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 茶,重真香,貴甘潤,忌苦澀。為什麼還有不苦不澀不是茶之說?

時間 2021-06-08 04:02:54

1樓:一片散落的葉子

這是相對的,茶葉裡面三大成分:氨基酸~口感體現甜,茶多酚~口感體現射澀,咖啡鹼~口感體現苦。如果氨基酸佔比高,那你喝的時候就不會感覺這麼苦澀咯

2樓:設計太抖

關於不苦不澀不是茶這個說法個人認為是片面的,不能說它錯,更不能說它對。

首先如果乙個茶沒有苦澀,可能說明這個茶的原料內含物質不夠豐富,或者茶葉等級比較粗老,但也不能完全說明這個茶不好,因為不同茶葉的製作工藝、原料等級需求是不同的,有些茶經過發酵後可能苦澀味會相對變弱。

如果乙個茶苦澀味明顯,也不能證明茶就是好茶。茶葉中的苦澀味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種,一種是入口苦澀,但可以快速化開,達到生津回甘迅速的苦澀,這種現象說明茶葉本身是優質的;如果入口苦澀不化,這種可能就是原料本身或者是工藝上存在問題,茶自然也有問題了。

3樓:婁自田

《大觀茶論》說,夫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

香:香氣。

甘:鮮爽美味,回韻悠長。

重:滋味濃醇厚重。

滑:茶湯順滑。

大觀茶論的這個說法,到今天都可以作為一款好茶的極高評價。

相反,「不苦不澀不是茶」的說法,不知從何說起,是誰說的。茶葉苦會帶來回甘,茶葉澀會帶來生津,不苦不澀的茶,既不能帶來回甘,也不會帶來生津,能算是一款好茶麼?現在的人,沒有回甘,就加糖,美其名曰:

甜!但回甘和甜是一回事麼?所以,苦和澀都是茶葉好喝的必備條件,但不是完全條件,如果苦、澀不化,長久苦澀,這樣的茶好喝麼?

顯然是不好喝的。

4樓:笙簫不止於明鏡

按照時間來理解古文中的茶泛指綠茶口感是甘甜居多的,現代開發的茶在宣傳上當然要突出自己的差異化特色才能吸引大眾的關注。所以兩者並不矛盾,新鮮事物每天都有。

5樓:茗一一

這個就要從茶葉內含物質來說了,為何苦,是因為茶葉中的丹寧引起的。為何澀,是因為茶葉中多酚類物質兒茶素引起的。所以說不苦不澀不是茶。

苦固而能活,澀後即為甘。同時喝茶也講境界,正如人生入境,化境,出境三重境界。茶也有三境,因香而往,因神而駐,因韻而留。

境界需要修為,所謂修為即是修行在個人,人無滿足,靈魂需要信仰。喝茶一口是苦,含在嘴裡,到苦死你地步,苦到死去才能活過來啊。從而在茶事中體悟人生,修行自己。

圖為蘇州藝術集,一眾愛茶人士聚集在這裡,品一口甘潤,賞一口幽香,最美還是茶滋味。

6樓:徐璐

不苦不澀不是茶是真理,重真香,貴甘潤,只是對比來說的,沒有誰敢說三四萬一公斤的冰島古樹燜泡五分鐘不會出現苦澀,只是相對來說的

7樓:洞庭東山農產品

其實很多商家往往愛拿「不苦不澀不成茶」來為自己的茶葉苦澀做辯護,其實這是不對的。好茶的苦澀感,要麼不強,要麼很快就化了,而不會久久地停留在口腔。依我看,「不苦不澀不是茶」,對嗎?

對。但如果說「越苦澀越是好茶」,那就錯啦。

8樓:

以前有次搞培訓,有個學員就問,是否,人生如茶,先苦後甜!

我的回答是,因為你還是太窮,沒有喝過好的茶葉,好茶葉是不苦不澀的。

同樣的道理,說不苦不澀不是茶的,都是太窮啦

9樓:王莉莉

對於「甘潤」個人理解,以武夷岩茶為例是:30%的苦+50%的鮮甜+10%的酸+10%的澀,如此鮮甜可包容苦澀達到滋味的平衡,同時「甘潤」帶有對食物質地的感受,指口腔的觸覺。直接表現為「苦澀」是味感失衡,理解為類似70%的苦澀+30%的鮮甜感,苦澀外露藏不住。

