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總是迴避孩子提出的類似「我是誰」,「人活著的意義」這一類的問題?

時間 2021-06-09 02:07:23

1樓:若水三千

1.因為目前很多父母自身的文化積累和教育背景不夠,所以無法回答此類純哲學問題。2.有些父母可能不希望孩子過早鑽進此類問題。

2樓:1983zoe

首先,這些問題屬於哲學的範疇,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認真思考並能夠回答出來。而父母都相當在乎自己的權威性,所以他們拒絕回答,然後還會覺得問問題的孩子是有問題的。這是一種人性的必然,隱藏起自己的無知只有乙個辦法就是說對方無知。

其次,這些問題真的非常好。希望你自己可以認真思考並給自己答案。我的一點看法:

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生命是神聖的,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命。好好體驗當下,你的所有體會都是自己的財富。

3樓:南北

個人認為他們覺得孩子沒必要思考這種哲學問題。當孩子思考這些而不是學習這項他們覺得重要的事情的時候,孩子就有問題了。

說白了,他們不把這個問題當問題。把孩子提的問題當做兒戲而已。

其實想回答,還是可以有很多種類的回答。只不過沒有把孩子當朋友認真思考。

4樓:名揚

這個問題其實是我們人都會經歷的問題,是我們人生經歷的一部分,是對宇宙萬物的幻想,天馬星空的想象,作為家長不必迴避的,也不必覺得奇怪,能夠解答就盡力解答就好,沒有必要逃避的。

5樓:hope

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或者他們根本沒像過。

我曾有一段時間也被這種問題困惑很久,學習狀態很不正常。後來我們老師和我談話,講到這個問題 ,我們老師說這種問題沒有答案,不僅是你在想這個問題,大家都會想。從古至今,稍微有一些文化的人都或多或少思考過這個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如果你已經上了高中,應該學過《蘭亭集序》,王羲之寫到: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大概就是說人生真是短暫啊,人既然一下子就沒了,豈不是很沒有意思嗎,豈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嗎?

而他最後思考出來的結果是: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也就是說,想那些生死啊,壽命長短啊,其實才是真的沒意思,要珍惜的是現在,是現實中的每件事。

但是這當然不算是答案,只是想到最後不想了,好好珍惜現實。

而父母們為什麼不回答這個問題?從題主的經歷來看,你父母可能是沒有想過這種問題的吧。不是沒個人都會想這些終極問題,他們只要過好自己平平淡淡的每一天,充足而有意義。

所以當你問出乙個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當然要覺得你奇怪了。

(對《蘭亭集序》的部分解釋,沒有直接按翻譯,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為什麼父母總是喜歡老師一類的工作?

雲岫 人年小時總是對未知充滿嚮往,認為未來無所不能。當然這也是真理。真正踏入社會才發現世情艱深,處處掣肘,能一展抱負之人,無一不是吃著苦中苦,揹著難上難過來的。比上學可苦難的多,遠沒有年輕人想的那樣美好。為人父母的更是早就被工作家庭搓磨的身心俱疲,早沒了雄心壯志,認為平平淡淡才是真了。人人都希望自己...

為什麼父母總是逼孩子當老師?

叮咚 以前我也不喜歡老師這個職業,特別是在我高中畢業填志願的時候,師範專業是第乙個被排除的,因為小學初中高中讀過來知道老師的不容易。小學還行,小朋友都乖,初中的孩子們開始調皮了,高中教學任務重,有點累。現在學了醫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假期後才追悔莫及,老師那點累再累不還有個寒暑假嗎,有什麼累是假期不能彌補...

為什麼父母總是不考慮我們孩子的感受?

倪振源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可以被父母傾聽或者尊重,而且這對乙個人的身心發展也很重要。長期忽視或者侵犯孩子的感受,會導致孩子發展的問題以及社會適應問題,通常表現在情緒調節,自尊調節,以及人際交往上。可惜的是,很多父母由於他們自己沒有被他們的父母所傾聽和尊重,他們自然也沒有學會照顧到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