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慾望為什麼是永遠無法滿足的,不能停止的,時刻變換的?

時間 2021-05-12 07:48:02

1樓:王徐

慾望及對慾望的揚棄是對自我意識之確信的必然過程,過程如下:

人單一性自存,物件單一性自存。

人在環境中接觸物件,並通過感官接受現象之存在。

人的意識投射在物件上,無法返回自身,人對自我之存在產生懷疑。

人揚棄物件,意識返回自身,自我意識確信自我之存在。

慾望產生在第3個環節。慾望的本質是自我意識。慾望就是自我意識投射到物件時由於無法揚棄對方而產生的對自我的不確信。但揚棄的前提條件又是物件的存在。(《精神現象學》,黑格爾)

要無比真實地確信自己的存在,就要揚棄物件,要揚棄物件就要擁有物件。對物的擁有欲本質上是對物的揚棄欲;對物的揚棄欲本質上是對自我意識的確信欲;對自我意識的確信欲是對存在的體驗慾望。你想要它是因為你想有選擇地放棄它,你想放棄它是因為在你放棄它之前,你回不到自身,回到自身才能你才能確認自身真實存在。

回到問題:

永遠無法滿足的原因:自我的確信欲被滿足就是「存在體驗」。在那一刻,你體會到自己的存在。

這是最核心的慾望。這個核心的慾望滿足的前提是揚棄外部,確性內部。揚棄外部的前提又是擁有外部。

外部不可能被人完整地擁有,所以人永遠不滿足。

不能停止的原因:自我意識總是不斷向外部物件投射的,自我意識出去-回來-出去-回來,是不斷迴圈的。這個過程沒法停止,因為這個過程是人解決自身和環境之間矛盾的過程。

人和環境之間永遠存在矛盾(你每隔4-12個小時就要補充一次食物;你的基因會讓你對異性產生吸引力)。

時刻變化的原因:環境是不斷變化的,人和環境的主要矛盾是時刻變化的。

我們還可以發現:

自我確信多的人,對外部的慾望較少,滿足也較多(可以理解成幸福感、獲得感較多)。這表現為人的幼年教育和家庭陪伴非常重要。幼年期受到的關注多,自我確信相對就多。

相反情況下,他要在成長期自己找自己的自我確信,容易引導到物慾上去。

面對很好但非必要之物,思辯能力強的人,不需要在物權上完整擁有物件,可以通過在認知上分辨物件來提前完成揚棄物件的過程。

夾點私貨:

自我意識的歸位(或按佛家語言,對外斷捨離),是從自身存在的為他狀態(for other)到自為狀態(for self)的過程。回到自為就是回到單一性自存。這是物的狀態,也是事物的真實狀態,也是自我意識產生之前的人的初始狀態,也是人成為屍體後的狀態。

為他的狀態是認知構建出來的,物自體本身是自為的。事物的共相(黑格爾力的展現和力本身)是認知構建思維世界的先天條件,這個構建的過程要不斷擁有外部和揚棄外部,這是慾望翻滾的呈現。我個人認為,適當的不經過對物件的辨別揚棄而直接「斷捨離」使自我意識回歸到自我確信和單一性自存是一種維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技巧。

佛學文化裡八正道、四聖諦等,作為技術性手段非常有借鑑意義。畢竟現代社會物件之豐富多彩、難以辨別足以使人長久沉迷、難以回歸、超出心靈的負載能力了。

2樓:請叫我小壞蛋

人生的不同階段慾望是不一樣的,小時候的慾望很天真,自己想想都覺得好笑,長大了的慾望很現實卻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我們不斷的有新的慾望,所以才會促使我們不斷的努力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當乙個慾望滿足了,我們又會產生新的慾望,所以才會不斷的努力拼搏,來實現自己的慾望,人生也才會有動力。

3樓:瓦歐

因為你是活著的,活著就是有無窮盡的慾望,停止的話只能在你成為死人以後,也正因為慾望是無窮盡的,人類社會才會一直運作下去,才有你生活環境的這一切。

4樓:知吾甚叼乎

看人,對於決大多數人來說是的。

比如你小時候特別喜歡乙個玩具。某天你和小夥伴們相約出去玩,你帶上了你的小寶貝,到了那裡他們也帶上了他們的小寶貝,嗯?是踏馬的大寶貝!

