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是什麼?

時間 2021-06-03 19:11:27

1樓:

問得抽象,要答也只好模糊。

一、古音韻,國學深坑,非二三句能說清楚。低門檻,冷板凳,三五年可成氣候。推薦王力漢語音韻學入門啃。

二、藝術作品的風格,特色。擬答:以傳統為基調,融合歷史文化與人文元素為顯性特徵的創作作品,不是山寨,模仿,是對傳統的昇華和再造。貌似現代建築設計、裝飾藝術等蠻流行。

2樓:

廣義上來說就是古人寫詩詞所押的韻,上至詩經楚辭,下至明清詩詞,其中押的韻,都可以說是古韻。

不過現在主要指當今近體詩與詞的創作中,依照《平水韻》與《詞林正韻》中的規定所押的韻。相對而言的是今韻,一般指中華詩詞學會所編的《中華新韻》。

先說《平水韻》

自隋起,有隋代陸法言編寫的韻書《切韻》,玄宗時孫愐所編《唐韻》,北宋彭年、丘雍編修的韻書《廣韻》等,《切韻》為唐初所定官韻,《唐韻》為《切韻》增訂本,玄宗後廣泛應用,而《廣韻》為北宋初期所修官韻。

時人詩詞創作,多用上述韻書,但因韻部過多,以致韻部過窄,如《唐韻》就有206個韻部,又因科舉需作詩賦,所以唐朝規定了有些韻部可以同用,即實際上只有112個韻部。而到了宋,《唐韻》增刪修補改稱《廣韻》,亦206韻部,又在《唐韻》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定韻部的同用,因而實際上只有108個韻部。而到宋末,山西平水人劉淵(一說王文鬱)所編《平水韻》中索性泯滅了206韻部的痕跡,直接把同用的韻合併起來,又合併了幾個韻部,剩下了106個韻部。

而這106韻即作為詩韻一直沿用至今,《平水韻》也成為近體詩寫作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韻書。

所以一般近體詩創作中所謂古韻,指的就是《平水韻》一書所記的韻部。

再說《詞林正韻》

詩莊詞媚,詞在唐宋,雖然不斷被推尊被士大夫接受,但總體來說還是難登大雅之堂,詩為唐科舉所用後便一直有官方韻書規定其押韻,而詞自民間誕生,時人並沒有乙個嚴格的押韻準則,詞的押韻便有了很強的主觀性,唐時文人因《唐韻》深入人心,寫詞多依《唐韻》,五代後逐漸寬泛,直至宋代,創作詞時所用韻多是糅合詩韻,方音,詞人個人用韻習慣而成的。這就使得詞韻出現用韻混亂的現象。南宋朱敦儒曾試擬詞韻,但未能流行,後來也佚失了。

至於明清,小學發達,音韻方面更為突出,關於詞韻的研究繁多,如沈謙《詞韻略》、仲恆《詞韻》等韻書逐漸出現,《詞林正韻》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編纂出來的,《詞林正韻》沿襲沈謙《詞韻略》,採用傳統詩韻韻目,根據詞的實際用韻情況分部,沿用仲恆《詞韻》的十九部分法,依據《集韻》兼《廣韻》,重新整理韻部的合併葉韻狀況,以平上去聲十四部兼入聲五部,為十九韻部。《詞林正韻》自刻流傳以後, 又由王鵬運收入《四印齋所刻詞》作為附錄, 自此填詞者奉為詞韻標準。

但《詞林正韻》畢竟是以詩韻衡詞韻,難以考量宋人當時的創作環境,對於詞韻中雜用方音,用韻太寬,葉韻等問題無法很好的總結歸納。由此出現了不少宋時名家詞作反不合《詞林正韻》的現象。

如晏幾道《采桑子》:

花前獨佔春風早,長愛江梅。秀豔清杯。芳意先愁鳳管催。

尋香已落閒人後,此恨難裁。更晚須來。卻恐初開勝未開。

「梅」、「杯」、「催」同屬第三部,「裁」、「來」、「開」同屬第五部。(不同韻部不能押韻)

