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之腸」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時間 2021-05-06 01:06:25

1樓:

參考腸的作用。以及「橫道」。

結果就出來了。慄廣之野再往下的道路被某一物所阻隔,其外形類腸或者其功能現象與生物之腸有相通之處。

我猜這應該是沼澤濕地之類的汙腐所在,然而又確實過濾、淨化了水源。於是其間有不少母系氏族在此間生存,崇拜女媧或者類似的女神。

2樓:

首先《大荒西經》的這段記載是有問題的,「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這段話原文應該只作「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至於「有神十人名曰」六字則是他處的錯簡誤和這段話連在了一處,這麼說有什麼證據呢?

第一,在《御覽·卷七十八》《楚辭補注·天問》及《天中記·卷十一》中,對這段話都只引作「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完全沒有「有神十人」這四個字,這是古書中的證據。

其次,郭璞為這段話作注說:「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腸化為此神。」只言此神,不言十神,原文無「有神十人」四字可知。

再有,《路史·卷十一》引《真源賦》(此似為唐人所作道書)雲:「(女媧)治百有三十載而落其腸,爰化而神,居於慄廣之野,橫道而處。」同樣沒提十神。

那既然類書引文、注書引文、原註、後來傳說都沒有提到什麼十神,那此四字基本可以確定和女媧之腸沒有任何關係,是宋代以後才誤合併到一起的。

那麼,女媧之腸究竟是什麼呢?關鍵在「橫道而處」四字。

橫道而處,郭璞注雲:「言斷道也。」這情景很眼熟,不禁讓人想起《史記·高祖本紀》裡提到的:

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

」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又《新序·卷二》(西漢劉向作)提到:

「晉文公出獵,前驅曰:「前有大蛇,高如堤,阻道竟之。」」

上古地廣人稀,巨蟒大蛇長到能夠「橫道而處」「阻道竟之」的情況估計並不少見,《大荒西經》中提到的「女媧之腸」所描繪的可能正是這樣一幅景象,巨蟒的形狀與人的腸道亦相彷彿,所以人們便認為它乃是「女媧之腸」所化。

那麼古人又為什麼會認為女媧的腸子會化為神呢?有的答主提到可能和人祭有關云云,但其實恐怕沒有那麼血腥,古人以為腸子會化為神,是因為那時人將腸視為蘊藏著靈氣的特殊器官。

《素問·靈蘭秘典論篇》雲:「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白虎通·卷八》雲:

「小腸、大腸,心肺之府也,主禮義。」這裡的腸都不是簡單的人體器官,而是和古代陰陽五行那一套觀念有關,是具有靈性的,能化為神並不奇怪。

不過在《山海經》中,恰好又有乙個所謂「無腸之國」,其人「在深目東,其為人長而無腸。」乙個正好沒腸子,乙個正好腸子化為了神,總感覺這二位可能會存在著那麼一丟丟關係。

3樓:kiwico

不知道對不對,最近看的一種說法。古文本至今有一些變化,這裡的「腸」,與有一些篇章裡的「屍」用法意思類似,說的是什麼什麼的樣子。記得有一點模糊了,大概這樣,跟什麼什麼之狀的用法類似。

看上面沒有回答這個說法的說一下。山海經可能因為很多用字變化,和描述事物的方法的變遷,實際上是非常寫實的書。

4樓:三時一聲

我在網易公開課——台大《紅樓夢》 歐麗娟老師的課裡看到過解釋,具體的內容在神話單元第一課,很好搜。

她講得要清楚很多,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去查檢視,順便安利這門課,真的超級棒,老師治學嚴謹,講話也風趣幽默,讓我對紅樓夢真正開始感興趣(而不僅僅是為了顯示自己有逼格)

我自己看過以後的理解是這樣的:

女蝸是我們國家的」大母神」,她承擔著生殖,繁衍,保護和創造等等的職能,最初的女蝸造人傳說裡沒有男人,反映了上古時期只知母不知父的狀況。在這時,他們已經能夠觀察到只要女人肚子大了就有寶寶了,就有新生命了,所以女人的肚腹就和新生命聯絡在一起。而當時的部落衝突,各種各樣的戰爭和鬥爭,也不免會有人受傷,肚子破了,裡都是腸子,所以人們覺得腸子可能就是導致有寶寶的器官,由此肚子——腸子——生殖、創造等——就與先民們所抽象出來的象徵生命、母親和創造的女蝸聯絡在一起了。

回到題目,這十個人從這個角度來講實際上是女蝸的孩子,即大母神所創造出來的「神」,有趣的是,在古希臘神話裡也有這樣類似的脈絡,第一代神是地母該亞,在大母神以後才有父神,對照他們的神話體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國家的神話有點特殊,儲存得不太完整,體系也亂,後世的史書要麼就「子不語怪力亂神」,把很多都砍掉,要麼就把神話當做史實加以整理和改造,留下的一些神話都是支離破碎的幾筆。