於是你的小寶貝,他們的中寶貝,和某個小胖子的大寶貝,不可避免的互相比較起來。

之後鬼使神差的,你說你忘帶了。看著它們各自把玩著各自的寶貝,你心中莫名的產生了一種怨恨。你當時也不知道你為什麼會撒謊,你更不會注意到那是你人生中第一次撒謊。

多年後你不知多少次再次想起,究竟是因為害怕之後遭受排擠,還是因為當時的你心有不甘。非要其中乙個人與你一同分享他的玩具,之後含恨狠抓了一把,使得好好的玩具被你抓出了一道劃痕。

不久之後,你萬事都要爭第一,動不動就大喊大叫,表情永遠都是猙獰狂躁。再之後你上了高中,你已然陰狠,毒辣,滿眼都是戾氣……

你什麼都想要,想要什麼就必須得到,你活在了永無止境的奪取中,你永遠都感覺不到滿足。

而這些,只是因為,在你小的時候,你最新愛的玩具不如別人的好

嗎?(寫著寫著,我已經腦補出眼神了,真幾把可怕,把我自己都嚇到了)

5樓:

生命是慾望的總和,慾望以概念符號呈現,概念符號永遠是這其中的乙個側面。

值得一提的是權力是慾望的頂端,包括小到話語權,大到天界的「天子」。

慾望的本質是占有,因為佔,才有,「有」即生命的呈現形式。

能不能停止,這個要看站哪個角度看的。

出世:達到阿羅漢徹底止息慾望,不過對執著於慾望之中的人來說會陷入恐怖,因為止息慾望其實就是放棄「生命形式」,雖然生命形式本身就是「夢幻泡影」。

入世:慾望是生生不息的,由於執著妄想實際上絕多數人永遠不可能真正得到滿足,也就是說科學再發展也永遠不可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6樓:我不是黎耀輝

你說的不完全對。

人的基礎慾望分四種:求生欲、繁殖欲、求知慾和美欲。

求生欲。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上班無聊了想摸魚刷抖音,沒錢了想賺錢,這些就是求生欲。我們永遠有吃不完的飯,賺不完的錢。

繁殖欲。性慾,看到美女心動,因為異性所產生的情緒,這些情緒都是繁殖欲在支撐著。

求生欲和繁殖欲屬於私慾,這兩種慾望無法永遠持續被滿足,比如你吃完一頓飯飽了,再去吃美味是不是就吃不下去了?

求知慾。求知慾可以理解為對事物的好奇心,這種慾望就超脫於物質而存在了。看了一本書或者看一部電影,認識了不同的人,學到了新的知識並運用到實踐中而感到欣喜若狂,這就是求知慾帶來的快感。

求知慾可以持續被滿足而不懈怠,懂得越多,你好奇的東西就越多,就會持續求知,持續滿足。

美欲。美欲是最高端的一種慾望,其實就是追求極致。一項運動做到極致,把工作做到極致,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是美。

所有形而下的根本追求,都是一種美,也叫境界。而美的極致卻在形而上,叫做「道」。《周易》有言: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追求美的過程就是追求器的過程,努力地成為器,就是努力追求某乙個領域的專業級別,就是追求美的過程,這需要大量的求知慾來支撐。當你成為器之後,再轉向另乙個領域,不要侷限於乙個點,這就是孔子說的「君子不器」。

孔子精通六藝,就是對君子不器最好的解釋。追求不器,才能越來越接近道,接近極致的美。

所以說啊,執著於求生欲和繁殖欲,自然永遠無法滿足。當我們把慾望導向求知慾和美欲,並付諸行動,你會發現,滿足慾望真是又簡單又快樂。難怪孔子會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7樓:Carbon47

沒有性芋與愛芋了,香火無法傳承;

看到以前喜歡的東西不心動了,賺錢不那麼勤懇了;

食慾無了,吃東西只為活著,一通亂吃,身體垮了;

去了醫院,沒有求生欲了,醫生的鼓勵也充耳不聞了,身體狀況也不跟醫生說了;

最後別了人間,無欲無求。

說白了沒有慾望你根本活不下去,慾望是進化的禮物。

8樓:大氪戶

這世界上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活下去或者說規避淘汰的密碼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DNA

比如老祖宗們吃了會致使暈眩的毒蘑菇後慢慢的學會了通過嘔吐來緩解症狀到了近現代我們乘車乘船會發生類似的眩暈 DNA不太了解啥是車啥是船所以就讓你先吐一頓雖然這樣其實沒啥用

慾望是什麼?答案也很簡單:慾望是DNA驅使生物的主要工具沒錯我們都是DNA的奴隸

甚至DNA本身也是由慾望驅使的這個慾望很單純但同時也是世界上一切生物運轉的核心:讓自己通過繁衍無限的傳遞下去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 DNA給我們建立起慾望機制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慾望就是讓我們繁衍子孫而其他的慾望大多是為了讓我們活下去獲得長久從而有更多的機會繁衍更多的子孫以及更長的時間來哺育他們

回到問題

為什麼慾望永遠無法滿足且不會停止?

