自省」。

而是被別人要求去「反思」別人認為應該「反省」的地方。這種別人強迫認錯,按他人思維來的方式本來就討厭呀。所以~

3樓:headache

「反省是很好的」,當我這麼說的時候,我依靠談論「反省」這個概念,獲得乙個穩定的存在狀態。當我真正在反省的時候,則是需要我打破當下的穩定存在的狀態的。

所以「反省」作為乙個概念、乙個理論、乙個方法,人人都覺得好,人人都可以依靠談論這個概念獲得乙個穩定的自我;但是反省的本質是打破目前「穩定」的自我狀態,那就不那麼「友好」了。

不光反省,創造力、個性等等,其實都包含著打破目前「穩定」的自我狀態的本質內涵,但是它們的形式會不同。而這些都會觸及到一些最根本的自我認同的部分。

自我認同中有一部分是因適應外界而產生的反應,比如禮儀、禮貌等等。而這一部分是基於真實、具有生命力的自我,而這種真實的具有生命力的自我,也就是乙個自己打破自己穩定存在的狀態,再重新建立乙個穩定狀態的動態過程。

這個自否定、自定義的過程如果早早地不被環境接納,那麼反過來,那些固定的部分,也就是作為乙個已經定型了的所謂「反省」、「創造」、「個性」等概念就會替代這部分真是有生命力的自我。當然另乙個功能也是保護這部分自我,避免其遭受外界環境的傷害。

這種情形的持續,特別是在一些關鍵心理發展階段(針對個體也針對群體),那麼這種靜態的被確定了的「反省」、「創造」、「個性」,就會鳩佔鵲巢,被當做真實的自我確立下來。這樣,這種已經定了型的作為乙個抽象的概念、理論、方法,就會和內在真實的、個別的、具體的,試圖自否定並且自確定的自我產生衝突,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題主提到的對「反省」有很好的印象,這個「反省」也就是指那個抽象的、已經定型、但其實並不屬於個體的東西;而後面討厭的那個「反省」,其實背後是討厭真實的自己(並不是特指題主)。

4樓:赫景鴻

人們對反省有很好的印象,是因為人們希望別人反省。

反省,負責,孝順,努力,吃苦耐勞,這些放在別人身上絕對是讓你滿意的。

你們如果是同事關係,同事會希望你多反省。

你們是父子,父親希望你孝順。

你們是領導職員關係,領導希望你負責吃苦耐勞。

這些都是要求別人的,不是要求自己的,所以都是優點。

5樓:

反省是自我認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這是每個個體及時進行自我調節的重要前提條件。

我們很多心理問題、人際關係問題、職業發展問題、自我成長問題都與自我認知能力有關。

但是,乙個人真正最難認識的是自己。

這也是心理學家,道德家們總是喜歡研究和強調人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反省能力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儒家就一直把自省作為修身的重要內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王陽明說「學須反己。

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這些說的都是自我反省的問題。

但是人的本性和習慣是傾向於自我肯定自我認同的。一般對於成功的事情總是傾向於內歸因,對於失敗或者煩惱的事,總是傾向於外歸因的。這既有保護自我的功能,但也不利於自我反省。

作為個體,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既要接納肯定自己,又要經常自省,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自我調整,找準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確定符合實際的人生目標,保持內心與外部環境的和諧。

6樓:讓光照進來

人們傾向於認為問題都是別人的,自己是正確的、無辜的、善良的。不要說接納自己不好的、陰暗的一面很難,單單是「看見」這些「不好」就足以擊垮一些人。

所以不願意反省其實是一種防禦,這樣我們就不用看到自己的「不好」,不破壞好容易建立起來的安全感,繼續我們當下的生活,該幹嘛幹嘛。

7樓:淵兮似或存

因為反省很難。

其實你說的反省大家並不討厭,大家只是討厭在別人面前反省。

其實大家都會在心裡反省,只不過你不知道。

每一次的失敗都會促進大家的反省,因為反省是逃避現實的一劑精神良藥。

"行動上的反省"才是最難的,也是大家都很難做到的。這意味著行動上的改變和進步。

8樓:陳慶華心理諮詢師

反省建立在2點上。

一是能發現自己的錯誤。

二是勇敢承擔因為自己錯誤造成損失的責任。

所以現實生活中,當他人真誠的反省的時候,我們是願意接納他的過失,佩服他的勇氣和為人。

很多時候在我們自身,反省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為以上2點都不容易做到。

發現自己的錯誤不容易,承擔責任更不容易。更多的時候因為害怕承擔責任,我們會不自覺的否認自己的錯誤,這樣就陷於一種惡性迴圈。

我們往往偏好自責和內疚。當犯下錯誤的時候,有很強的羞愧心,懊惱和追悔,往往想到如果回到從前,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絕不做那種傻事了。過度的自責,會耗盡我們的心理能量,導致失去行動力.

打個比方講,乙個人犯了錯事,悶悶不樂,不想見人,心煩意亂,最後什麼都沒有做。而被傷害的人遲遲等不得道歉,越發不滿意的時候,犯錯的人就越加的害怕和自責,為了逃避這種痛苦的感受,他會選擇否認或者是反擊。

或者逼不得已喊出一聲:"我都這樣了,你為什麼不放過我?!"

可是沒人知道他的愧疚,其他的人只看到他的蠻橫不講理。

有自省的習慣的人,往往是他身邊的親人朋友也很好接納度。當他犯錯誤的時候,親密的人會指出他的錯誤,但不會對他進行譴責,攻擊他的人品和道德。發現錯誤,是乙個喜悅的過程,因為由此他可以變得更好。

這樣的小孩,從小就意識到,犯錯是常識,不會因為犯錯而過於羞愧。勇於承擔錯誤是對親人的愛最好的回饋。

總而言之,自省和羞愧是呈負相關的。

容易被道德綁架和喜好道德綁架的人是很難自省的。

為什麼在現實中,人們總是更想優秀 而不是幸福?

署名使用者 先優秀,才能得到幸福,比如你學會了某種特殊捕獵技能,每次都能捕獵到食物,感覺自己特別幸福,不用每天過著挨餓的日子,所以做人要不斷的學習,才優秀起來,這樣生活質量比其他人有保障,不會過著不幸福的日子 天空之城 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或者說相對的窮人,而大家都喜歡優秀的人,喜歡跟優秀的人在一...

為什麼會有人看不慣人們對寵物很好

阿偉 很多人看不慣人們對寵物很好的原因是對寵物越好的人,對待人類反而越差。乙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全力以赴去愛寵物,往往會忽視對人類的愛。舉個例子 同住一小區的兩個愛狗人士李先生和陳某,在遛狗時迎面相遇,不料兩狗一見面就廝打,陳某的狗被咬傷,他一氣之下大打出手,將李先生打傷,近日,由江漢區檢察院提起...

為什麼在酒店服務行業中,人們付了更高的價錢,卻還是很難獲得更高標準的客房清潔服務?

本身酒店行業,為什麼顧客給了這麼高的錢服務水平卻沒提高呢?1.酒店行業工作累,工資低,打掃房間掃廁所沒人願意幹。年輕人基本沒有,都是些大媽,素質上不去很正常。2.酒店利潤都被老闆和地租吃了,落在員工口袋裡沒幾個,所以招不到高素質人員,都是些歪瓜裂棗。3.酒店管理要求多,工資沒跟上節奏。 華子 最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