又如姜夔《淒涼犯》

綠楊巷陌,秋風起,邊城一片離索。馬嘶漸遠,人歸甚處,戍樓吹角。情懷正惡,更蓑草、寒煙淡薄。似當時、將軍部曲,迤邐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攜歌,晚花行樂。舊遊在否,想如今、翠凋紅落。漫寫羊裙,等新雁、來時繫著。怕匆匆、不肯寄與,誤後約。

「陌」屬十七部,「曲」屬十五部,其餘韻字,「索」、「角」、「惡」、「薄」、「漠」、「樂」、「落」、「著」、「約」同屬十六部。

如此例子仍有不少,不一一枚舉。

由此我們可知以下三點:

一、 唐宋人寫詞並無專用韻書,押韻具有很強的主觀性。

二、 《詞林正韻》為清人所著,是如今填詞專用韻書

三、 《詞林正韻》並不能很好的歸納再現唐宋人填詞用韻的情況,仍有不少問題。

得知以上三點,卻苦於目前也沒有可以完全梳理歸納唐宋其時填詞用韻的書,編寫難度也應極大,因為詞人用韻基本都有融入鄉音,不同鄉音又有不同的葉韻情況,很難統一。因而再沒有更完善的韻書出來之前,《詞林正韻》仍對於填詞仍然具有指導性。

所謂古韻和今韻,除去語音不同造成的韻部劃分差異,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於入聲字,入聲是古漢語的四聲之一,平仄中的三個仄調之一。其韻尾由三種不同的塞音韻尾[-p],[-t],[-k]構成,讀音短促,一發即收 。自南朝沈約編寫四聲譜正式界定四聲,入聲就有了較為明確的定義,並在唐宋時作為區別於「上」、「去」的仄聲廣泛運用於詩詞創作中。

至元代,入聲在官話中消亡遺失,其時的曲韻韻書如《中原音韻》等,都已沒有了入聲,原本入聲讀音的字被歸入其餘三聲(平、上、去)中,直至當今普通話以失去了入聲的蹤影,使得我們現在對入聲這個聲調缺乏了解。這也是一般學習創作詩詞比較頭疼的東西。因為不辨入聲則難分平仄。

南方方言有入聲遺留,還比較好判斷,北方方言似乎除了山西話中有一些入聲遺留外,其他地方什麼入聲的發音了。

[1] 王力.漢語詩律學[M].中華書局.2015.

[2] 謝桃坊.唐宋詞韻的擬構——《詞林正韻》簡介[J].古典文學知識.2000.

[3] 高淑清.《詞林正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2008.

才疏學淺,若有不當之處,還望諸君指正。

古韻的平仄如何區分?

單汐 想快速上手填詞的話,簡單理解 現代漢語一,二聲為平 三,四聲為仄 填詞時 中 即為此處平仄均可入韻 複雜理解就需要多研究,慢慢花時間了解了。 Cheaply 四川話就很好分平仄 在成都話裡,絕大多數入聲字都讀成陽平 在雅安話裡,絕大多數入聲字都讀成陰平 在川南地區將絕大多數入聲字都讀成上聲。這...

制韻能做到「看,符合古韻(平水韻 方言) 讀,符合普通話」嗎?

不同漢字使用頻度不一樣,常用字發音受口語影響發音變化慢,次常用字發音受韻書 正音 公共宣傳 影響發音變化快,不常用字發音受造字原理 聲旁 影響發音變化不一定。不同地區的人,因生活環境不一樣,接觸的概念也不一樣,因此常用字頻率也不完全一樣。而不同頻度引起發音變化快慢不同。不同層面並存,在各地呈現不同的...

異 在上古韻部中屬於哪乙個韻部?

郜帥 edu.tw yanbian?kaiOrder 5525 說文 異,舉也。從廾,聲。朱駿聲通訓定聲 異,叚借為異。edu.tw yanbian?kaiOrder 2268 說文 異,分也。從廾 從畀。畀,予也。楊樹達 積微居金文說 甲文異字作人頭上戴物,兩手奉之之形,異蓋戴之初字。戴從者,加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