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 值得 這個感受,心理學上有沒有什麼科學的解釋?

時間 2021-06-02 08:24:08

1樓:任亞晨

對於有些人來說,為了事業前途或者金錢放棄了一些別人看起來很重要的東西,但是他自己覺得值得。有些人卻是為了愛情或者家庭放棄了事業,他自己也覺得值得。所以對於乙個人來說,值不值得永遠都是自己對於當下狀態的一種反饋,有可能你以後出了什麼事情你對於現在的選擇感覺不值得了。

值不值得永遠只是一種感受,當下的感受。

2樓:

我覺得一部分不是因為用結果來解釋自己的選擇,而是很多時候在事前我們知道選擇給我們帶來的結果,這個結果是我們想要的或者是經過取捨的。

3樓:王鎮

佔有慾作怪,就像常說的,你真的了解貓屎咖啡的味道與眾不同麼,你只是覺得它稀有,昂貴,想占有它而已。凡事激發你佔有慾的都是值得的

4樓:林于洋

值得是一種滿意解,因邊界理性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組織行為方面的例子可以看馬奇的<企業行為理論>中關於aspiration這個模組。

5樓:

為什麼現在都要心理學解釋,神經學、醫學問題的我還可以理解,但心理學完全是現象總結,自己總結不好麼?用別人的概念很累的啊,你又不是專業人士不用專有名詞又不會怎樣。

回答———————

值不值得看心理預期,你買這個幾千塊的耳機希望達到什麼效果,達到就值,達不到就不值。

花半天做菜也是,預期就是做出一桌子菜的成就感,做了黑暗料理肯定覺得不值的。

值不值取決於期望值與結果。

我幾句話就說完了,一樓專業人士講一堆…

這種地圖炮的答案我就匿名了…

6樓:

無所謂值得不值得,我追妹子從來都是全身心付出,追不上罷了,有時候會後悔,要是當初不那麼做就好了,但是我不會去想值得不值得,失去了什麼,得到什麼,沒有意義,花了錢又怎樣,我追的過程很享受,最近追的這個讓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值得。怕她看見膩了。

7樓:

嘗試用誘因理論來解釋下。

誘因理論認為人做決策前都會衡量付出的代價和最終可能會取得的利益。

有些人只是為了聽歌,並不追求耳機的音質,就像有些人只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還沒到自我實現那一步,滿足生理需求就是當下重點。因此在他看來,幾千塊的耳機和普通的沒什麼區別,都是為了聽歌,所以覺得不值得。

再比如郭靖和黃蓉初遇時吃的那頓飯,郭靖點了什麼牛肉羊肉之類的,和黃蓉的各類精緻小碟相比頓感粗糙,可郭靖沒準心想:不就是吃頓飯嗎?填飽肚子就行了。

換做黃蓉肯定不這樣想。不過這也是有條件的啊,所謂享受,就是在最愜意舒適的外在和內在環境中才會追求的感覺,換做歐陽鋒挾持黃蓉譯九陰真經的時候,估計黃蓉就沒那心情了。(或許會有知友反駁:

落魄時有人依然活得精緻,活的講究,呃這個如果要用心理學來解釋,可以說人們對自我的覺知和自我概念有所不同吧。)

8樓:

和認知有關吧,關鍵是看事情的角度,一般當成個成長過程中的鍛鍊(教訓)就好一些,單純考慮付出和回報就會有不滿足,根本上或許是覺得付出回報不成正比的自我評價的不滿足

心理學上有那些反常識的知識?

天羽 你覺得是你的意識產生了情緒嗎?雖然也沒錯。但是實驗證明生理因素會反過來影響人的認知,比如吊橋效應。吊橋效應是指當乙個人經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提心吊膽,而這時如果出現乙個異性,那麼個體就會錯誤的把這種提心吊膽的感覺認為是遇到了另一半,對另一半產生愛情。驚恐障礙發作時候也會有這樣的體現,當乙個...

心理學上有沒有一種描述人總是覺得自己的就是好的現象?

曬曬太陽 自我服務偏差,也叫自利偏差。當我們加工和自我有關的資訊時,會存在一種潛在的偏見。一邊輕易地為自己的失敗開脫,一邊欣然接受成功的榮耀。在更多情況下,我們覺得自己比別人好。比如一件事成功了,你可能會更多地歸結於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失敗了就容易歸結於運氣不好 其他人的問題等等。簡單來說,認為這些外...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那麼心理學上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降低人對於金錢的慾望?

汪汪隊 皈依世界三大宗教任何乙個都可以降低金錢在人心中的慾望,但效果最明顯的,建議多研究佛教,讀讀佛經,多思考其中的辯證法,慾望自然就控制住了。 深呼吸 當然有,而且很多,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針對社會大眾的,典型的比如宗教信仰 政治信仰,社會道德認同。人們有更高的信仰和信念最求的時候,自然會不在意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