不苦不澀只有鮮甜的是蜜糖水,而茶是一類有苦味基礎的飲料,味感層次多,複雜豐富,正因如此茶才有強烈的吸引力。所以「甘潤」的複雜只能用「甘潤」來表示,要替換成其他的詞來說明就要從基礎味覺和口腔觸覺上疊加來說明。

同樣有意思的是「重真香」,最基礎的要求是不新增其他香料,更高一點的要求是辨識茶香裡容易迷惑人的,易於記憶的「偽香」,例如「臭青味」,「發酵味」,「烘烤味」等等。最終找到茶本身發展出來的香味,優雅的,如蘭似桂。這也可以說是對茶審美的不同階段。

10樓:特別內向

利益宣告:本人開茶廠,同時是茶商,只做政和白茶。

不苦不澀還是相對來說的,前面的也有說到了,平衡度。

不僅是苦和澀,苦、澀、鮮、甜,都要達到乙個平衡,才是一款好茶,所以說不苦不澀不是茶是相對來說的。

少了苦澀,難免讓人覺得茶味淡薄。所以平衡度很重要,苦與澀在茶湯中是否能夠協調,在增強茶味的基礎上,又不會長時間占領口腔。短時間苦澀能夠化開,化苦為甘,基本就是一杯好茶了。

如果一款茶只有甜,比如新工藝白茶,入口既是焦糖香甜,怎麼說呢?不能說不好,至少對於白茶入門級的朋友非常適合。但是對於老茶客來說,總會感覺少點什麼。

11樓:藏在樹洞裡的貓

前言來自於明代屠隆的著作《茶說》

「貴甘潤,不貴苦澀」,貴可以理解為重視之意,帶有個人程度性的偏好。此處是說虎丘所產的松蘿甘潤鮮甜,無苦澀之味。作者以此為美,重茶之鮮香甘潤,以茶之香掩之苦澀。

但天下茶葉不可一以概之,茶亦有品種之分、季節採摘之別、產地之差,種種因素皆可影響茶之口感層次。有些茶葉一經沖泡鮮香四溢毫無苦澀口感,有些茶葉入口先是淡淡的苦澀之感開啟你的味蕾隨後是鋪面而來的香甜口感。

個人認為,不苦不澀不是茶不是乙個陳述句,而是乙個感嘆程度句。劣等的茶葉無香無味如嚼蠟,真正的茶葉又苦又澀亦是又香又甜也!

12樓:張子韓

茶,重真(臻)香,貴,貴甘田,潤五臟,忌生苦,忌青澀。特指新茶少喝或者不喝。然後苦澀是茶的本味,原本的味道,連原本的味道都沒有的茶自然不能稱之為茶(新茶更顯苦澀,老茶少苦澀)。

13樓:健茶人

中國是最早發現與利用茶葉的國家。從神農嘗百草治毒,從生煮羹飲,到餅茶散茶,從綠茶到多種茶類從手工操作到機械化製茶,期間經歷了複雜的變革。我們經歷了從不苦不澀的不是茶,到現在各式各樣的茶飲料。

如果沒有經過這些茶葉製作工藝,茶葉本來就是又苦又澀,但是感受到苦澀之同時也能感受它最貼近自然,純真的面貌。苦澀之後才會有回甘,生津。唯有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苦盡甘來,

生茶為何比熟茶貴?

口冢 熟茶發酵會有一定的原料損失變成老茶頭那一類廢品,幾萬一公斤的茶葉拿來做熟茶,損失百分之十都不得了了,所以一般不會拿好的原料做熟茶,所以看起來自然生茶貴,畢竟好的原料都拿去做生茶了.當然這也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不同產地的生茶風格各異,口感甚至會因為年份和倉儲而發生改變,熟茶在這方面確實口味比較單...

為什麼明前茶特別貴?

啊巴啊巴 明前茶是中國長江流域江南茶區按節氣對不同階段春茶的稱呼。明前茶 是清明節前採製的茶葉,明前茶細嫩品質好,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所以又有 明前茶,貴如金 之說。穀雨後立夏前的茶葉一般...

脾虛濕氣重喝什麼茶?

嘉小春 茶不是藥,真要治病是治不了的,如果是有啥疾病,建議題主還是找醫生看!如果要是想喝點茶試試,就建議紅茶或者普洱熟茶,都是發酵過溫性的茶。中醫上講,普洱熟茶是有一定的藥理的。清朝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是中國清代具有重要影響的藥學典籍,該文獻提到了兩種型別的 普洱茶 即普洱茶膏和普洱團茶,並強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