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除了喝茶外,還有什麼飲料

時間 2021-06-02 22:50:46

1樓:你說

剛看了篇文章就刷到這個問題,就貼上過來吧,感覺古人比咱們會玩的多多了,好喝不好喝真不知道,好多也已經失傳了。但就起名能力這方面沒法比,

翻看周密《武林舊事》與西湖老人《繁勝錄》,兩書均收錄有南宋時期的多款馳名黃酒。

《武林舊事》記載的南宋「諸色酒名」有:

「薔薇露、流香(並御庫);宣賜碧香、思堂春(三省激賞庫);鳳泉(殿司);玉練槌(祠祭);有美堂、中和堂、雪醅、真珠泉、皇都春(出賣);常酒(出賣);和酒(出賣並京醞);皇華堂(浙西倉);爰諮堂(浙江倉);瓊花露(揚州);六客堂(湖州);齊云清露、雙瑞(並蘇州);愛山堂、得江(並東總);留都春、靜治堂(並江閫);十洲春、玉醅(並海閫);海岳春(西總);籌思堂(江東漕);清若空(秀州);蓬萊春(越州);第一江山(北府兵廚);錦波春、浮玉春(並鎮江);秦淮春、銀光(並建康);清心堂豐和春、蒙泉(並溫州);蕭灑泉(嚴州);金斗泉(常州);思政堂、龜峰(並衢州);錯認水(婺州);溪春(蘭溪);慶遠堂(秀邸);清白堂(楊府);藍橋風月(吳府);紫金泉(楊郡王府);慶華堂(楊駙馬府);元勳堂(張府);眉壽堂、永珍皆春(並榮邸);濟美堂、勝茶(並謝府)。點檢所酒息,日課以數十萬計,而諸司邸第及諸州供送之酒不與焉。蓋人物浩繁,飲之者眾故也。

」《繁勝錄》記載的杭州「酒名」有:

「玉練槌、思春堂、皇都春、中和堂、珍珠泉、有美堂、雪腴、太常、和酒、夾和、步司小槽、宣賜碧香、內庫流香、殿司鳳泉、供給酒、瓊花露、蓬萊春、黃華堂、六客堂、江山第

一、蘭陵、龍遊、藩葑府第酒:慶遠堂、清白堂、藍橋風月。」

2樓:一縷陽光茶業

除了茶水以外最能旗鼓相當的就是酒了。

在古代,酒非常地日常,而且古代人就特別執著於研究酒的度數。

先秦時代釀酒,兼用曲、櫱兩種酒母,到了漢代,以櫱釀造的醴逐漸消失,漢人製麴,多以麥為原料,有大麥、小麥、細餅等多種酒麴。(這時候的酒度數都不是特別高)

北魏賈思勰在 《齊民要術·法酒》中講:「作桑落酒法:麴公尺一斗,熟公尺二斗,其公尺令精細淨淘,水清為度,用熟水一斗,限三酘便止。」

魏晉這些文人雅士就開始研究口感精緻的酒水,但到了唐代釀酒技藝才有了很大的進步,首先出現了以大公尺為原料,直接由曲母培養而成的紅麴,有更強的糖化力和酒精發酵力,度數達到8、9度上下,順便唐代的釀酒師們也研究出來了葡萄酒,不過度數就更不高了,所以我們看到古代名人(例如李白、歐陽修)都特別能喝,嗯,不用高估他們的酒量,他們喝的可能是真的水。

不過葡萄酒是真的從古至今就特別貴啊!陸游詩裡記載:如傾瀲瀲蒲葡酒,似擁重重貂鼠裘。一睡策勳殊可喜,千金論價恐難酬。這葡萄果酒,簡直就和名貴的貂裘衣服等價。

到了宋朝,釀酒業繼續發展,精進了釀酒技術,能製造優質的餅曲,酒體的酒精度數為3-12之間。宋朝時的「濁酒」,通常是以稻公尺為原料,釀出的酒大多為黃顏色,所以整個酒水顏色渾濁還飄浮著渣滓,即古人所說的「濁酒」,度數7、8度。

范仲淹的一句詞: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與濁酒相對的是清酒,李白詩裡這樣描繪: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這種清酒往往是在冬夏釀熟,經過沉澱發酵,變成清澈的酒液,度數和濁酒類似,但口感更加香甜,基本是皇家貴族專享。

在宋朝還有麼一款桂林三花酒,這種白酒產於宋朝偏遠的廣西地區,是一種要經過三次蒸餾才可以喝的白酒,工藝已經接近於現代蒸餾酒。以宋元年間的許多文人筆記說,這種酒的度數,遠遠高於民間普通的濁酒,幾乎就是一碗下來就會醉。但畢竟這種蒸餾技術,與燒酒技術還有所不同,所以度數不會超過20度。

