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慣別人,是否說明自己修養不夠?

時間 2021-05-11 20:42:40

1樓:金紫雨

看不慣別人和修養沒有直接關聯好嗎,無論別人做了任何觸碰底線的事我都不能看不慣,看不慣說明沒有修養?任由他人隨意踐踏?那要這修養有何意義?

修養是我即使看不慣但也不會隨意講出來,這也是建立在他人是真的觸碰到了我的底線。誰也不是吃飽了撐的就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而且說明她做了大眾都覺得不可理喻的事情,我就要看不慣她怎麼了?還要做錯事的人當英雄,做錯事的人是好人?

這個世道什麼時候連看不慣別人都要小心翼翼了?

2樓:於飛

有很多人和事我們可能看不慣,因為它不符合我們的道德標準和理想狀態,於是就會感到不滿和憤怒,並產生迴避與抗拒的行為,甚至會試圖控制其他人的想法、語言和行為,從而引發人際衝突,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

對於這種情況,我提倡和採取的方式是居高林下的包容。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的道德標準,追求理想,但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是沒有很高的道德準則和抱負的,他們更多是考慮自身的利益,當道德與自身利益衝突的時候,他們甚至會放棄道德,追求和維護自身利益,我們可以稱之為世俗的「小人」。我們還需要一種慈悲之心,對這些人採取居高臨下的包容,為他們的沒有道德和理想感到悲哀,但不必憤怒和攻擊,而是採取理解和接納的態度與方式。

居高臨下的包容也並不是看起來高高在上,因為我們需要通過世俗的途徑提公升自己的影響力,以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服務社會。就拿我作為心理諮詢師來說,很多有心理困擾的人看重的是光環和名氣這些世俗的東西,為了提高自己的影響力,我還就得打造自己的光環和名氣,等真正的與求助者建立關係,再注重更為實際的內心體驗。也好比曾國藩,他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報復,融入當時的官場並獲得提公升,也會做一些違背初心和理想的事情。

3樓:瞳瞳

的確是修養不夠。修為更不夠。我換了個字。修養是表面功夫,修為是內外兼顧。修養是你想向世人展現的風貌;修為是能夠平靜地接納現實世界,接納自己。

心理學家認為:看不慣別人,討厭對方的那些「缺點」,其實是自我厭惡的投射。是痛恨自己的潛在的那些粗陋。行為上,就明顯地表現出來,好像是宣稱:我就不那樣!

這當然是修養不夠。但即便掩飾功夫高超,深諳喜怒不形於色,深藏「看不慣對方」之種種情緒,也無非只是「修養好」罷了。但表現這種修養,很不輕鬆。

當你的修為夠了,修養是自然而然的,內心是平和不撕裂的。整體狀態是自洽的。

4樓:蝸牛

「看不慣」 這個詞體現了你當時的心態你對別人的要求的太高了,每一人對於一件事,乙個人,乙個物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千萬個人有千萬個哈姆雷特。你僅僅代表你個人的觀點,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不能將自己的標準強加於別人。

「修養」代表你明不可為而為之,初心希望別人更好更優秀更成熟,即使結果不是很好你也能笑而視之,也就是老子說的無我利他!

5樓:自由之路

所謂有限責任就是你不認同我,

可以不跟我發生任何關係,

因為我無法辨別和篩選你是否真正認同我。

你不能因為買了麥當勞乙個漢堡,

就要求麥當勞老闆不能坐頭等艙,

你更不能指著他的別墅說那扇窗是你出的錢,

因為你不是捐贈,

你是購買。

購買是建立在公平自願的契約之上的,

你買了東西然後指責跟東西無關的事情,

那就是庸人自擾,

換句話說你已經違約了,

因為你超越契約的權利範圍。

你最大的權利就是我看不慣你,

所以我遮蔽你,

不跟你發生任何關係,

這就是成熟人該有的邊界,

到此為止。

真正的成熟就是:

看不慣的人越來越少,

直到沒有看不慣的人。

6樓:仨飽一倒

作為乙個有長年累月有這類經驗的人,這個問題問地真好,我也好奇自己為何如此

有時候在和一桌人吃飯的情景,當大家在談吃喝玩樂,八卦,玩女人,開一些並沒啥水平的玩笑幽默的時候,我會說一些不合群的話題——比如孝順,見義勇為,仗義,關懷和善待弱勢群體等等(當然,我自己在能力允許情況下,自己一定會實踐這些),當然,結果一定是冷場和一陣短尷尬(某種程度上,這正是我想要的)

當我看到大多數人都只是在關心自己的利益,不惜損人利己,甚至非理性地損人不利己(我過不好,也不讓周圍人過好)的時候。我覺得這個社會黑暗、勢利,社會太現實,這一切只能讓我覺得抑鬱。我奇怪於為什麼大多數人不相信報應,他們自私和傷害他人,最終會在讓他們自己遇事時失道寡助。

我為什麼喜歡在大家聚會的時候說這些?我在反問自己為什麼我說這些,能肯定的是其實我看不慣這這些人,我並不想和他們來往,覺得他們自私,虛偽(或明著低俗),冷漠。只是因為工作或生活上一些禮節性的需要,大家在一起聚會或吃飯

但我說這些「不合時宜」的話是為啥呢?為了看不慣他們,又不能明著指責他們,所以故意說點不合群、掃興的話,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對這些人反抗嗎?為了讓這些人感覺羞愧,期望他們能有所改變嗎?

