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這首詩?

時間 2021-06-09 23:22:47

1樓:葉色溫柔

穀雨:穀雨春意陳,楊花落繽紛。小池積青色,蛙聲正濃醇。

寫暮春小詩,景色堆積,趣味略少,彷彿沒寫完的感覺,換個韻試了下。

穀雨:穀雨春意老,楊花繽紛窕。小池積青色,蛙聲正儂好。

2樓:ManInNet

原文:《穀雨》:穀雨春意陳,楊花落繽紛。小池積青色,蛙聲正濃醇。

穀雨,春季的最後乙個節氣,描寫穀雨時節小景。化成白話文,大約是:

春天即將過去,遺留的春意漸淡,楊花也紛紛飄落,小池邊上藏著水藻,顯出青綠,同時,響起了蛙聲,令人心曠神怡。

只論字詞,"陳",是想表示"舊"還是表示"展示"? 落繽紛,用繽紛形容花落,有點奇怪,改為紛紛如何? 小池積青色,建議用藏會比較好一點。

通常用濃、醇,是表示口鼻的感覺,形容茶酒之類,聲音用醇就很奇怪。

我稍作小改,以供參考:

《穀雨》春雨不留痕,楊花落紛紛。小池藏青色,蛙聲耳邊聞。

3樓:醜橘子

1.平仄錯誤較多;

2.不押韻。陳和醇是十一真的韻,紛是十二文的韻,這是兩個韻,不要按現代漢語拼音來押韻,當然,這是次要的,但前提是真有特別好的句子,可以不拘泥韻律。

3.最重要的,四句詩,要有起承轉合,第一句起,第二句承接前一句,第三句要轉,不能接著前兩句寫了,第四句合,概括出要表達的意思。比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四句就是起承轉合的典範。

然後我給你修改一下後兩句,前兩句的平仄韻律我就不改了,後兩句新寫的我按照十二文的韻,平仄也寫對:

穀雨春意陳,楊花落繽紛。

荷鋤新隴上,無忘早耕耘。

平仄韻律沒問題,然後把你原詩簡單寫景色,改成了寫景後借景色勸人們要珍惜時光。立意就昇華了。

4樓:只愛後來的她

世間上沒有什麼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我認為很好,借助植物的靈性來烘托出詩歌的主題,而且借用植物來表達兩個人之間的情誼,是乙個值得稱讚的寫作手法,如果個別詞語在稍加修飾就更好了~

5樓:

四句沒有起伏這也算不上大毛病,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也是四句全寫景,但是杜甫句子寫得太好了。

第一句的陳字,是形容雨像陳年老酒一樣的意思嗎?有些牽強,顯得尬,顯得語感不大好,這是初寫詩大家都會有的毛病,其實每句都挺尬的,主要是語感問題。陳是怎麼陳?

讀者感受不到;青澀是怎麼青澀呢?只有青字沾邊;濃醇是形容蛙鳴一片,起伏不斷嗎?或者蛙聲醉人?

整首太主觀,就好像題主只說自己多麼開心或者不開心,但題主為什麼開心或者不開心,讀者完全體會不到啊,只不過濃醇倒是與第一句的陳字呼應上了。

最終還是語感問題。

6樓:煙雨塵

第一句起的蠻好,但是後面三句一直在走下坡,最後的一句很稀鬆平常,沒有任何驚豔之感。其實絕句跟律詩不一樣,短小精悍,最後一定要收的讓人眼前一亮。有一點功底,希望你能繼續堅持創作。

具體的你可以看一下,我寫的,點進主頁就能找到。

7樓:刻薄過客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

兩個「難」字,第乙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裡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捨、痛苦得難以禁受。

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重複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迴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在「別易會難得」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著暮春景物,當然更使她悲懷難遣。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

「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次句不僅象徵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徵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於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乾」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

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於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儘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裡,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

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迴圈,難以求其端緒;又彷彿組成乙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乙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了如此複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

「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裡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

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裡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

《無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是。

「蠟炬成灰淚始乾」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幹」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複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複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五六句轉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上句寫自己,次句想象對方。

「雲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於鬢髮脫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裡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雲鬢改」而愁苦,並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

自己於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鬱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著痛苦而執著的心曲。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痛苦。他揣想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常常吟詩遣懷,但是愁懷深重,無從排遣,所以愈發感到環境淒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隨之更趨暗淡。月下的色調是冷色調,「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淒涼之感。

「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於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於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覆表現著融貫全詩的複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複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詩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作中發現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作的薰陶和啟發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鑑。但是他並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脫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造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與他對於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8樓:H.費泊然

穀雨是四月正當年,立夏才是春意「陳」,立夏是五月份了,其實也算是末尾吧。

楊花也就是柳絮,剛開始飄,先不說「繽紛」是指的多樣吧,就剛開始就繽紛了有點離譜吧。

最後一句,蛙聲正濃醇,那要麼是下雨要麼是夏天,咋個春天就開始了?