《本草綱目》的記載說:「近時惟以糯公尺或粳公尺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才出現了與我們今天類似的白酒,這時候已經是元代了,元朝人熱烈,首創其法,基本是採用蒸餾方法提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這種高純度的酒差不多在40~50度左右,所以元明清沒聽說出現過什麼酒仙之類的,我估摸著,古代人是真的挺不能喝的。

明代《製酒工藝圖》

隨著酒的釀造技術不斷發展,明朝出現了更多更好的酒,燒酒、黃酒不說,比如說露酒,是從傳統的配製酒開始發展,屬於混成酒,當時可以使用蒸餾酒或發酵酒作酒基,勾兌一定量的果汁、糖汁、藥材或香料配製而成。傳統的串香工藝有了革新,取代了各種花卉酒、節令酒等等,成為最主流的酒之一。

當時有著名的「京華露酒」、「秋露白」、「茵陳酒」、「竹葉青」酒等等。「竹葉青」在明朝成為顯示家中財富的標誌,西門慶就吹噓他家的「竹葉青」「峻利」。也是因為酒基變了,黃酒或者燒酒都變厲害了,說是宮廷秘方傳出來的,連皇帝都喝「竹葉青」。

隋唐時代的飲子

隋唐生活比以前講究,出現了用果品或草藥熬製的「飲子」。

它是一種有藥用價值的保健飲料,不但解渴,還可以清熱解毒。

「飲子店」遍布長安街頭,喝「飲子」一度成為了古人的一種潮流。(嗯……有點類似涼茶呢)

宋代的涼水、熟水、漿水

古代夏天最高端的飲用水叫「寒水」。寒水即「冰水」,又稱「涼水」,也是一種純天然水。

東漢蔡邕《為陳留縣上孝子狀》記載:「臣為設食,但用麥飯寒水」。

古時沒有人工製冷降溫裝置,為了能在炎熱的夏天喝上一杯寒水,古人從冬天就要開始準備,設凌陰(藏冰室)將採集的天然冰塊儲存起來,到天熱時再拿出來消費,稱之為「夏冰」。

南宋後期的周密《武林舊事》中,寫了很多吃吃喝喝的事情。放到現在,大概也算一種臨安城吃喝玩樂之類的書。其中有涼水一節,記載了當時很多飲料:

甘豆湯、椰子酒、豆兒水、鹿梨漿、滷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團、雪泡縮脾飲、梅花酒、香薷飲、五苓大順散、紫蘇飲。

宋代是文人雅士最閒的乙個時代,吃喝玩樂基本是達到頂峰時期,除了「涼水」還有「熟水」。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己類》裡記載:「夏月凡造熟水。先傾百沸滾湯在瓶內。

然後將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則香倍矣。若以湯泡之,則不堪。

香若用來年木犀或紫蘇、須略向火上炙過。方可用矣。」

「故宋京城,持瓶賣粱稈熟水,其法,以稻稈心抹擇齊整了,用水浸,洗淨,曬乾,作小把子。如燙熟水時,以火炙少時,先以湯燙兩次,然後燙熟水。」

由此可見,熟水就是先將果實或者藥材一類的固體原料簡單加工後再浸泡在煮沸後的湯液裡面得來的。

還有一種神奇的飲料叫「漿水」。就是將熟公尺飯趁熱倒入冷開水中,以缸浸五七日,變酸後飲用,冰鎮後味道尤佳,還可以在裡加入各式水果,做成如今的果味飲料(有點酒水的意思)。

元代的奶茶

在元代,奶茶非常盛行。

奶茶奶茶,就是奶和茶葉,奶茶的傳播與奶和茶葉的傳播有著密切的關係。在2000多年前,《禮記》和《周禮》中就有記載,唐朝以前,中原漢人將奶帶到了中原,在6000多年前,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被發現了人工種植茶的痕跡,在唐代,茶開始西傳。

史料記載,唐德宗在煮茶的時候,加入了「酥」,也就是加工發酵過的奶,但中原人崇尚「清飲」,奶茶在中原的發展就斷更了,到了元朝蒙古族佔據中原,奶茶又開始興起。

隨後經過絲綢之路,奶茶這種品飲的方式傳入了印度等國家,因為飲食文化上的差異,他們在奶茶裡又加入了不同的香料,印式奶茶由此傳開。再不久後,這種飲品又傳到了歐洲,他們習慣於在製作奶茶時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不同量的楓糖,奶的味道因此濃郁,這種奶茶就是後來獨特的歐式風味奶茶。 直到17世紀,英中國人對印式奶茶進行創新和公升級,將飲品賦予它一種故事和文化,作為貴族之間時尚、富有儀式的生活方式,一些經典的奶茶風味如皇室奶茶或英式奶茶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明代的果蔬渴水