我講得有點乾巴巴的,沒有歐老師講得有意思,所以還是強烈建議你去聽聽她的課啦~

5樓:

有一日,天氣很寒冷,卻聽到一點喧囂,那是禁軍終於殺到了,因為他們等候著望不見火光和煙塵的時候,所以到得遲。他們左邊一柄黃斧頭,右邊一柄黑斧頭,後面一柄極大極古的大纛,躲躲閃閃的攻到女媧死屍的旁邊,卻並不見有什麼動靜。他們就在死屍的肚皮上扎了寨,因為這一處最膏腴,他們檢選這些事是很伶俐的。

然而他們卻突然變了口風,說惟有他們是女媧的嫡派,同時也就改換了大纛旗上的科斗字,寫道「女媧氏之腸」。

6樓:鄭墨跡

人祭的一種。

我們可以在古代看到大量的關於遠古人祭的事例,最典型的就是盤古:

「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山海經》中的女媧,我不認為特指於補天的女媧形象,而是代指「女氏族族長」或「女祭司」,類似羅敷。

我認為,女媧之腸的故事,是記載女祭司自刨敬天,然後族人將她腹中器官分為10份,分在田野中,祈禱豐收。十腸代表十個臟器,分別為:心、肝、脾、肺、腎、腸、膽、小腸、大腸、胃、卵巢。

古代,女性代表土德、土代表豐收,腹部五行中也是能代表土的。我們還要看腸怎麼寫,肉易!本身就是肉的離身的一種象徵。

清代段玉裁解釋腸:

大腸小腸,心之府也。心者,主禮。禮者,有分理。

腸之大小相承受也。腸為胃紀。胃為脾府。

心為支體主。故有兩府。素問曰。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按所引白虎通從顏氏急就篇注所引也。藏府古通偁。

如周禮注五藏倂胃,旁光,大腸,小腸為九藏是也。從肉。昜聲。

直良切。十部。

所以後來我們常常把自己的心腸代表一片赤誠,例如:

【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於朕志

有點為了百姓肝腦塗地的感覺,其最初的含義還是真的把心腸刨出來,後來慢慢成為一種形容詞了。

7樓:中山難醫路

非常簡短,但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祝融生共工,祝融是火神,共工是水神,即火生水;二是共工生后土,即水生土。后土者,地母也。

土葬的老墳頭,多半立一塊「后土」牌,后土神兼管陰司。水火共生,水土生剋,這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樸素的相生相剋觀念由來。地水風火,是原始唯物主義的依據。

按山海經中,關於治水或水患的記載不勝列舉。比如說:「先除水道,決通溝瀆」(先疏通主要水道,再開挖旁支溝瀆以供分流),是相當先進的治水方法。

說明在先民的生活中,與水患的搏鬥是乙個非常重要的主題。鯀是個偉大的犧牲者,竊息壤救人世的行動,不亞於西方竊火的普羅公尺修斯,卻因為「不待帝命」被天帝殺害,這一點證明至少在成書之日,原始的皇權思想已經形成。而禹則是個隨時而化的智者,並因此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是否可以做這樣的推想:在遠古洪荒,人類在和一場大洪水搏鬥。有人築壩(息壤?

)以阻擋洪水,卻被無情的洪水吞沒。後世的承繼者卻以卓越的治水經驗,改變了生存環境。當然,也可能是自然環境(天帝)自行的好轉。

以上是關於山海經中女媧及共工這兩個人物的考證。然而使我真正動容的,還是另一段記述:「共工臣名曰相繇(亦稱為相柳),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

其所鳥欠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臺。

在崑崙之北。」

科學來講靈感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靈感是知識積累的爆發。只有擁有相關的知識積累,才可能通過聯想 想象等得到相應的靈感。藝術家的靈感來自於他的藝術修養 科學家的靈感來自於他的科學素養 工匠的靈感來自於他的技術造詣.乙個人的靈感總是出現在他擅長的領域,這只是知識積累的結果而已。我們很多人都見過水溢位容器 果實墜落地面,但只有阿基公尺德 ...

清宮宇宙究竟是什麼樣的?

孝莊秘史 少年天子 步步驚心 甄嬛傳 如懿傳 金枝慾孽 萬凰之王 火燒圓明園 蒼穹之昴 朱雀院 我來梳理一下。努爾哈赤有兩個皇后,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孟古哲哲,生皇太極,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即大妃阿巴亥,兒子很多,著名的有多爾袞和多鐸。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即位,逼死大妃阿巴亥。皇太極也有兩位皇后,孝...

雙相抑鬱究竟是什麼樣的?

可憐的大頭貓貓 我去你跟我一樣!我現在就是感覺我壞了,我的靈魂在乙個陌生的軀殼裡躲避著,我真的好難,這個地球為什麼我居住在哪我都不幸福我不開心,我有時候很開心,但是大笑後就是那種笑容像被撕扯在嘴角的感覺,不明白為什麼有個微笑的弧度,我真沒覺得開心相反只覺得嘴巴張的酸,我真的感覺跟以前不一樣了,大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