穀雨春尚在,

楊花掩青苔。

小池積青色,(我個人覺得這個色比澀好點)

曜日喜新麥。

最後一句我還糾結了一會兒,腦補了一下春天結束的樣子,反正我覺得寫詩嘛,總該有個靈魂,靈魂本身離不開人,雖然三四句不咋搭嘎吧,但是還湊合。

想寫青蛙來著,主要是想了一下,春天青蛙屬實不咋叫,也就稀稀拉拉的,寫起來也沒意思。

不行,我還得改一下,二三句都是青苔有點多餘了,我給你把青蛙加到三裡面把。

穀雨春尚在,

楊花掩青苔。

蛙聲初驚夏,

曜日喜新麥。

我舒坦了好兄弟。

還是不行,青麥感覺比新麥好,但是第二句又帶上了,我再想想。。。。

穀雨春尚在,

楊花掩舊苔。

蛙聲初驚夏,

曜日喜青麥。

好嘞,又舒坦一遍。

9樓:留晚照

我覺得題主文學修養在我之上,我只能說略提愚見,且推且敲。

穀雨春意陳,這裡面我不喜歡陳這個字,有點陳舊的感覺,和穀雨春色不合。不如用:穀雨春意澄

之後的三句,強行最求格律,意境上差了一點點。

大概就是這樣,希望這首詩可以越改越好。

10樓:獅城一燈

這是一首很清新的小詩,寫春夏之交的場景。穀雨、楊花、池塘、蛙聲勾勒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尤其喜歡第三句,用」青澀「來寫春末池塘裡的青苔,是很生動的描寫。

可能在用詞上還可以斟酌一下。

題主用」陳「來形容穀雨時節的春意,用」濃醇「來形容蛙聲,是想寫出春酣似酒的感覺麼?想法很不錯。但「濃醇」原指酒的濃香,形容聲音有點怪怪的;「陳」原指存放多年的酒,形容晚春的春意也有點不搭。

或許通感的點可以再斟酌一下。

「楊花落繽紛」問題更大一些。想想《桃花源記》裡的「落英繽紛」是什麼感覺?這是一種有靜態感的飄落。

風不能大,至多是微風,花瓣也是有質量的感覺。所以「繽紛」用來形容柳絮問題很大。柳絮質量很輕,風一吹漫天飛舞。

以前在北方的時候,柳絮都能飛到家裡來。所以古人形容柳絮一般都用「飛」。如韓愈「楊樹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如蘇軾「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所以這句的描寫要再想一下。

能否客觀評價這首詩

武漢老樹 世界在霧中,你也在霧中,少年的迷茫可以理解。霧會散,前路也會清晰。詩通過景表達自我,有詩意。作為乙個初中生已不錯了,不足顯拖沓,語言不夠生動自然,還需修練。望繼續努力! 正則兮 追求形式的話,切記勿要生硬 例如同一句話在詩中反覆出現,沒有回環美的話,也是要具有吟誦性質的,或者能在意義上起到...

如何評價我這首詩?

伊言若 並不好,首先如果你想創作一首古詩詞的話建議先打好聲律基礎,平仄格律以及押韻的規則是基本功,不可不學。意象堆砌得太直白,不夠餘味,而且遣詞造句多有拖沓,不夠凝練。雖然能讓人看出意境的雛形,但火候明顯差得多。恕我直言,這個水平還不算入門,建議您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學起,不要貿然試作。 讓她三分明月...

如何評價這首詩(無格律)?

何問餘 什麼叫無格律阿,直接叫古體不就好了。整體來說,這首詩做得最好的一點就是動作的延續性,獨顧窗外 披衣出門 還視身邊 遠望。詩整隨詩中人的視線轉移情感也逐步推移,雖然題主在情感和動作的推移上缺少起伏,缺少更深層次的聯絡性和互動性。但整個動作過程也算自然得意。動作的延續性很自然賦予了意向的動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