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是如何讓士兵做到絕對服從命令的?

時間 2021-05-06 17:16:27

1樓:vunterz

首先,士兵並不是絕對服從命令的

歷史上很多看起來很壯

打起來就潰敗的不在少數

最近比較出名的就是「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三個小兵擊潰印度乙個炮兵營

但宣傳是挑典型,挑一些死戰不退的人

說的跟做的總不是一回事

2樓:風華絕代

當兵就要做好死亡的覺悟,不然就不要當。上了戰場無論你是自願犧牲還是被迫當炮灰,無論你生前怎麼想,你的死都是光榮的。大家還是珍惜和守護如今來之不易的和平吧!

不要總是想著打仗,每個士兵背後都有乙個家庭,所以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

3樓:春哥佑我

你只看到戰時的服從性,沒有看到平時的服從性訓練。

你以為疊被子拔草,就只是為了內務和衛生嗎?

讓你做無意義的事,你敷衍了事,和你扎扎實實,這裡面的服從性是不一樣的。

4樓:顧源

我們一向說,『善戰者服上刑』,『佳兵不祥』,但是也說,『不得已而用兵』。怕打仗,躲避打仗,無可躲避了就打。沒打的時候怕死,到打的時候怕得忘了死。

我中國學問根柢不深,記不起古代什麼一位名將說過,士兵的勇氣都從畏懼裡出來,怕懼敵人,但是更怕懼自己的將帥,所以只有努力向前殺敵。

譬如家畜裡膽子最小的是貓,可是我們只看見小孩子給家裡養的貓抓破了皮,從沒見過家裡養的狗會咬痛小孩子。

你把不滿一歲的小孩子或小狗跟小貓比一下,就明白貓和其他兩種四足家畜的不同。你對小孩子恐嚇,裝樣子要打他,他就哭了。你對小狗這樣,它一定四腳朝天,擺動兩個前爪,彷彿搖手請你別打,身子左右滾著。

只有小貓,它愈害怕態度愈兇,小鬍子根根挺直,小腳瓜的肌肉象張滿未發的弓弦,準備跟你拼命。可是貓遠不如狗的勇敢,這大家都知道。

5樓:脆脆鯊Aym

士兵要絕對服從命令。

士兵也是人,大部分的人總是會怕死的。

而在戰爭中,絕大多數的命令,不會表明讓你去送死,而是美化成執行任務。

明確任務目標,比如,某隊的任務就是堅守某地數個小時,然後撤退或者換另乙個小隊頂住。

這樣就可以很大程度的分散士兵的恐懼,並且給予其希望。(頂到天亮就可以撤退了)

可能每一次任務的死傷率並不會太高。

但……架不住任務多啊,不過已經比直接命令某些小隊"送死",仁慈多了。

所以,負責衝鋒的士兵,可能每個人的任務只是向前推進數十公尺或者數公尺,執行一輪任務後,活下來的總是占多數。

6樓:

第一是任務目標明確,

第二是思想統一達到了聚合集體的效果

第三,阻斷並嚴懲影響士氣,集體行動的一切動作,資訊這樣整體性,集體性就有了。

你說作為個人完成任務死了怎麼辦

只有,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才能趨利避害

7樓:未來已來

以前受過軍事化管理三年,在這之前跟題主一樣的想法,為什麼打戰時明明知道是去送死,還有去。這就是部隊每天讓你站隊形、疊被子,一聽到口哨聲就立即行動,部隊裡面命令就是一切,哪怕上級的命令是錯的,你是下級只能服從。

8樓:美好的旋律

在部隊裡,命令要絕對服從是軍人的天職。作為乙個當了五年消防兵,退伍也有五個年頭的人來說說吧。

沒體驗過大部隊的生活,不知道怎麼回答絕對服從命令這個問題,在我的部隊生涯當中,救火,搶險救援工作。往往帶給我更多的光榮感,使命感,存在感。救過危險的大火,救過人。

但是彷彿在部隊中真的有一股不怕死的精神吧,當你置身火場,災難現場,車禍現場。

9樓:換了臉的王大錘

只是聽說過,2023年自衛反擊戰後,以及十年邊界戰鬥過程中,我們這裡參軍到前線的,死在那裡的,回來的骨灰盒有兩種,一種是紅色的向前衝的烈士,一種是後退的或者逃跑的黑色的骨灰盒。

據說,黑色骨灰盒的家屬有不認領骨灰盒的事。

榮譽,包括家屬的臉面,有時候是高於你自己的生命的!

