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對孟子 對國學的看法?

時間 2021-06-04 22:21:16

1樓:黎行之

1、對第二個觀點,有個故事,大意:東坡看佛印是大便,佛印看東坡是佛。

2、佛印一心修佛,不管看什麼都很會傾向於專注其與佛(性)相關的方面。就好像自帶特定領域的放大鏡的感覺啊。大概是這個意思。

3、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他人,人與自己。三/四類關係。孔孟程朱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確實沒什麼關注。但後兩/三者,應該都有涉及。最後一種,人與自己(的關係)更是根本,是重點……

4、當然也可能是我更關注最後一種關係,非常重視「認識自己」,所以不管看什麼都很容易關注這方面的內容。但至少,不只是人際關係而已。

2樓:徐曉軼

我只是個程式設計師,於儒學我求的是安身立命,所以一向的觀點是夫子之後的儒學可以不看的。

所以王說孟子的話,因我對孟子不熟,所以我不發表意見,但我對清流的態度一向是:

內聖到底能不能開出外王? - 知乎

人人都在爭奪所謂的道德制高點,某人的某言某事有點問題->其人道德有問題->其人所有的言行自然都有問題,這就是清流的邏輯,如此的內聖還能有什麼外王,這也是為什麼說清流誤國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王的評價有一點有失公道:傳統中國是以道德倫理來進行治理,但當代是法治原則。所以王有以今日之是非昨日之是的傾向。

至於第二個觀點,嗯,說句實在話,儒者是需積極進取的,就當下,除了專業研究之外,如果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東西,積極進取應該是努力專研專業吧、努力踐行自己的仁道理想吧。現在已經不需要用道德倫理來進行社會治理了,人際也都是高流動的半陌生人了,有必要費心費力的琢磨什麼心性嗎?遵守公德、遵守法律,把精力騰出來努力工作、努力學習,然後每天反省下就夠了

王小波曾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寫到,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要學更多真要繼續一聲不吭?

王小波這裡的說的 話語 和 沉默 表面上是行為,實際上指的是人群。他說的很明白,話語即權力。話語 指的是參與權力圈子的人,沉默 指的是主動排斥權力或被權力無視或排斥的人。他濃墨重彩地講述 沉默的人最終沒有吃另乙個人的耳朵,因而人性尚存 的故事,用意也是在這裡,意思是大眾終歸是人性尚存的,這還是一片有...

王小波在沉默大多數裡面講到的思維樂趣指的是什麼?這種樂趣是種什麼樂趣 是怎麼獲得的呢?

HoldOn 這個問題恰好我也想過,並且從原文中找到了一些答案。現在就把它們就貼出來 王小波在 思維的樂趣 中指的思維樂趣是什麼?1 大智者的思想與著述 羅素 牛頓 莎士比亞,他們的思想和著述可以使我們免於這種痛苦 2 與同行交流 我個人認為,對於乙個學者來說,能夠和同行交流,是一種起碼的樂趣。3 ...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提到,他反對單一的價值判斷。那麼能否說,他也秉承了一種單一的價值判斷,即多元?

哥哥愛 萬能的上帝與無知的人類,兩者不包容,不對立。怎麼稱呼那些所謂的無神論者,但心底還是對一些靈異會犯怵的人呢。給人貼標籤是很容易得出判斷和結論,但要怎麼給薛丁格的那只喵貼狀態呢?是與不是的合集就是全集?貓的描述 是狗,不是狗 王小波討厭的大概是 沒有多種可能性 非此即彼的世界 歐公尺茄風投 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