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博物館館藏文物在展示櫃裡長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否會影響文物價值?

時間 2021-06-17 14:56:28

1樓:kaoguhe

就是鹽分析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觀察長期不用的泡菜罈子,也有類似現象。

一般我們挖到普通的陶器,會拿回來浸泡清洗拼對,在這種操作後,很多鹽分就能被清除掉,所以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但陶俑不同,尤其是這種帶著彩繪的,不能浸泡,否則可能破壞上面的顏料。所以,裡面的鹽分還在,就不小心跑出來了,說實在的,不算太大的問題,但也反映出地方博物館經費不足之冰山一角吧。

2樓:Avachen

之前在邯鄲博物館也看到了類似的情況,問了博物館志願者,志願者說他也不知道,而且每年這個瓶都這樣。個人感覺應該是鹽析,因為濕度溫度原因,晶體析出了。

3樓:墨魚旅行

為啥出現這種情況,部分題主解釋的非常清楚了,甚至危害也提到了,官方也說明了:

文物局回應乾陵博物館文物長毛:已從專業角度處理,對文物沒有影響。

這件貂絨大衣很不錯(圖源自網路,侵刪)

只是這一家博物館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其他博物館也有類似情況呢?博物館展櫃裡的溫濕度恆定裝置發生了故障為啥沒及時發現呢,為啥這是由遊客發現的而非工作人員呢?提出這些疑問只是希望我們寶貝文物都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畢竟文物再多每個也都是有價值的。

據國家文物局訊息,截至2023年底,全國登記備案博物館達5788家,其中有5214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國家一級博物館就有204家,並且支援有條件地區打造「博物館之城」、建設「博物館小鎮」。不用說,博物館這麼多,文物必不可少,保護工作也要做到位哦!

對於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而言,保護文物責無旁貸,但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也要有宣傳和保護意識,不應該讓他們只停留在展櫃裡,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價值。

是的,多去博物館打卡吧,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哦!畢竟在館內曬不著,淋不著,熱不著,凍不著,在遊玩中也是在學習中。

最新訊息:

國家博物館雖然暫停開放,但可去的博物館可多了,就近選擇博物館去逛逛吧!

4樓:好難說故事

哎呀呀,這可不得了呀。

不得了,好厲害,這件事必須慎重對待!

全身長白毛的,那可是很厲害的玩意兒啊。

這麼厲害的東西,乙隻黑驢蹄子肯定壓不住。

至少要帶上十隻,串成項鍊掛在脖子上。

對了,不要忘了帶上兩個水壺,裡面裝滿黑狗血。

萬一真是隻大粽子,直接給它來一下。

殺生刃肯定也是不能少的。

實在不行,提把殺豬刀也比手裡的洛陽鏟管用。

遇到厲害的,直接來一刀,砍不死它,也能讓他遁走百里。

再不行,記得胸口貼張紅龍。

啥?你不知道什麼叫紅龍?

沒事,本大王告訴你,女人每個月大姨媽用的那玩意兒就叫紅龍。

記住,必須是要染紅的,那才叫紅龍。

舊社會有龍帶,現在沒有了,只有龍巾。

只要你準備好這些,那就什麼都不用怕。

對了,差點忘了,還有混元金斗呢。

不好意思,說的太專業了,說簡單點,那就是出恭的桶,簡稱恭桶。

這可是斬妖除魔的絕頂法寶。

手持殺生刃,胸掛黑驢蹄子,腰挎狗血壺,胸貼紅龍巾,肩掛混元金斗,諸邪退避!

你還別不信,這套裝備,比你從道觀裡請的鎮屍符都管用。

相信本大王,絕對沒錯的。

帶上這些傢伙,去吧。

下週我去精神病院看望你們!

千萬別說是我告訴你們的,這是秘密。

為了世界和平,小小的犧牲算什麼呢!

只要你們消滅了大粽子,這世界就和平了。

歷史會永遠記住你們的,你們都是英雄。

拯救人類的大英雄呀!

