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對熟悉的名句失去最初的觸動?

時間 2021-05-10 05:36:06

1樓:曉TT晨

不是這樣的吧,不觸動也許是因為沒有共鳴。

個人感受是:有些爛熟的名句,牙牙學語的時候反反覆覆的背,多年以後,有了某些境遇的時候,才解其中味;有些詞句,是因為巨大的共鳴而走進自己的世界,也許會慢慢沉寂,也許會在下一次共鳴的時候又噴薄出來。

2樓:

打個比方,如果把書當作人,或許就可以解釋的通了。你認識了乙個新的朋友,他對你很好,從陌生到熟悉之間的階段,你都會對他的一切幫忙也好照顧也好都會多少懷有感恩之心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們熟悉到一定程度之後,就不再會把一些小事當作感動,通常會把他對你的好習以為常,再次感動就需要契機、時宜、事件才會觸發。人是會習慣的動物,會習慣別人對自己的壞(奴性),也會習慣別人對自己的好(大部分人如果不是自我要求極高不會每天感恩糧食感恩父母感恩大自然饋贈感謝等等吧)。

我不知道我說的是不是有點亂,語言表述不過關啊哈哈,不知道能理解我的意思嗎。

總之就是人基本不會對過於熟悉的事物產生平常心以外的心態。

3樓:夏末淺唱

可能人的見識總是在向上增長的,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觸動點,或許幾年不讀那些感動過的句子,有一天突然看到,仍然會被觸動吧

4樓:

最初看見這些句子詩詞時產生觸動可能是由於

1.未知的朦朧往往帶有那種神秘感,吸引著你去中意它,並給自己乙個暗示「我理解這句話,我有感於這句話,我經歷過這句話。」

2.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段的想法是不同的,或許當時的你認為那些句子很有感觸,但它畢竟不是永恆的,當過了那乙個階段那乙個時期,你或許就不是你了,畢竟多經歷了很多事情,這時的你可以說是乙個比較不同的你。像哲學所說一樣,後一秒的你可能完全不認識前一秒的那個你。

3.認知改變了。有些當初認為的東西都由於經歷增加而改變。像上一條所述,你,只存在於當下罷了。

最後,不論什麼階段什麼時期,你都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認知。以上

5樓:拙劣扮演

一則名言因被它觸動而喜歡上它,從而反覆咀嚼,體會它的美麗感性,但人在這期間會經歷不同的事情,得到不同的感觸,心境也會有或多或少的變化,即使是初心不變,但對同一件事也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而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當初那句話時,也就沒有當初的觸動了。

6樓:幾許煙雨落人間

我想,這可能是個階段性的事情。

初中,高中時,我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無感。體會不出,那種自強的感覺。

我當時也喜歡「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坐看天上雲卷雲舒」 之類的句子文章,所以我也喜歡菜根譚這本書和之類的書。

大學畢業後,我喜歡上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因為我要努力,我要加油。每每想到這句話,我都覺得很激勵。

所以,我覺得和自己所處階段的心態是相關的。

7樓:

大概初看時,言辭境界都有種陌生感,句子又美,於是受到觸動。看多了,而自己的真情原非如此,而生活中名句的實際效用,也會比想要的差很多,就會覺得像把糖吃多了,甜的發膩。

人為什麼會對他人產生興趣?

無所謂啦 首先,也不能一概而論,大部分人對除自己以外的人感興趣沒有問題,但是不排除少數人並不存在。至於為什麼會感興趣,我覺得,作為一種群居動物,與人的交往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一種技能,社會嘛,就是人組成的,而我們都活在社會裡,我們想活得更好就要更融入社會,與人交往自然不可或缺,基於這一基本行為,對人感...

為什麼逐漸的會對很多事物失去興趣?

如小夭 多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這個獨處不是宅在家裡玩手機玩遊戲,哪怕自己靜思五分鐘,找點興趣愛好,去培養它,給它時間,慢慢的心會靜下來,有乙個方向,對事情也就會有很多耐心和好奇了。話說回來,玩遊戲找個小夥伴一起呀,我有一陣兒也是覺得沒意思,發現有個同伴一起玩會有意思的多。 已登出 我小時候喜歡吃手...

為什麼會對不太熟悉的卻跟你表白的異性產生好感

每個人都喜歡被別人欣賞。對於不喜歡自己的人,你也不會喜歡他。但對於喜歡自己的人自然也會喜歡他。但是這種喜歡當然是不一樣的,所以可能是你太缺愛了,哈哈哈。 老師我叫小黃人 距離產生美 人們總是對陌生的事物,存在一定的包容性。這是人的漫長成長歷程所決定的,對未來的渴望。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乙個人從陌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