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 和 走出舒適區 相矛盾嗎?

時間 2021-05-30 16:42:24

1樓:

佛教的修行方法恰恰是離開舒適圈。例如雲腳,就是到不熟悉的地方,去各寺廟掛單,才不會有留在自己寺廟的因為熟悉而生的傲慢心。

至於舒適圈的問題,不要一下子跨太大步。先在自己主觀認知上覺得安全的地方,做一點點小小的改變就可以。日積月累,就走得很遠了。

祝安心地走出舒適圈。

2樓:lihua

你說的狀態和我目前的狀態很像呀!由於我所在的單位工作條件特別艱苦,所以上乙個月休乙個月,而且每天上班6小時,加班板著指頭都能數過來,買房買車沒壓力,雖然是央企,混到退休估計有點難。休假時間公開著公司,今年又考上了mba,會計職稱也都有,我就屬於那種沒事找事幹的那種。

如果你想過佛系青年的生活也可以,路邊不是有很多七八十歲的乞丐麼?大幅度降低自己的需求就可以了,沒必要努力的。不過呢,人就一輩子對不?

你不去努力掙扎一下,怎麼能知道還有那麼多有趣的地方值得去探索呢?我就想看看自己掙錢,能掙到什麼程度,自己的極限在什麼地方,至於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環遊世界,努力過,不後悔就行。我還是很信服那句話,越努力越幸運!

所以我是一點都看不起佛系青年呀!

3樓:恬薇Christy

佛系和走出舒服區並不矛盾吧?就是說大家怎麼定義佛系呢!佛系可不是追求舒適的意思。佛系僅僅是對結果的坦然。但是我能理解題主的問題。

走出舒適區是過程,是不是應該付諸行動應該取決於人對問題和自我的判斷。如果認為可行性高,願意去嘗試,就可以出離。如果覺得沒什麼必要,又何必走出舒服區呢!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找虐。

所以說沒必要那麼措辭激烈義憤填膺啊!世事無絕對!

佛系恰恰是走出舒服區後所需要的一種淡定!

阿彌陀佛!

4樓:Jabif君

我只是假裝自己是個佛系,對於自己內心想要做的事情,付諸多少,可以獲得多少,內心還是有個b數的。

你說,混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不難,但是這個社會真正是弱肉強食的,即便是早九晚五的工作,沒有價值的人最終是很容易被有價值的人所替代的,不管是不是真混日子,還是真努力了,當看到自己有一天被別人替代了的話,心裡都會不舒服的吧?、

我認為,大家覺得佛系,是發現自己真的不是年少時期自己幻想中的那個英雄,而是越漸長大,發覺自己是芸芸眾生裡面及其平凡的一粒塵埃,但是塵埃也是會有塵埃的價值的呀。即便是人到中年,價值也是體現在各個地方,一旦失去自己表現價值的時候,失去社會屬性的時候,佛不佛系,也無從談起了。

所以我個人覺得,所謂的佛系,是在認清自己現狀的情況下進行自我調侃的乙個稱號,並不是就此毫無奮鬥心性,完全放棄自己人生的生存/生活狀態。

其他的,我想到再補充吧~

5樓:

李敖大師說的挺好,

沒必要把自己弄的那麼累,

去追求那些本來得到機率就很小的事情,

培養一些自己的小愛好,

釣魚,養貓。。。。

6樓:

在我的認識中,佛系是有備無患之後的隨遇而安,它並不是一種消極的懶惰,而是一種坦然的人生態度。

若非有傲世之才和凌雲之志,所謂的走出舒適區不就是為了領先於人的安全感嗎?這種安全感的存在才最終讓人能停下享受

從某種程度上,題目中的這兩者不存在矛盾,而是兩種生活狀態。一種是緩行求自在,另一種疾行尋永逸。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只是選擇前者的人有時忘了緩行並非駐足,選擇後者的人有時卻變得疲於奔命,無法停歇。

7樓:

一句話說明白的事,就是因為走出舒適區,然後遇到困難和挑戰才佛系的啊。

不過我很反對貼標籤,只是一段時間的狀態而已,不要直接說xx是佛系青年這樣,沒意思

8樓:反白左標兵

我又厚著臉皮不請自來了。

初看到問題,我很是詫異的,這麼明顯的問題還用問嗎?「佛系」和「走出舒適區」完全是兩個相對的概念,雖然它們不能算互為反義詞,但大概齊也相差不遠了。

後來看了問題描述,才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題主想問的是「佛系」和「走出舒適區」兩種生活態度那種好。題主是想「走出舒適區」去奮鬥,又怕最後沒有結果,最後落得跟「佛系」的人乙個下場,正在糾結呢。

其實,我到覺得這沒什麼好糾結的,題主聽我慢慢道來。

「佛系」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人生態度,如果有強烈功名心的人是「佛系」不起來的。他們因為對當下的生活還比較滿意,對未來的生活又缺少期待,自然就沒有努力的動力,只能「佛系」了。

而「走出舒適區」則不同,它自帶刁難自己的屬性,如果不是那種能深刻認識到自身缺點,並且渴望改變,渴望突破自我的人,是很難從中體味出幸福的。我看題主你也不是這種人,要是這種人也不會來提這個問題,所以這對你沒意義。

