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去訴說自己的苦難?

時間 2021-06-02 08:57:18

1樓:動派網路

大概這就是規則,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往事不提舊事不回顧,就算你跟其她人說這個人不好時候,大概你是主人公,你知道真相,而你朋友卻聽你的表面之詞,,何必輸給心態了,也許在朋友面前你贏了表面,但是真實情況你朋友卻不知道,何須欺騙你自己朋友去贏心態了,為何不去選擇去規則了畢竟過去了!

2樓:

訴說自己的苦難,有一定程度的心疼自己。渴望得到認同感,感覺自己不是乙個人在抗。心裡會好受些。 還有,有時候明明道理都懂,還需要別人再講一遍來麻痺自己

3樓:面倒面倒麵倒麵倒

假如你是個聽別人訴說苦難的人,請聯想一下身邊最近的事情。你的乙個平時很內向的朋友突然向你開啟心扉訴說自己的苦難,你會不會對他進一步的喜愛呢?你們的友誼會不會加深呢?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是個很有用處之人,能夠給人帶來幫助?(傾聽有時候是很好的幫助)

「被他人挑選為自我表露的物件,是很令人高興的事情。我們不僅喜歡那些敞開心扉的人,而且也會向自己喜歡的人敞開我們的胸懷,而且在自我表露之後,我們會更加喜歡這些人。」 假如你是個訴說自己苦難的人,請回憶一下你會經常對於哪些人訴說呢?

值得信賴的朋友?有著相似情景的朋友?還是陌生人?

(有時候我們會向完全的陌生人訴說,可能因為我們怕身邊的親人好友擔心,但是在這裡我想縮小一下情景,把訴說苦難的情景定在現實生活中,你所認識的人身上)

「我們在沮喪的時候會更多地自我表露——比如生氣和焦慮的時候。對於那些我們期望與之有更多交往的人,我們會更多地自我表露。」

訴說苦難作為自我表露的一種途徑,是怎樣表達人際交往之間的親密行為的應該有個大概了解了吧。它有什麼效果呢?也就是緩解我們的情緒,扔掉我們的面具,真實表現自己

對你適合表達情緒的人訴說苦難,同時將他人的苦難訴說當做對你自己的信任,可以使人們之間的交往更加愉快。

但是還是要說一句,如果訴說苦難太過於頻繁了還是不好,自己的苦難要經過自己的咀嚼和思考。訴說是緩解苦難的途徑,但不是解決的根本途徑。

注:答題中引用部分來自《社會心理學》一書,作者戴維·邁爾斯,人民郵電出版社。

ps:~~~~(>_<)~~~~我在努力使它不偏題,希望給看的每個人有所收穫。

4樓:曾旻Zeng Min

喜歡訴說經歷過的苦難,是一種脆弱吧。恰恰相反,能夠將自己的苦難訴說出來是一種勇氣,更是內心強大的表現。

脆弱的人往往在面對苦難時會迴避,沒有能力去面對,所以更不存在敢於將它們訴說出來。

我曾經有一位來訪者說過一句話,大意是:「將那些事情再說一次真的是一件費盡力氣的事情,ta不想再把它和另外的人說一遍了。」我當時深深地感受到,ta將那些苦難的故事講給我聽,是費了多大的努力,動用了多少的能量和勇氣,最終清楚地在我面前說出來對ta來說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

我根本難以想象如果是我面對ta的那些遭遇,我會如何,我能否有這樣的勇氣去說出來。

有時候真正帶給我們創傷的那些苦難過往不是那麼容易去面對的。去仔細的回憶各種細節,去把事件原原本本和另乙個人訴說,特別是帶入自己那些經歷過程中的感受、思想、記憶和情緒的時候,那些事件會讓當下的你感覺一切都歷歷在目,感覺那些事件就像沉重的石頭,如影隨形,影響著你現在的生活,影響著你身心的方方面面。

就比如,在DSM-IV描述的PTSD三大症狀群中,有一項叫做迴避性症狀,個體會極力迴避創傷事件相關的痛苦思想、記憶和感覺,迴避事件相關線索或提示物。你看,反而是不去說、不去碰,極力迴避的這種狀態是弱者的表現。

那麼,我回到題主的問題:

人為什麼會去訴說自己的苦難?

我有一位朋友告訴我,當初ta遭遇一些難以承受的苦難的時候,ta有一段日子十分消沉,迴避一切活動,每日渾渾噩噩。後來ta逐漸找到了一些辦法,在這個過程中ta和我有過一次長談,聊了許多許多ta的經歷和感受。很久之後ta告訴我,當時會講很多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求助。

因此,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人們為什麼會去訴說自己的苦難——因為人們在面對痛苦的時候,會主動的尋求幫助。

尋求幫助也是一種需要能量去做的事情,很多人在遭受重創之後整體的信念根本改變了,對世界、對自我、對他人都不再寄託希望了,喪失了意義尋求和生命價值感,活著似乎都沒有動力,更別提想要去有所行動改變當下糟糕的狀態。而真正還有一絲能量,在重創的壓迫之中伸出乙隻手的那些人,他們感知到自己的力量不足去改變當下的狀態,便會尋求身邊的幫助,從而有機會一步步改變。

當乙個人向你訴說他的苦難的時候,請你收起你的憐憫和貶低,去敬佩ta的勇氣和努力吧。

5樓:六月

很有意思的話題,只說乙個方面吧(手機碼字)。魯迅筆下的祥林嫂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別是她逢人便說「我真傻,。。。。。」更是廣為人知。