10樓:毫無意義

總的來講,就是提高士兵對長官的信任度還有服從的思想,就像二戰時期德國nc不斷殺人也沒幾個士兵會反咬希tl,這就是人類的本質。

舉個例子吧:

20世紀60年代幾個科學家進行了乙個實驗,找兩個演員,乙個路人,乙個演員當科學家,乙個當實驗者,科學家演員讓路人問實驗者問題,答錯就電擊懲罰,每打錯乙個就提公升30伏特的電,(其實路人完全被蒙在鼓裡,其實沒有任何電擊懲罰,全都是假的)然後實驗者故意答錯,然後電流就增加,到300多伏特的時候,實驗者就配合著大叫,路人開始猶豫的時候,科學家就讓他繼續實驗,並說出事他負責,然後就一直加,直到480伏特。

然後就這樣找了40個人進行實驗,好像有26個人加到了480伏特才停手......

所以,他們靠的就是士兵對他們的信任

11樓:

除了訓練上的手段,還有乙個重要手法是只告訴士兵做什麼,而不是為什麼。

乙個軍官不會告訴他的士兵說來你們殿後(送死),他只會讓你堅守某地多少小時。

試想一下,假如戰爭即將到來,你在軍營中休息,突然集合號響起,你也不知道究竟是已經變成日常的突擊訓練還是作戰,懵懵懂懂的和其他人一起跑到樓下集合。-(你沒能跑掉)

然後點名,上車/行軍去前線,這個過程中開小差是不太可能的。-(你已經到了前線了)

到了前線附近,假設連長腦子裡想的是A排負責佯攻,吸引活力,B和C排突擊敵方防禦薄弱的側翼,他也許會和排長這麼說,而當排長向班長,班長向戰士下達命令的時候,只會是乙個具體的戰術動作,根本不會讓你知道你是不是去送死的。

當然還有其他的訓練中的套路,比如疲勞(來讓你不能思考),讓你唯命是從,這樣潛移默化的訓練

12樓:曹先森

今早上刷到乙個軍人鬥志的回答,裡面放了乙個90多了的抗戰老兵的採訪,老人說當時司令問他們,你們現在要出川(川兵)知道嗎?他們回答知道!知道你們是要去死知道嗎?!

知道!要去打日本人,要保衛國家!老人說到這很激動,突然就哭了,哭著說他的大哥,二哥,三哥全被日本人殺了!

痛心疾首的樣子。

想必這種血海深仇,這種使命感就是讓他們無所畏懼,對命令絕對服從的原因吧!