或者只是出於自己虛榮,為了讓這些人佩服自己?

有和我一樣的人嗎,我是因為修養不夠嗎?

7樓:音昱OCTAVE

公司裡來了一位新官上任的女老闆。這位老闆可不好對付,她要求A君每封郵件都得copy她,大事小事都要得到她的許可。A君被她弄煩了,心想 」好歹我也是個中層經理,她這樣簡直是個小學班主任!

對我這樣的老員工,老闆不是應該給我更多的空間嗎?」

回憶一下,你對孩子、伴侶、同事、下屬是否也都曾使用過「他/她應該……」這個句式。這個句式經常會將你進入對他人主觀評判和期待的困擾中去。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困擾呢?

或許「慈悲」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示。

對他人的慈悲到底是什麼?

當我們努力去了解與滿足別人的需求時,慈悲就已經在心中萌芽。

Joan Halifax

瓊哈利法克斯(Joan Halifax)是醫療領域中倡導慈悲的先驅者。瓊定義的慈悲包含三個部分:

充分關懷並理解他人的經歷

希望別人得到最好的,無論我們曾經的預想如何

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他人

與憐憫不同,心懷慈悲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神經反應。當我們憐憫他人的痛苦時,我們會感同身受。但當我們心懷慈悲去面對別人的痛苦時,我們的神經反應呈現出地情感是溫暖的,擔心的,這促使我們去盡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地人們。

那麼我們該如何更好幫助他人?首先要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在基本的食物、水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最關鍵的是歸屬感和愛的心理需求。

被聽到、看到和理解是我們人類的基本需要。對他人慈悲最重要的一點在於關懷和理解。

Illustration by Joshua Seong. Verywell, 2018.

你能否覺察出是怎樣的成長軌跡造就了眼前這個人的言行和價值觀?當充分理解了這背後的故事後,你對眼前這個人之前的行為是否能理解呢?

如何做才能培養出慈悲?

Cendri Hutcherson的一項研究發現,僅僅7分鐘的慈心練習就能提公升乙個人的良好感覺和社會聯絡感(同情心的兩個關鍵特徵),即使只是暫時的。

現在讓我們試著通過正念來培養對他人的慈悲:

正念傾聽練習

用心理解關懷他人是慈悲的基礎。每個人都希望被看見,被傾聽與被理解。這個練習將幫助你發現、尊重和滿足他人的內心需求。

1.傾聽之前先清空自己的頭腦,對自己說:「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不用牽掛。未來的事還未發生,不用操心」。

2.傾聽的過程中,把我們自己當成一面平靜的鏡子,放下對他人的評判,沒有對錯與好壞,只需要平靜地接受一切的呈現。

3.傾聽時試著去捕捉對方的需求,聽聽他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是想要被愛、被認可還是其他?

當你說出了對方的心裡話,對方便能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溫暖,更願意與你分享,你們之間的聯結就更緊密了。

8樓:

我一直覺得看不慣別人,別表現出來就好,如果表現出來就是道行不夠,修養欠缺。你可以看不慣在心裡默默評價,在旁邊看著忍著,不要插手就好。

9樓:

修養不能太好了,不然自己憋出內傷,差點命都沒了。看到不爽的就得使勁懟,懟出來對方才知道那裡錯了,好孩子要懂得知錯就改,不然慣出一身公主病。

10樓:日火暮雲

我最近也遇到此類問題,仔細想了一下覺得修養再好,看見令人生厭的行為和人,都會覺得不舒服,但是有修養的人不是說不說出來的事情,而且對這件事的思考,就本我而言,我會不會因為這件事生氣,或者因為一件事而決定乙個人整體的評價,看不慣是常態,自己心裡的感覺才是重點!

11樓:賞歸

看不慣別人是因為什麼呢,可能原因很多吧。

如果因為一些小事,比如哪句話你不愛聽了,哪個舉動讓你覺得ta很蠢,這些東西真的沒必要太計較。

但如果ta 真的做的太過分,每天罵你,貶低你的一切,你還樂呵呵地跟ta做朋友……

你丫是修養好還是好欺負啊?

