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書越多,就會覺得沒有什麼是對的?

時間 2021-06-08 03:04:36

1樓:豬豬

對於同乙個問題,站在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視角,就會有不同的答案,人生觀,價值觀的轉變也會導致不同評判標準。讀書越多,對這個社會的理解也會越多,越會覺得很多事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我現在覺得,可以理解,可以包容,但是涉及大是大非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乙個定見,可以說是原則,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它會告訴你對錯。

2樓:扛把子悅

世界很神秘,人類正在進入王國維的第二境界!1+1等於2大學之前都是真理,可繼續研究數學領悟,你會想為什麼1+1等於2,又該如何去證明呢?

3樓:昆妮

因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原本就沒人知道絕對的對錯。

與其說「覺得沒有什麼是對的」,不如說,你「無法判斷哪個觀點更接近真相」。

你讀的書看到的觀點,都只是別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他們一定都正確嗎?未必。可能沒有乙個人是正確的。

就像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模型,背後的邏輯永遠只會告訴你,哪乙個答案最接近你要的問題,並給出乙個匹配度的百分比,卻永遠不會給出非黑即白的對或錯。

同理,你看的書和觀點越多,情報越多,判斷一件事就越困難,憑你的知識儲備,也許無法輕易判斷哪個更接近真相。所以在你看來,「沒有什麼是對的」。

4樓:墨墨

有一句話說,當你手上只有一把錘子的時候,你看見的就都是釘子。

因為你不閱讀,你看到的世界就只有一面,非黑即白,非錯及對。

但是當你讀了很多書的時候你才發現,這世界很多事情是沒有對錯的,也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當你從不同的維度去衡量,你會得到很多完全不同但都是正確的答案。

5樓:新羅布泊

你的感覺是對的,本來社會間的對與錯之間是有很長一段灰度的,我們的文化太多的非此即彼,不對既錯,嚴重誤導,人性是複雜的,本身不能一概而論。所以你了解這個世界越多,世界就越中性化。

6樓:劉大跑

什麼是對的?什麼又是錯的?

這些判斷對應的標準是什麼?是靠誰來定的?還不是人嗎?

讀書越多,懂得的東西相應來說也會越多。

比如說,辯證觀,辯證的看待這些事情,乙個事情分對錯,利弊,得損之分。

所以,碰到乙個事情之後,往往會從最基本的正反兩面性來思考這個事情,比如說乙個老生常談的例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他失去了馬,但後面又幸運的得到了更多,不以一時的壞而嘆氣,不以一時幸運而沾沾自喜。

我們認為對的東西,只不過是基於我們的判斷理念,我們的事物認識以及我們的選擇價值觀來決定的。

書讀的再多,也是別人寫在書裡的東西,我個人建議更多的還是要去實踐出真知一下,不要一味的被別人的書成文內容給灌腦了

7樓:紅大榮

這很正常,說明你了解的更多了,就像是_井底之蛙_古代的天圓地方_現代的'無限'太空 ,只有了解的越多,才能看到更加廣闊與複雜的社會。

8樓:莉莉瑪琳

我也有過這個階段。我覺得讀書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帶著好奇擴充套件知識面為主的目的開始,讓自己更有談資;第二個階段是發現雲不是雲霧不是霧;最後乙個階段就是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明白了盡信書等於無書,學會了鑑別真正適合自己和自己靈魂切合的書。

9樓:阿無

兄弟,B站有個很好的解答,特別希望你去看看,真的蘊含大道理

【【羅翔】「我想做這樣的人」——5.4給青年朋友的兩點建議-嗶哩嗶哩】https://

b23.tv/Jk63pX

10樓:乙隻無常

什麼是對的?讀很多的書,書裡面也都是作者的見解,那什麼是對的,我覺得只有秉持心底最善良的部分去做的事情,都不能說是錯的,對不對的事情,見仁見智吧,不要自己思考的太複雜

11樓:jasmine

因為同乙個問題,答案A也對,也能自洽或者他恰;答案B也有道理,也能自洽。兩種做法甚至用其他做法的人都能得到比較好的結果。所以沒有絕對的對錯了

12樓:狐梁遊戲說

這些都是流傳較廣的句子,你可以參考一下

1、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

2、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3、俗話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話又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4、俗話說:乙個好漢三個幫;可俗話又說:靠人不如靠己!