所以,對於題主來說,「走出舒適區」是個選擇問題,而且還是個艱難的選擇,需要付出極大的毅力才能堅持這個選擇。

也許題主顧慮的是社會,在這個社會努力有多大價值,這種價值的存在又有多少風險。

這個我沒辦法回答。因為我對社會的了解也有限,既無法洞見其細節,也無法看見其全貌。我只是對自己身邊的環境有一點了解,我的所有決策也都是基於這些了解。

我相信題主只要多幾年的閱歷,自然就會明白在你生活的環境中努力的價值是多少了,這個別人無法告訴你。

不過,我還是相信,努力不努力,最終還是取決於題主的內心,而不是周圍的環境,關鍵在於題主走過漫長的人生時,是不甘平庸的,還是滿足於現狀的。

9樓:sayuri

辯證的理解。你有理想,有能力,就大膽勇敢的走出舒適區。你求安穩,知足放下就佛系。

這就是出世為儒,入世為道。是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智慧型。別糾結,不管怎麼度過一生,問心無愧既為不辜負的一生。

10樓:Serious Joker

老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感覺題主也是經過了一番努力達到了現在這個程度。

舉個例子,高中時學習成績還可以看到尖子生們都在努力鑽研競賽,那你要不要也去參加呢?犧牲課餘遊戲時間來換取加分。

「走出舒適區」和「佛系」,可以理解為先苦後甜和及時行樂嗎?

或者換一種說法,在牌桌上,你要不要冒險入局,搏一把大的,還是安心的花著手中的籌碼?

車到山前必有路?那現在沒有路嗎?能不能在機緣巧合下踏出自己的舒適區呢?畢竟佛系如我,講求乙個自然,乙個隨性。

該有的憂患意識要有,但不要過於焦慮啊。

我在題主的問題中,沒有看到對於當下的思考。施主每天過的快樂嗎?

不安定,每天擔憂飯碗被砸不開心,每天渾渾噩噩混日子也不開心。

該如何是好呢?沒有人能阻止你進步,也沒有人能剝奪你的快樂。

喜歡就買,不爽就走。

11樓:

那麼按照你的解說來看,並不矛盾啊,不同的方式體驗生活罷了,但是佛系不一定下崗,走出舒適區不一定回歸佛系,還有不要把社會標籤當做必然。

12樓:快樂一劍飄

如果說「佛系」等於不思進取,那麼就確實是矛盾的。

如果說「佛系」等於努力之後發現得不到結果,再努力還是得不到,發現現實的制度根本沒有任何出路的情況下,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那麼就不矛盾。

另外"年齡大了如果沒有背景和關係以及人脈,該被裁還是會被裁,很多奮鬥努力了一輩子的人最後的結局跟一開始就佛系的人沒啥區別」

這個不叫佛系,這個叫做蠢。。。

不努力有許多種,但因為「該被裁還是被裁,所以我不學習了」這種人不叫佛系,這叫單純的對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到位。

我個人理解的佛系,是在現有體制下,認為資本主義車輪不可逆,補課又不顯示,趕不上這一趟車,未來對子女的文化資本積累就必然慢半拍,最後選擇放棄對權貴階層的追求。

但乙個人只要努力,你到頭乙個月賺個一萬左右總是可以的把?

吃飽喝足一輩子總是可以的吧?

本來你能賺8K,現在你賺3K,你說是因為你佛系?那顯然是不對滴。

13樓:東之雲華

「佛系」僅僅是一種「懶惰」的一種好聽的叫法。剝下好聽的外衣,其實質便暴露在眼前。那就是安於現狀。

誠然,你覺得現在是這樣你很滿足;或者說現在是這樣你努力了過程很痛苦也沒有乙個好的結果嗎,那麼便就是這樣了。

但是如果你是想「走出舒適區」那麼意味著你就要逼自己,一年、兩年、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滿於現狀而且特別想要上到另乙個層次,那麼你自己以及你的生活就要完全改變了。

怎樣讓自己走出舒適區

益菲讀書 中年人的 舒適區 大多是痛苦的 焦慮的。但為什麼當舒適區已經變得不再舒適,我們還是無法走出去?無論多麼努力還是陷在無效的迷茫中呢?如果你也有這些迷茫和不知所措,作者椎原崇將在 習慣陷阱 終身自我更新的15堂必修課 這本書中告訴我們答案。椎原崇以諮詢為主業。他的諮詢被稱為 想聽也聽不到的傳說...

人為什麼要學著走出「舒適區」

賽可樂菌 走出舒適區只看 你需不需要 別人怎麼說始終TA人的主觀意見但是人生的負責人始終是自己 想走怎樣的路自己選擇吧 可能過程會出現一些遺憾,後悔 但這就是人生嘛 別人要學著走出舒適區也是 別人的選擇 我自己不走出所謂的舒適區,我也不能干預別人做出跟我同樣的選擇只是大家都急著給自己畫圈子,有時候社...

如何走出由於舒適區而帶來的懈怠狀態?

明天未來 都說了是舒適區,反正就看你自己滿不滿意這個狀態唄。有的時候我也覺得自己就是一條鹹魚,但是後面仔細想想又覺得,比起那種更忙碌充實的生活,我還是更加喜歡這種寧靜的悠閒的生活。你如果想走出舒適區的話,肯定也要先看自己的發展目標。起碼得給自己制定乙個相應的計畫。不管做任何決定一定要有目標,有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