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 奸劫弒臣》第五十一章 庸臣,講了什麼?

時間 2021-07-09 09:51:09

1樓: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上一章中韓非子通過豫讓的故事來定義愚臣。愚臣相對的是忠臣,我們在前文講過忠於事物本身發展規律為忠臣,那麼愚臣就是違反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不作為,亂作為。豫讓,姬姓,畢氏。

春秋戰國時期晉中國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為了給主公智伯瑤報仇,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

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豫讓被當世君主認定為「忠而高之」 忠誠而加以尊敬,韓非子的態度卻是「此吾之所下也」意思是這是我所貶低的。結果說明了一些,豫讓並沒有做到乙個真正的忠臣,連忠臣的邊都沒有粘上。忠臣的四個標準「外無敵國之患,內無亂臣之憂,長安於天下,而名垂後世」豫讓乙個也沒有達到。

這有點像父母在世時不孝順,死後大辦喪事,獲得乙個孝子的名聲一樣。韓非子本質上是乙個實幹家,從內心裡就鄙視務虛者,所以他才會貶低君主認為忠誠而尊敬的人。從古至今,虛談誤國,實幹興邦,這是不變的真理。

豫讓的不作為,到後來的亂作為,與其本身的思想意識分不開,其實就是不與時俱進,不學習,被世之俗學所禁錮,這就是韓非子所說的「牽于世俗之言」沒有思想與理念的突破,總之,愚臣乙個。韓非子講豫讓的故事,重點不是講豫讓的愚,重點是就是這樣乙個人被當世的君主認定為「忠而高之」這就讓人不可思議了,韓非子貶低的不僅是豫讓,還有抱有這種思想的君主與這種思想。

相比於愚臣更讓韓非子鄙視厭棄的是沒有責任感的臣子,避世離俗的人。韓非子舉了伯夷與叔齊的故事來說明,故事原文如下:《古有伯夷叔齊者,武王讓以天下而弗受,二人餓死首陽之陵。

若此臣,不畏重誅,不利重賞,不可以罰禁也,不可以賞使也,此之謂無益之臣也。吾所少而去也,而世主之所多而求也。》古代曾有伯夷、叔齊兩個人,周武王把天下讓給他們,他們卻不接受,最後餓死在首陽山上。

像豫讓和伯夷、叔齊這樣的臣子,不畏重刑,不圖厚賞,不能夠用刑罰來限制他們,不能夠用賞賜來支使他們,這就叫做無用的臣子。這是我所鄙視厭棄的人,卻是當代君主所稱讚訪求的人。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季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繼位,先後都逃往周國。

周武王伐紂,二人扣馬諫阻。武王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這兩兄弟真讓人苦笑不得,首先是誰都不想繼位,致國家與臣民與不顧,毫無責任感與使命感;其次是阻止武王伐紂,毫無政治覺悟,愚蠢到家;第三是餓死於首陽山,毫無生活能力。

韓非子將豫讓和伯夷、叔齊總結為避世失志,人性全無,不畏重刑,不圖厚賞,這就讓以賞罰為核心的依法治國論沒有了用武之地。所以韓非子鄙視厭棄這樣的人,但當世君主卻稱讚訪求。

在公司管理中,老闆的用人原則很重要,但老闆總歸是人,總會有感情用事的時候,所以最好還以公司制度與企業文化為選人用人標準。就像韓非子用賢才與忠臣標準來衡量,他貶低與鄙視的人,卻被當世君主認為是忠臣高士,還要訪求。

紅林悟道《韓非子 奸劫弒臣》第四十五章 稱霸,講了什麼?

紅林悟道 韓非子 奸劫弒臣 上一章中韓非子主要講了善主之為的結果 是以無功者不望,而有罪者不幸矣。讓那些還抱有無功得賞思想的人放棄幻想,讓那些還抱有靠關係得赦免思想的人丟掉僥倖,回歸到正道上來。之後韓非子又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國家律法的重要性,第乙個是 託于犀車良馬之上,則可以陸犯阪阻之患 意思是依靠...

紅林悟道《韓非子 南面》第二章 制臣,講了什麼?

紅林悟道 韓非子 南面 上一章韓非子直接切入君主行 非南面 之事,施行以野臣制朝臣的御人之術。南面之術就是為君之道,是做正確的事,這是戰略,御人之術是正確的做事,這是戰術。君主以野臣制朝臣,出發點是為了管控臣子,戰略是對的,但以野臣制朝臣的戰術顯然不符合為君之道是錯誤的。戰術成功才能支撐起戰略價值,...

紅林悟道《韓非子 八奸》第十三章 亡風,講了什麼?

就歷史而言,從時間的維度來看,不管是國家 社會 事物都是 失敗 者,因為沒有乙個朝代永遠存在,沒有乙個人物永遠活著,沒有一件事物可以永遠存世。這裡有時間的力量,也有人為的因素,我們無法去責怪時間,只能責怪自己。這一章的最後一節,韓非子總結了臣子八奸之為在君主身上的作用,其實也是想拋開臣子的作為,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