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說人生欲成大事,需破除心中哪三種賊?

時間 2021-06-12 10:14:16

1樓:雷曼狂狂迷

還真不能破。

沒有焦慮,就沒有了機敏;

沒有慾望,就沒有了動力;

沒有猶豫,就沒有了冷靜。

凡事要麼全戒,要麼全得,這種思想本身就不可取。

2樓:銘心踐性

這樣去做,一來可以安自己的心,讓自己不那麼痛苦。二來可以廣施善緣,利益更多眾生。三來可以消除冤親仇恨,減少自己前行道路中的羈絆。

要學會驅除自己內心多餘的執念和慾望,讓生活簡單一點,快樂一點。

懺悔過去的同時,也要學會放下過去。從這一刻開始你新的人生。

過往如雲煙,就算你努力的去回想,也是片段的,不完整的,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無法再來一次,但可以改變現在,從現在這一刻開始,做好的自己,就能為未來種下好的開始,從而改變未來,讓未來更加順利一些。

生活看似繁瑣,其實也非常簡單。之所以繁瑣,是我們自己把它給複雜化了。要學會捨去,特別是不該我們擁有的,不能擁有的都要統統的捨去,執著不捨只會給我們帶來痛苦,並牽引著我們走向錯誤的方向,步入無法回頭的深淵。

一切惡行皆由執念而起,放不下又拿不起,強求只會害人害己。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而不覺。就比如我們行走在充滿危機的道路之上,卻看不到危險的存在;吃著美麗的蘑菇,卻不知道蘑菇有毒;想去抓住漂亮的玫瑰,卻不知道玫瑰有刺。被表象所吸引,只會傷害自己。

現在能明白自己的錯,並且願意去懺悔改變,一切都不遲。在未來也是可以開始新的人生。要改變自己的過往錯誤的思維方式,改變自己的錯誤的婚姻觀,人生觀。

重新開始自己的未來,一切都會朝好的放下發展。

曾經所失去的,也會因為你的改變,而慢慢一一擁有。曾經的痛苦,也會因為你的修持,而一一消除。

3樓:StefanieLaw

坐中靜,破焦慮之賊;舍中得,破慾望之賊;事上練,破猶豫之賊,三賊皆破,則萬事可成。

焦慮的時候就靜坐,索性什麼都不做,世界並不會因此變得更糟糕。

越想擁有某樣東西越要保持距離,沉迷會讓人傾覆,遠離反而能成就人生。貪欲毀人,你眼裡的寶,可能就是致命的毒藥。

做事猶豫不決,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那就埋頭做事,做好眼下手頭的工作,在做事的過程中磨練心性,增長智慧型,結果自然向著好的一面發展。

王陽明說的「狂者胸次」是什麼意思?

敬一山 這是王陽明偏晚年的時候說的。具體的語境是,王問他的學生,為什麼越到後來世人對他的質疑越多。學生回答了幾個理由,比如別人羨慕嫉妒恨,別人不懂他的學問等等。王陽明自己說出他的乙個重要思考 以前他還有些鄉愿,就是會掩藏自己迎合世人,但現在他信得良知真是真非,也就不遮遮掩掩,做的個狂者的胸次,就算天...

《傳習錄》中,王陽明說去人欲才能學到知識?

這部分內容出自 傳習錄 門人薛侃錄 原文是 希淵問 聖人可學而至。然伯夷伊尹於孔子,才力終不同。其同謂之聖者安在 先生曰,聖人之所以為聖,只是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欲之雜。猶精金之所以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無銅鉛之雜也。人到純乎天理方是聖。金到足色方是精。然聖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猶金之分兩有輕重。堯...

王陽明說的不對,良知知道什麼是善惡沒錯,但良知能知道什麼是對錯嗎?

你這問題問的就說明你沒讀懂王陽明,世間哪來的對錯,對錯都是相對的,孟子伸手救溺水嫂嫂就是乙個很好的例子,在當時道德上面,男女授受不親,但是從良知來說,這是善事,伸手是為了救人,就不考慮那人是男是女是惡是好。古代女的不裹小腳大家都認為是錯的,現在社會卻認為不裹小腳是對的。所以王陽明很高深,不講究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