本王就是裝逼界第一天王,逼乎柯鎮惡,噴人大帝,知乎噴神,紙糊葉聖陶,文壇先知,網文拖拉機,不是在噴人,就是在噴人的路上,自號江蘇第一狠人,姑蘇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閱讀紀檢委,吐槽小王子,懟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成乙個段子的奇男子。

5樓:亂世一書生

這麼說吧,肯定有危害!

但是,話說回來,不是每個文物都會被照顧得十分妥善,最關鍵的問題,還是投入和產出比!

博物館有上級撥款,也會有自身營收,但是指望上級不可能,所以要自己創收。

可是問題來了,年輕人也好,其他人也罷,有多少人會去博物館呢?

錢不夠,裝置無法運轉,工作人員幹活不積極,能怎麼辦?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心疼這些文物,在自己閒暇之餘就多去博物館看看,你們的門票,哪怕是流量,都會保護這些不可逆的祖宗文物!

6樓:深具世界眼光

長就長了唄。

反正也沒人看。

人的價值都得不到體現,

還文物的價值?

最好還是別體現,

不然我會吃醋。

你們如果對這個國家的喜愛只體現於文物,

這會很令我失望。

7樓:

明公,此乃大凶之物啊!

那陶俑葬於墓中,沐於陰鬱怨氣之中,乃變而生毛。倘若此番置之不理,於館於民皆不利也。

今貧道不才,願以五十人民幣收此兇物,並以茅山術鎮之,以解君愁。

8樓:川叔雜談

文物長毛,穿上「貂皮大衣」,原因是出現「鹽析」現象,專業大佬已經講得很清晰了。

客觀原因是:氣候溫度出現了變化。

可是,這文物不是野生的,而是放在博物館展覽,有專門的溫度調節裝置,它不該保護得好好的嗎?不該長毛啊。

博物館一位負責人竟說:之前這例文物也發現過類似情況,只是它(出現問題)的頻率、頻次很難確定。

以前都出現過類似問題了,現在又發生,聽這位負責人的意思,將來保不齊還會發生……

把文物放在這家博物館,怎麼感覺那麼不踏實呢?

也許這個文物價值一般,但這也不是讓它長毛的理由啊,如果是自己家的,會這麼大意嗎?何況避免鹽析又不是什麼高科技難題,雖然中國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但我們還是要善待每乙個文物,畢竟這是我們上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見證啊。

這個陶俑渾身上下長滿毛,密密麻麻,肉眼看就已經很嚴重了,特別是它還是彩陶,嚴重的「鹽析」對它內外結構都會造成嚴重影響,文物價值必然會受到影響。

說到這,還是很心痛,我們的博物館還是長點心吧!

9樓:RoseofVersailles

說白了要麼就是博物館經費不足導致展櫃溫濕度控制不給力,要麼就是這個文物沒啥太大價值博物館根本就不想上心。這也不是人家博物館的鍋,給我多少錢,我就能給你達到多少效果,沒錢一切都是白扯。

有人說沒有藏品可以永久的儲存下去,這是不對的。只要你有錢,絕大部分藏品是可以"永久"(成千上萬年)的儲存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從月球取回來的岩石樣本,就是儲存在氬氣氛圍的手套箱裡面的,水和氧的含量永遠小於1ppm。

如果藏品怕光(UV),也可以把觀察窗做成吸收UV的。在此基礎上,甚至還可以控制溫度在零下幾十度,進一步減緩任何可能的樣品衰敗。

但是這麼一套裝置,每個月光是高純氬氣+水氧吸收劑+電費就要至少人民幣一千元,不可能把沒價值的東西統統往裡面塞。

10樓:大兔兔向前衝

為啥會長毛呢,是不是展櫃的環境太潮濕了?潮濕的地方就容易長毛發霉。

這種發霉在南方梅雨時節挺常見的,但在博物館文物看見還是第一次呢,真是活久見啊!具體的原因還是讓專家來回答吧!