13樓:曹小明

大家都這麼做,你好意思跳出來說你怕死,人類害怕自己與主流不同,霸凌為什麼有人只笑不動手,因為動手違背良心,不笑很難假裝自己跟那些人渣是一夥的。

14樓:高楓子

不是一定要送死,比如攻占乙個陣地,會輪流進攻,你往前打10公尺,我往前打下10公尺,他再往前打第30公尺。大家輪流上,看誰倒霉先死而已

15樓:海船上的漁夫

戰爭則充分運用了各種心理。復仇心理,感恩心理,英雄主義心理,等各類心理都會驅使人投入戰鬥。另外像恐懼心理,求生心理也會驅戰使人戰鬥。

另外還有情景效應,人不完全是理性的。在現場上,也格外明顯。你在戰壕裡四面都在開槍,你的本能讓你不會撤趕快瞄準開槍,就像溺水的人會不會游泳都會揮舞雙臂。

也許有人的確特別怕死,一聽見槍聲,啥都忘了,父母兄弟之仇也忘了,也沒慾望去當英雄了,不敢開槍,直接哆嗦嚇傻了。也有但很少。戰爭不是只有戰場。

平時的訓練除了服從性,也是會讓你克服各種心理困難的。比如抗洪救災,抓捕毒販。分配些危險性低的任務,讓你逐步適應。

如果連這都不能適應,會被開除連隊的。另外很多新兵一開始在戰場上並不是直接投入戰鬥的。比如搬運彈藥做飯這類。

但會慢慢適應戰爭環境。另外很多人對戰爭有個錯誤認識,認為打仗就會死人。的確打仗會死人。

但和普通人認識的不一樣。戰鬥有戰損比,有情景觀察。很多時候,剛開始打,發現敵方遠強於自己就撤了。

感覺勢均力敵會嘗試打一下,會觀察戰損比,損失高會放棄。感覺對方完全弱於自己會全殲。很多時候,戰鬥死亡率並不高,所以很多人才會適應。

很多時候,人們都死亡的情況預計不足,比如你剛躺下戰壕,還沒開戰,潛意識還很安全。或者戰鬥已經打響,英雄一分鐘漏頭五次開五會火,你膽小對方乙份鐘漏一次頭,或者你壓根嚇傻了,躲著戰壕。這時敵方散彈來了,炮彈來了。

你怕不怕死都得死。戰場上這種情況最普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戰場死的不僅僅是英雄,也有普通人,甚至有懦夫。

這種情況下,你也許害怕,躲在戰壕裡,但你肯定不會傻的直接跑出戰壕,那樣死的更快,死的機率更高。平時的訓練就讓你服從上級命令,在戰場上有慣性,也許你還是怕死不服從命令。長官讓你開槍你不開,讓你衝鋒你不動。

那麼就會直接軍事法辦。面對敵人,你不一定死,面對上司必死。你的上級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因為你的排長是被連長下過命令的,沒完成任務會被處死。你的排長帶你投入戰鬥,團長在後面用望遠鏡看著來,你不行排長放棄你,排長不行連長放棄排長。連長不行團長放棄連長,。

正所謂,兵熊熊乙個,將熊熊一窩。真正的將軍,從上到下每一級都是死任務。任何不服從的都會被強制執行,替換,或者事後清算的。

16樓:皮帶扣

我也一直很好奇這個問題,所有的回答都不能給我答案。正面的教育當然是必須的,可是如何才能防止逃兵呢?

打個比方,假如!假如我就想做逃兵逃命,我找個地方躲起來,潛伏起來,然後跑掉。軍隊是如何預防這種逃兵行為的?

17樓:平平

偉大的先知託洛斯基解決了這個小問題

哦給督戰隊兩挺機槍 (託洛斯基標配史達林在二戰一度恢復過但是慈父的機槍基本倒是對地上打的 )

啥不夠那就逃兵十一抽殺令唄(羅馬武德在毛子)再不行你們的老婆孩子在我手裡233333333(這事兒真幹過)

18樓:苦咖啡

「凡守城將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參考連坐法

19樓:過眼雲煙

就我實際當兵感受到的,新兵主要以懲罰和訓斥為主,簡單點說就是犯錯就搞你,體罰或罵你(打兵現在抓的嚴較少發生),搞到你難受為止,心裡對上級產生畏懼感,這樣就會新兵才會長記性,把服從命令記在心裡。

老兵及以上在部隊呆過至少一年以上,參加過多次軍事活動和任務,加上長期的思想教育,集體意識較強,對服從命令的必要性更能理解,真的懂得在任務中只有服從命令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務

20樓:西貝丁丁甲

軍隊的規定和紀律都是前輩們用血的教訓換回來的如果不聽指揮不守紀律會有很多兄弟因你而死就這麼簡單從入伍第一天開始內務佇列訓練都是在讓你潛移默化的接受一切行動聽指揮軍令如山的教育。。。

21樓:無名醫師

如果印象沒錯的話,歪果是靠知識壓迫。

老兵比新兵擁有更多軍旅知識,新兵進軍隊N臉懵逼只能聽老兵的並認為這可能就是真理。

當新兵和老兵(不拘官職了)一起上戰場之後會受到老兵的照顧和教導,比如怎麼能減少自己被A死的機率(戰術動作)。但是老兵因為訓練時間長所以知道的東西更多,隨便漏一兩下就會讓新兵感恩戴德,進而形成領導力。