12樓:趙一雨

這裡的修養不夠,是指我們眼裡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所以看不慣別人。提公升修養是希望我們用善意的眼睛去看待別人,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理解,包容他人。

不要把人想的太好

也不要把人想的太壞

都是凡人。

人活在這個世上,貴在大氣,有包容世間萬物存在的心胸。我想這就是修養吧。

13樓:鄺工

人各有志,為什麼一定要看的慣別人?

只要行為上不judge別人,如春風般平等待人就可以了.

說不定還會有人贊你仙風道骨(高冷).

14樓:小喬未嫁

看不慣是正常,而此時你的態度卻能顯示你的修養。我是個很容易生氣的人,而以我現在的修養和控制力我只能一遍遍告訴自己:這些關我屁事。然後淡然一笑拜拜了您(^-^)/

15樓:小木魚

看不慣別人是給自己找罪受,放寬心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和自己友好相處的,當某一天你發現自己跟所有的人都能聊得來,我覺得這應該是很可悲的結局,乙個真正成熟的人,應該是不以別人的想法改變自己的認為,不因別人的所為讓自己感覺不痛快,平和淡然,任你東西南北風起雲湧,我自端坐為我樂為,想我願想。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16樓:之足

每到夜深人靜,我都會為我白天所見看不慣的人或事,感到慶幸。

猶如綠葉多了,紅花更珍貴了

感謝上帝。

修養這東西,修養的是自己。你修養的再好,也無法改變別人讓你看不慣的地方。

17樓: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看不慣」多半是因為自身不平衡所致,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對現狀的無能無力,是一種自哀自戀的思想混亂,是一種阿Q精神的現代演繹。

經常看不慣的人,他們只是想通過謾罵來使自己的嫉妒情緒得以發洩,通過對看不慣的人或事不加認同來平衡自己的心理。

而且我們不得不承認,看不慣這種流行病通常只在社會底層蔓延,那些有真才實學、有財富地位的人不會被感染,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對別人評頭品足。

所以,經常看不慣的人,不是英雄,而是十足的弱者;不是智者,而是愚人。

看不慣富人,因為你太窮啊。

看不慣流行,因為你太out啊。

憤世嫉俗,因為你在現實中太low想要通過標榜與眾不同給自己找存在感啊。

心理學上有個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

比如,乙個心地善良的人會自然地認為別人都是善良的,乙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也會自然的認為別人也在算計他。

你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你應如是。

同理,你若是看不慣別人,恐怕也會以為別人也看不慣你。

所以,時時處處看不慣的人,實際上是在用看不慣為自己的心構築了厚厚的城牆,圍在裡面的你出不去,擋在外面的人進不來,你的天地如此窄仄,天長日久,你就真的變成了那只井底之蛙。

而且,過多的看不慣會對自己的心理產生兩種效應:一種是超限效應,一種是貝勃規律。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

當你看到職場上看不慣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對職場的好感度會隨著你看不慣的增多而下降,當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你會對職場徹底的失望。

而貝勃規律更可怕,在它的作用下,第一次的刺激能緩解第二次的刺激。很多人初入職場時有很多看不慣的事情,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會對這些看不慣麻木,甚至成為自己當初看不慣的其中之一。

不管是哪種結果,「看不慣」這種慢性毒液已經蠶食了你的上進心,你的眼睛看到的永遠是黑暗,那你又怎麼可能遇得見光明?

所以,看不慣別人,不僅說明自己修養不夠,而且還說明此人心態有問題。

而這種心態,注定TA只能身處社會底層做乙個loser,而且還是個不快樂的loser。

當你看不慣別人時,是你自己修為不夠,大家怎麼看?

勿忘心安 看不慣別人,通常這個人身上有你不想面對真實自己的影子不怕別人對自己有偏見,怕的是自己對自己有偏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走少有人走的路,畢竟成功只屬於少數人遇事首先自己不能先亂了陣腳,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否則就是輸的開始 和大王 我個人覺得對於這句話還是比較認可的。當出現問題或事情時,從自...

總是看不慣別人怎麼調節?

水滴 努力提公升自己看別人不順眼有時候就是自己嫉妒他人能力造成的,相由心生就是這樣。自己內心什麼樣看他人就是什麼樣,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所以能做的努力提公升自己眼界格局,強大自己內心世界多包容,多看到他人身上優點,即使是再差勁的人也能發現其身上的優點閃光點。當看到他人好處時也就慢慢不討厭這個人了。 ...

你為什麼會看不慣別人?

小欣 看不慣別人,表面上是因為你不認可對方的某種行為,或者不認可對方的態度。其實最核心的是看不慣自己,接納不了自己的人就很容易對別人有意見! 何幾夢如生 籠統說,可以歸結為三觀不合。總有些人做事確實很討厭。比方說,有個叔叔在外地工作,自己回老家了想吃餃子了,買了點兒羊肉來家裡讓你給捏。下次看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