萌萌噠,很可愛的長毛文物

影響應該是有影響的,別說文物就算是個普通物件發毛也是有影響的呀!但官方剛發通告:

文物局回應乾陵博物館文物長毛:已從專業角度處理,對文物沒有影響。

微博希望是真的沒有影響,大家有時間就去博物館逛逛吧!不然文物都無聊到要長毛了。

11樓:韓詣深

省上已經要求相關省級文保部門介入,這件事不算啥技術難點,就是溫濕度調控的問題。

這就更反映出平時文保意識的淡薄,平時不念經,等網曝出來了被省上指派專業單位來才知道解決……

12樓:徳沁小木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慾,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13樓:尋天淩寒

文保工作沒做好,導致文物出現了損傷。

可氣的是今天我看見有人說「可愛」,給她科普這是文物保護工作出問題了,對方嘴硬非說正常,還把我拉黑了。

拉黑不拉黑我其實不在乎,但是她不能誤導別人說這是「正常現象」!

不懂就不懂,不是啥大事!誰都有不懂的東西。

但是誤導別的不懂的人就是錯了!文物「長毛」一點也不可愛!

詳細的考古業內人士說得比我好,也比我更懂,我就不多說了。

文物科普,任重道遠

一、陶器病害型別及定義

1. 龜裂:外層表面微小網狀開裂的現象。

2. 起翹:外層區域性脫離其附著體,但脫離區域的部分邊緣仍與其附著體相連的現象。

3. 空鼓:外層區域性脫離其附著體,但脫離區域周邊仍與其附著體連線的現象。

4. 脫落:部分或全部外層完全脫離其附著體的現象。

5. 變色:顏料色相變化的現象(針對彩繪陶器或彩陶)。

6. 剝落:陶胎表面區域性呈片狀脫落,但未造成器物結構完整性破壞的現象。

7. 殘斷:陶胎斷裂造成器物結構完整性破壞的現象。

8. 變形:陶胎在高溫、外力等作用下發生形體改變的現象。

9. 泥土附著物:附著於陶質文物表面,影響器物外貌的泥土。

10. 硬結物:附著於陶質文物表面,影響器物外貌的較堅硬的鈣、鎂、鋇、鐵等鹽類沉積物。

11. 結晶鹽:在陶質文物表面析出,形成結晶影響器物外貌的可溶鹽。

……(未摘取全部,實際上還有)

畫重點:結晶鹽:在陶質文物表面析出,形成結晶影響器物外貌的可溶鹽。

14樓:酒精少年Alex

偏題回答,雖然文物長毛這件事確實不好,不過不得不說,長了毛的文物竟然有些可愛。

其實大大小小也去過不少博物館了,感覺在藏品身上總能看到不一樣的萌點。

就比如我在大英博物館拍到的這些藏品,簡直戳中了可愛多基因,上圖:

再比如去年去的蘭州,在博物館看馬踏飛燕,親眼看到了這叫網紅藏品的喜人角度,上圖:

有了解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的?

貓大咪 我就是學這個專業的,畢業後陰差陽錯或者說運氣不錯的進入了一所高校博物館,但是目前工作做的事情和所學其實關係很小。因為目前博物館行業現狀是80 都是歷史類博物館,所以在課程設定上,歷史學 考古學 文物博物館經常混在一起,陳紅京老師2011年還專門寫文章辨析這個事情。然並卯。所以很多學博物館專業...

在博物館修文物是什麼樣的感覺?

蘇州藝術志 吳中博物館95後的文物保護修復師自比 赤腳醫生 不是說技術不好,而是在博物館的日常文物保護和修復中,要求做到 應時治病 定期體檢 平時養生 文物攝影攝像室是文物工作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陣地。對文物進行攝影攝像和三維文物掃瞄等文物基礎資訊採集工作完畢後,才能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結構 成分檢測和病...

跨專業考研文物與博物館學入手?

saki zhihu.com question 56404657 answer 149312183。文博涉及的面非常廣,不是大家所看到的專業名字只有 博物館 就可以概括的。它非常巨集大,自學比較困難。最好是系統地和學校學習。故宮都想去,進去是真的難。其實,想要進心目中所熱愛的地方都很難。理想和現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