5、俗話說: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可俗話又說: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6、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俗話又說: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7、俗話說: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話又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8、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俗話又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9、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可俗話又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10、俗話說:貧賤不能移!可俗話又說:人貧志短,馬瘦毛長!

11、俗話說: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可俗話又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12、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可俗話又說:縱虎歸山,後患無窮!

13、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話又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14、俗話說:邪不壓正;可俗話又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5、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可俗話又說:乙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16、俗話說:人定勝天;可俗話又說:天意難違!

17、俗話說:明人不做暗事;可俗話又說:兵不厭詐!

18、俗話說:百事孝為先;可俗話又說:忠孝不能兩全!

13樓:貓修羅

題主話裡說的,對的,這二字?

什麼是對的?什麼又是錯的?

這些判斷對應的標準是什麼?是靠誰來定的?還不是人嗎?

讀書越多,懂得的東西相應來說也會越多。

比如說,辯證觀,辯證的看待這些事情,乙個事情分對錯,利弊,得損之分。

所以,碰到乙個事情之後,往往會從最基本的正反兩面性來思考這個事情,比如說乙個老生常談的例子,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他失去了馬,但後面又幸運的得到了更多,不以一時的壞而嘆氣,不以一時幸運而沾沾自喜。

我們認為對的東西,只不過是基於我們的判斷理念,我們的事物認識以及我們的選擇價值觀來決定的。

書讀的再多,也是別人寫在書裡的東西,我個人建議更多的還是要去實踐出真知一下,不要一味的被別人的書成文內容給灌腦了。

14樓:范大白羊

讀書越多其實太片面了,其實你越長大就會越發現,沒有所謂的對錯,每個人的見解是不一樣的,順從自己就好,有人三分鐘泡麵,有人三小時煲湯,別人去走捷徑,你就選擇穩紮穩打,選擇不同,做自己就好。

15樓:

我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讀的書還不夠多。但我想發表一下我這個淺薄的人的意見,有些事並不是對錯衡量的,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16樓:村上雲倉

因為這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目前物理世界暫時是恆定的,穩定的。

但是人類世界是隨意的,流動的。

你還需要讀更多的書。

如果你讀的真的夠多了,你就不會這麼問了。

因為世界的最終極的問題,是沒有人有辦法回答的。多半只能靠你自己去思考,然後有乙個只是符合你而不可能符合別人的答案。要是你能得出乙個符合——不要說多數人,哪怕只符合一小部分人的答案,你就可以說是乙個偉大的哲學家了。

17樓:Be Yourself

讀書三境界: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你目前所處的階段);

第三境界:看山仍是山,看山仍是水。

18樓:ZekeGGG666

我們認知的越多,了解的越多。我們的知識邊界就越大, 那麼伴隨的知識盲區就會發現越來越大。「為什麼讀書越多,就會覺得沒有什麼是對的?

」這個問題提出來並不合適,不具有普遍性吧?有質疑世界的人,質疑真理的人也有,這些都是建立在自身價值體系已經構建的基礎上,不是嗎。不然如何論「就會覺得沒有什麼是對的」。

19樓:鴻運相伴

不會呀。讀書多隻會讓你更加通達,更加想得開。蘇軾的例子夠份量吧。當然,與樂天性格也正相關。

如果乙個人讀書越多,越沒主見,讀成書呆子。我只能安慰你一下:兄弟,該跑跑步了!

