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助人為樂,還是樂者助人?

時間 2021-05-30 21:18:17

1樓:BruceL

社會心理學裡將助人行為分為兩類:

不求回報的利他行為和出於某種目的的助人行為第一種更偏向於樂者助人,因為這種無私奉獻的行為屬於少數,在快樂的情緒因素下更容易發生,但不絕對(考慮到人格品質)

第二種則顯然是助人為樂了,無論助人行為獲取的是物質還是精神回報都是快樂的源泉!

2樓:Lsc丨

有的時候去幫助別人,看的別人因為自己的幫助變得更好,就覺得心裡很快樂。慢慢幫助的人多了,助人就成了一種習慣,因為這樣能使你更加快樂,所以說快樂的人更樂於幫助別人,因為他們的快樂也源於這裡

3樓:雲上彩霞尋貓記

當你提出樂者助人時,答樂者助人是最好的走向。

其實,助人為樂的前提是樂者助人,兩者是前後順序而已。

況且,誰不是在精神上物質上稍有自我滿足後,才會成為那個樂者。

4樓:喵星某人

簡單的說

幫助他人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想幫助他人。

與他人的評價,我是否從中得到快樂,我本人是否樂觀,是否有類似經歷等等因素有關

但這個「有關」怎麼說呢,就像中藥一樣,各個成分都可能起作用,成分與成分之間也相互影響,無法定量的分析。

所以既然分析不了就別分析了

僅僅是因為我想就這樣

5樓:南喬

人本質上是利己的。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奉獻,其實都是自己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的。

人真的會助人為樂。助人為樂不僅是幫助了別人,其實也更使自己快樂,自己快樂可能比使別人快樂,接收到的正能量更強。

樂者助人,這個不絕對。快樂與不快樂的人去助人無非出於以下情況:有的人本身很快樂,助人既讓別人快樂也讓自己感到快樂,所以更多的去助人,即題主所說的積極的情緒與助人行為高度相關;有的人並不快樂,想通過助人讓別人快樂,不要像自己一樣不快樂。

乙個是正反饋,另乙個則不是。而且不快樂的人其實可能很多事都不想去做,自顧不暇哪還有心思去思考他人呢。

6樓:大使館明天

快樂時的人更具社會責任意識,心情好、就更願意給乞討的老太太點錢、幫陌生人搬運物品。

但做了好事也會仔細腦補對方心情(感激)從而自己快樂起來,更願意幫人,所以是迴圈的。

關於快樂,通過索取與獲得的愉悅是短暫且快速遞減的。通過奉獻而來的才是持久的。

7樓:瓷瓷

我認為是一種正確性判斷和自我認知。

在正確性中,人們把幫助別人放在positive那一邊,從而認為幫助別人,增加credit,增加credit是一件正面的事,正面的事使我自我滿足。從而樂於助人。

助人為樂的目的是「助人」還是「為樂」?

騎著烏龜上高速 有太多時刻,我們以為幫助別人,是一種施予。其實你並不知道,幫助別人,是一種收穫。收穫乙份喜悅,收穫乙份好心情,收穫乙份難得的滿足和開心。其實,我們每個人活著,都希望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而唯有在幫助別人時,它們才能被更好地體現出來。不知你是否發現,有許多時刻,我們選擇去做好人好事,並沒...

助人為樂的目的是利他還是利己?

簡單來說就是 助人是利他,為樂是利己 從基因 生物學角度來看,動機肯定是利己的。從文化 道德 社會 文明角度來看,動機可能是利他的。 你就沒考慮過這兩者其實是並存的?有句話叫做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有個效應叫做 馬太效應 這世間其實是幸運和幸運吸引的,反過來也還有 禍不單行 的說法。出於無私的動...

如何用演化論解釋助人為樂的行為?

流照君 進化 這個概念其實不對,但姑且這麼稱呼 是乙個群體概念,而非個人概念。如果你能理解這個意思,那麼試想一下,乙個互相幫助的群體和乙個沒有互助精神的群體,哪乙個更有可能活下去。顯然是前者,因為前者才更可能合作。當然題主不免想到,有些幫助行為是犧牲自我,對其基因傳遞不是有害的嗎。這個解釋跟上面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