明代李日華《六研齋筆記》記載:「古人好奇飲,作百花熟水,又作五色飲及冰、蜜、糖、藥種種之飲,予以為皆不足尚。」

3樓:鹽選推薦

說到飲料,古人除了喝茶,當然還要喝酒,下面為您具體介紹了古代的茶文化與酒文化。

在許多南方方言裡,喝茶被叫作「吃茶」。比如說講閩語的福建人,就說「吃茶」。稱「喝茶」為「吃茶」,可能是保留了古人的叫法。唐朝時,人們就不是喝茶,而是吃茶。

唐朝之前,人們飲茶的目的五花八門,有當藥的,有當菜的,喝法有點像喝中藥或喝菜湯。到了唐朝,飲茶開始成風,周杰倫有首歌叫《爺爺泡的茶》,裡面就唱道:「唐朝陸羽寫《茶經》三卷,流傳了千年。

」唐朝飲茶成風與當時佛教的興盛密切相關,佛教禪宗講究坐禪修行,就是盤腿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思考,一坐就是小半天,這很耗費體力。所以僧人就靠吃茶來補充體力,相當於今人喝功能性飲料。

唐朝形成了較為規範的喝茶方法,和今天很不一樣——不是喝茶,而是「吃茶」。如今有很多方言裡還保留「吃茶」一詞。1987 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出土了一整套唐朝宮廷吃茶器具,可以還原唐朝人的吃茶方式。

唐朝人吃茶的時候,不是沖泡茶葉,而是煮茶或煎茶。他們用的多是「餅團茶」,先把生茶葉蒸青、搗碎,做成茶餅烘乾,然後存放在茶籠裡,茶籠四周鏤空,便於通風。有時候還要給茶籠加熱,烘焙茶餅。

吃茶時,先用茶碾器將茶餅碾碎,將碎末放入篩籮中,篩去雜質,留下茶粉,然後煎製。煎茶時將茶粉和各種作料放在一起煮。作料有啥呢?

一般是蔥、姜、鹽等,還有的放橘皮、茱萸、薄荷、桂皮等。煮出來的茶是黏稠狀的,所以叫作茶湯。這樣的茶,最佳用法是吃,而不是喝。

法門寺茶具所還原的唐朝吃茶方法,和陸羽《茶經》中描述的吃茶方法基本契合。可以將其簡要概括為以下六個步驟:焙炙;碾碎;篩籮;煮水加鹽;加茶末;品茶。

△ 南宋點茶技藝(出自劉松年《攆茶圖》)

到了宋朝,更為流行的是點茶法。儘管同樣是用茶粉作為原料,但與煎茶法不同的是,點茶法是將茶粉放在茶碗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繼續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使茶末上浮,形成粥麵。

宋朝的文人喜歡比拼點茶手藝,制定了一整套的規則,形成了「鬥茶」的風俗。宋徽宗還寫過一部關於茶的專著《大觀茶論》,裡面對鬥茶風俗有詳細的記載。其整個過程為:

「攪動茶膏,漸加擊拂,手輕筅重,指繞腕旋,上下透徹,如酵櫱之起麵,疏星皎月,燦然而生。」這種帶有表演性質的點茶技藝,單從操作本身來看,今天日本的茶道與之非常相似。

請問古代人在天黑後都幹什麼,除了睡覺

BLACKDOG 班固寫的 漢書食貨志 上有下面的記載 冬,民既入 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班固在 漢書刑法 寫道 秦始皇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劉向的 說苑 載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 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 何不炳燭乎?北史呂思禮傳 記述這個北周大政治家 雖務兼軍國,而手不釋...

古代人為什麼大都守舊?

知行者 任何時代除了動亂時代,人民大多是維護舊有秩序的,在這個秩序下,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大多數人是守舊的。奴隸時代奴隸維護奴隸制度,脫離了奴隸主的奴隸會沒有飯吃。正如現今的勞動者需要為資本家打工才能掙錢買房買包一樣。某種意義上來說,今人和古人一樣大都守舊。人天生都有好奇心,喜歡獵奇,有創造...

為什麼古代人不穿t恤?

愛新覺羅.鴻胤 乙個最簡單的問題,古代是封建社會,講究肢不露體。意思是無論男女,不可袒胸露臂,不可輕易在人前裸露出自己身體的某些部位穿衣服要講文明,因為中國自古乃文明之邦 露體者,乃是異端邪途,非正道所為 是以古代女子皆穿三寸金蓮鞋,內外嚴實裹衣,絕不輕易亂露哪怕只是在陌生男子面前露出兩隻雙手,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