而兩人代差不絕對多(比如只差一年)的時候就會出現施恩和施威兩種傾向,前者是給手下的「新兵」牟取更多福利,後者是樹立自己很強不要反抗的現象。至於軍官階層,大多數是學院空降的(更高一級知識的掌握者),很少能有底層士兵爬到軍官位置,階級相對來說非常穩定。

而榮譽感的構架則來自於戰功體系,相對來說與民眾互動相對少,因此很容易爆發各種退伍/在役士兵醜聞,如弓雖女幹、口及毒、攻擊民眾等。

中國的話,靠政委、紀律集體榮譽感打下框架,靠子弟兵互相提攜加強聯絡。

推廣服從紀律是軍人天職的概念,而服從紀律的目的是戰場上減少犧牲,戰場外增加友情(通過增加相似性)。政委系統是歪果軍隊很少見到的系統,因為這代表了階級的不絕對穩定,因為政委不但把握著軍隊的政治屬性,還把握著每乙個個體的心理建設,而心理建設是需要乾貨的。忽悠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真正能讓人從心底認同的還是乾貨。

而榮譽感的建設和歪果並不一樣,我們的榮譽感來自於履行了神聖的職責、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抗擊了侵略者、減少了災害損失等等方方面面的與自己身邊的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情,反擊作戰也是為了讓長遠的未來免除老百姓受到戰爭之苦,而不是為了侵略、殺戮,這與歪果用兵是完全不同的出發點。因此,當兵回來之後親戚也會覺得這孩子不錯。而當逃兵的話大家也都能報以同情:

因為大家都知道當兵艱苦,而且不是為了「他們」自己當兵,而是為了「我們」這些老百姓當兵。當然這種同情並不會給逃兵帶來什麼利益,只是減少他與社會的不相容感。

而子弟兵的相互提攜體現在多個方面:衣食住行、艱苦訓練、學習文化知識(這是歪果軍隊極其少見的知識開放體系,鼓勵學習,鼓勵掌握更多技術)、生活上遇到困難時的出謀劃策……種種事情形成的都是極深的、穩定的關係,所以很多人退伍後都會以班、排為單位形成乙個個摯友圈子,而再大一點說,退伍軍人看退伍軍人都會覺得對眼緣一些。

戰爭結束後每個士兵的殺敵量是如何統計的?

這種步兵操典類的問題,翻 紀效新書 五分鐘就能找到答案 卷三 臨陣連坐軍法篇 凡臨陣的好漢,只有數人,每斬獲首級,常是數十百人叢來報功,再不想你一起人退來報功,使眾兵相望誤認是敗走,大家都走了。況乙個賊首,數十人報功,若斬數十賊首,就該數百人來報,不知這一陣上能有幾個數百人,反是自誤了性命。此臨陣第...

在戰爭中,當勝利無望,士兵投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嗎?

老狼 作為乙個士兵,他怎麼判斷勝利無望?就憑他自己所知的那一小片戰鬥區域的情況?士兵失去抵抗能力且逃脫無望的時候,投降並不可恥,反正這會兒不投降除了白搭一條命,也沒啥用,而且關鍵是在這場戰爭中,這個士兵無論投不投降,都無法效力了。但其他情況下投降肯定會被人戳脊梁骨的。 槓精武漢分槓 前段時間比較火的...

古代冷兵器戰爭是無氧運動,那時候士兵是如何在這種無氧運動中堅持那麼久的?

傲慢成 古代戰爭戰損超過三成而不崩潰的算的上強軍,戰損超過七成還能死戰的就是天下聞名的強軍。事實上強軍很少,所以死戰的例子很少,古代死亡率最高的是傷兵,因為得不到有效正確的救治,其次就是將後背交給敵人的潰兵。故而長時間不斷的高強度作戰很少,因為還沒打到那個程度,劣勢方自己就潰敗了,能死戰者,就完全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