在封建的男權社會女性是做為附庸存在的,有嫁雞隨雞嫁個棒槌抱著走的說法,女性存在價值是通過男性主導的家庭實現的。祥林嫂在丈夫賀老六與兒子阿毛相繼意外死亡後,悲痛之餘巨大的恐懼籠罩下來:自己成了沒用的人,沒有了生活目標沒有了存在價值前方一片黑暗。

在此影響下儘管她還活著,但心理狀態卻永遠停在了以前,她下意識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敢面對現實,這是她對命運最後的抗掙,她試圖一遍遍重複以前的事自我提醒著她是有用的人,有家庭有生活的目標,這些回憶是她生存下來的唯一勇氣,所以在她終於承認現實的那天也將是她離去的時候

6樓:搬運工王先生

2015.12.7更新

@匿名使用者

苦難如同一塊石頭,如果找不到出口,遲早會把人壓垮。而訴說,只是其中乙個不太合理的方法。只有你面對完全支援你的人時有效。

他可以幫助理清一些東西,或者說你自己理解一些東西。不斷對他人訴說,其實是自己再改編苦難。

無論我們怎麼做,苦難已經發生,如果我們不能平靜看待它,承認它,它將永遠壓在心頭。

個人覺得苦難給乙個人帶來的更多是負面的影響,這些負面影響長期而變成負面的情緒。不管這些苦難是客觀造成的,還是這個苦難有自身的原因在裡面。

如果是第乙個情況,不斷訴說自己的苦難,我想深層次原因還是對現實的「平衡」,自身在現實中的不如意,或者期望得不到滿足,沒有將這些原因歸結於自己,而職能找到乙個替代品,苦難是顯而易見,而且及其合適的。比如,身體有傷殘的人,會不停抱怨意外,說自己生活不如意,受人歧視,或者找不到另一半,就是因為那些意外和苦難。或者說,他已經取得了某種成就,希望藉由苦難拔高一些,這些常見於我們的評選之類的活動,這是一種有目的性的自我推銷,希望獲得更多的資源。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我覺得訴說人會將苦難改編,潛意識裡面迴避自身的責任,可能外部對苦難有不同看法,他需要解釋應對,以將原因歸結為外界。當然,也有可能同時存在第一類的情況。

總之,乙個很負面的事情,如果有人不斷重複,必有所需,可能是迴避自身,也可能是求之於外。

7樓:鹹酸不甜

有時候是想發洩,說出來心理會舒服些,畢竟是苦難啊

有時候,是想獲得別人的目光,可能是崇拜,也可能是被同情或者被同化

有時候,是為了激勵別人渡過當下的苦難吧,我們可都是人啊,痛苦的日子誰都會經歷,經歷過的那都是美好呢。

8樓:

你說是人的一種脆弱,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錯。因為自己乙個人無法承受住獨自承擔這種秘密所帶來的負能量,需要有乙個地方釋放。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強大和人的防禦機制,因為還可以理智的講問題闡述並得以求得內心的平靜,是人主動尋求內心平靜的一種方式。

但是如果你選擇獨自承受,也是有兩種結果,其一你的承受點很高,這些問題對你來說並不會造成多大的苦痛,你乙個人就可以hold住,其二就是你一直hold一直hold,hold到自己承受不了內心崩潰,或者找人傾訴解決,或者就是內心徹底崩潰壞掉。

所以有問題時如果自己無法排解,及時找對合適的人傾訴是極其必要的。

9樓:hill star

為了情感的宣洩以及尋求認同感吧,比如不開心痛苦的時候去拉個朋友喝酒聊天後情感得到了宣洩,比如有倒霉的事和好朋友訴說這時候好朋友最好的安慰的方法大概是說乙個他更倒霉的事情你立馬會開心很多,人是群居性動物,一直在尋求一致性與認同感!

人為什麼還會去電影院?

Ku Kl 哈哈,這個問題我也想過,把我的一點心得跟你分享吧。其實,原先大家慢慢開始不進電影院,而是更喜歡一種叫 家庭影院 的玩意,以前廣州每年都會在白天鵝搞乙個音響博覽會,那時的人動輒十幾萬,費老大的勁在家裡弄這個。90年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終結者2,幾乎家家都有,那時的電影也就那樣,在家看和在電...

為什麼醫學生都在訴說自己太辛苦?

其他專業,不在混日子的,相同學歷情況下,掙的應該都比醫生多。你要覺得不是這樣,那你可以來試試,說不定你會很滿意這份新專業。我為了修雙學位,在網上買別的專業的課本,買了三本,寄到我手裡的時候,加在一起沒有我一本專業課厚。 你知道嗎現在縣級醫院好多醫生都是研究生起步了 醫學讀到研究生要八年 普通本科畢業...

人為什麼不能去注意那些世間的美好,卻會去在乎那些惡意呢?

鼎尚者 一段情況下,美好更多需要在理性的層面用 美好 的精神與眼光去發現 體驗,而惡意可以在感性的層面直接擊中我們的心理感受,從而感到痛苦。所以,我們需要提公升發現美的能力,更需要培養提高應對惡的理性力量。 鑫鑫垚淼森森焱 不知道你們看過有關 偏見 這個話題的書沒,我只是記得有幾本書都提過 偏見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