20樓:哆啦A夢的百寶袋

我知道有個詞叫大智若愚,因為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考慮不同的問題,也可以認知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因為知道不要跟眼界不一樣的爭辯~

21樓:蒸汽配枸杞

兄弟你是走到了十字路口了,恭喜。

其實很多寫書的人自己沒搞清楚什麼是對的,他們寫出來的東西怎麼可能教會你什麼是「真」。

讀書的話,隨手讀,亂讀是很不靠譜的,他們之間各種觀點前後矛盾,錯雜不清,最後越讀越糊塗,你本人也會跟著這些觀點反覆橫跳。

最好的辦法就是讀經典了,不知道讀什麼的時候就記住這一點:讀經過時間考驗的書。

讀經典的目的是在心中樹立一道標尺,雖然不一定對,但這套標尺是被很數人認可的。

你有了標尺,就不存在「讀書多」這個問題了。因為看見過好的就忘不掉了,所以你不會去讀了,實在看不下去。

然後你就要問問自己什麼是對這個問題了,這個問題只能你自己回答。

22樓:向日葵

知識太豐富,乙個觀點否定乙個觀點,想的層面多了,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陷入死迴圈了,就會這樣吧。

老是多角度思考分析問題,就像不同的人對待同乙個問題觀點解決方式不同,小學生認為「1+1=2」就是這樣,科學家會用各種複雜的公式計算去佐證為啥「1+1=2」,就是這個道理吧,站的越高,想的越多吧。

23樓:哈桑swl

因為閱讀並不是去教會你判斷事物的對錯,它帶給你的是去感受、體驗這個世界。當你經過這個過程多次,你會得到乙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這時你會發現事物原本的對錯已經不重要了,你心中的認同才是最重要的。

24樓:笨zhu

舉例說明吧,對於同乙個如下的圓錐體,

如果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就會有完全不同的觀察結果。

上面是我隨便畫出來的(未必畫得對),對於如此簡單的圓錐體,就有多達5種完全不同的觀察結果!更何況,現實中更加複雜的事物呢?

對於同乙個地球,70億人就會有70億個完全不同的觀察結果,而且每個人也都對,也都錯!

因為,所謂的「對「與」錯「,只不過是所觀察的位置不同罷了!

而書上所寫的內容,都只不過是作者自己的觀察結果而已,必然會與讀者的觀察結果有所出入。

所以,讀書不可死記硬背,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現實中靈活運用。

25樓:黃鴻鵬

接受的思維越多,

再不能形成自我認知的基礎,

就會受到動搖。

最典型的可以看一下最近那部電視劇集。

《覺醒年代》那個時候的青年們,

就是在不斷的接受新思想新認知。

不斷的對自我的思考迷茫。

有些先驅們沒辦法接受最終崩潰的事例太多了。

甚至於你可以看一下陳獨秀先生的一生。

也會有觸動。

26樓:QQQ

是的,我也有這種感覺,好像沒有什麼是對的,也沒有什麼是錯的。這讓我想起了那句話,它說這個世界是對等的,你覺得什麼事情是對的,那只不過是你的詮釋,你覺得什麼事情是不對的,那也只不過是你的詮釋。

為什麼人懂得的越多就會變得越沉默?

Vivi 知識結構不同的人,對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當你真正想用言語去說服某個不同的人時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生長環境 知識背景不同的人,有時反倒會引發一些誤解,所謂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所以不如不說吧。 要看是對誰說。如果乙個人不懂裝懂,夸夸奇談,大概率會覺得這個人是sb,與之交流猶如對牛...

為什麼讀的書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無知?

老陳 讀書 這裡指讀好書 讀有用的書,誨淫誨盜無聊消遣錯誤逆天的書不在此例 是攀登人生階梯的過程,攀登的越高,會發現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讀書是積累知識的過程,也是乙個人成長的過程。儘管在讀書中學到很多知識,懂得很多道理,和世界上存在的知識量比較總是很少的一點。通過不斷的學習,也就是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認...

進入乙個行業,為什麼感覺知道的越多就越覺得自己會的越少 本人IT行業新人,兩年經驗 ?

假裝很淡定 兩年還早,我工作快十年了,專職做資料庫超過五年,下午去面試被一家銀行的資料庫高手給鄙視了。沒辦法,別人確實玩得高階,我目前的環境沒有機會玩,所以,我一直覺得工作年頭說明不了問題,你玩的什麼,有沒有機會玩高階東西才是關鍵 不用進入乙個行業,隨著每一年隨著閱歷的增多,接觸到的有意思的人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