這就好比資本驅使勞動力資本會滿足嗎? 馬克思先生已經告訴過我們了 DNA也是同一副嘴臉能生就多生幾個不能生就想辦法變得能生缺錢就去賺錢

至於慾望在時刻變換就錯了 DNA的目標從來就沒變過你覺得變了只是你達到了一定水平比如你賺的錢足夠好下一代子孫花的但是他們也可能很蠢瞬間敗光你的積蓄那麼DNA就會驅使你賺更多比如讓你想要變成名人這樣後代也會沾光從而在繼續繁衍的道路上獲得優勢

9樓:

為啥你是這樣的?因為你爹是這樣的

為啥你爹是這樣的?因為你爺爺是這樣的

為啥你爺爺是這樣的?因為你曾祖父是這樣的

為啥你曾祖父是這樣的?因為你高祖父是這樣的為啥你高祖父是這樣的?因為你祖宗十八代都是這樣的為啥你祖宗十八代是這樣的?

如果不這樣,他們早就死了,就沒有你了

10樓:低溫發電的那點事

因為人的內心有個巨大的空洞是無法填滿的,這是乙個哲學家說的,名字我忘了,而他的依據是聖經,他說,人的內心除非在上帝那裡找到滿足,否則永遠不會滿足

11樓:蹲坑法師

人的好奇心和學習的動力,說明了慾望將永不停止,學習的動力來自於興趣,信仰,和利益,它們都有目的性,為的就是滿足慾望,這是後天培養出來的。還有很多先天的慾望不一一細說了,它們共同支撐起生命和生活的精彩。

人一生中這麼多的慾望總要找個時間一一體現出來,如果都集中於某一時間段發生,顯然是行不通的,於是賦予了每個年齡段不一樣的訴求。除此之外,慾望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這決定了慾望不再是單調的,形成了猶如世界那樣的豐富多彩。

12樓:深度生活

動物的本能是在適應環境中選擇出來的,人的慾望也是針對環境而言的,是為了獲得環境的最佳舒適生存度。

人的認知在不斷變化,人類干擾世界的力量也在不斷變化,從而使世界也隨之變化,使人的生活環境不斷變化,因而慾望也隨之變化。

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和干擾永不停止,人類的慾望也就永無止境。

13樓:庭長

清代胡澹庵的打油詩《不知足》,人的慾望如何能滿足,人性的規律就是不知足

終日奔忙只為飢,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又嫌房屋低;

蓋下高樓並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

嬌妻美妾都要下,又慮出門沒馬騎;

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後少跟隨;

家人招下十數個,有錢沒勢被人欺;

一銓銓到知縣位,又說官小勢位卑;

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面南坐天下,又想神仙來下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閻王發牌鬼來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還嫌低。

為什麼人的慾望無法滿足?

心向光明 人都有慾望,主要是把慾望轉化,去做有意義的事,不要被一些不好的慾望牽著走,甚至影響到正常生活學習工作。可以看一些文章,曾國藩對待慾望。去看看他如何做的。多讀書,多去運動,奮鬥,做有意義事情。 輝塵之主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從精神角度講,擁有的東西所能提供的幸福感都無法持久,這是這個世界...

關於人的慾望,不去滿足會是什麼樣子?

乾坤眼 人都是有慾望的,當乙個慾望被滿足以後,這種滿足感只能維持較短的一段時間,馬上你將會對你的所得習以為常,迅速習慣,慾望被填滿所帶來的滿足感逐步消逝。比如,你一直用著蘋果六能夠滿足你的基本需要,但是出了蘋果X以後,陳舊的處理器所帶來的卡頓以及半天都堅持不到的電池突然變得讓你無法忍受,而偶然的機會...

是內心的極度寧靜更快樂,還是慾望的極度滿足更快樂?

甜心小玉 萬物皆有尺度 追尋極度的感受只會暫時性的多巴胺分泌 但是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拉高了閾值,下次的你會需要更多的多巴胺分泌就像賭徒嚐到甜頭不想下桌還想賺更多,在我們眼裡看來很成功的明星去吸毒所以一切要遵循尺度和規律 看書為什麼枯燥,因為沒有及時滿足你立竿見影的需要,但是這就像你從小到大吃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