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學致良知有沒有接近捷徑的方式?

時間 2021-06-02 17:39:06

1樓:樂橙Jack

良知是天道,致是努力到達良知需要付出的努力。要想致良知,需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悟道。

心學的思想本身包括:大道即捷徑,這句話的意思是,一直走大道,不走捷徑,就是最快的路,因為走再多的捷徑終究還是要回到大道上,捷徑就是多走的路。

2樓:abc

我覺得陽明先生的心學,總結只有四個字,此心光明。陽明內心能如此強大,只源自此心光明,對他人,對國家都是這樣。所謂無欲則剛。

3樓:慢慢成長起來的男

沒有,只有不斷的覺悟,覺悟再覺悟,日積月累,厚積薄發!孔老夫子有句話講的真好「吾日三省吾身」,這個三省吾身,說的就是「知行合一」!太難了,不然芸芸眾生都是聖賢了

4樓:

認知的進步,如果說要捷徑,唯有一條捷徑,那就是天賦,但之於個人來說,選擇乙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這方面良師益友,就已經是捷徑了,他們可以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5樓:zhai

陽明先生的教法,經歷了龍場悟道的心外無物、知行合

一、致良知、天泉證道的四句教幾個階段,幾個階段雖各有側重但其道理卻只是乙個。個人以為,對不同階段的修學者應有不同的側重。對於內心躁動不安、無法觀察自己心理的多數人,先降服其心最宜,先明心吧,否則何以見性呢?

其實這個過程也已經含有了格物致良知了

6樓:張劍秋

乙個字:誠!——不自欺而已。

因此,《大學》講: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所以,《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最後還是乙個字:誠。

7樓:留幾兩

捷徑?在很多人看來是盲信,是不提倡的。

最好是自己能融會貫通,才肯相信。

當然要想融會貫通需要付出很多,

一般是不願意下這苦工夫的。

人生有限,選擇乙個姑且信之,算是捷徑吧。

而信的那個最好是,

自己一路走過去,

多年後恰好能走到了那裡,

即使走不到,指向對也行。

算是信對了,也算圓滿了。

這是能想到單位捷徑,

8樓:理查德廖

有哇!乙個字,誠。真誠做人,誠懇做事,忠誠於內心的信念。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對的,只是做起來很難。很多人不願意吃苦受累,還善於欺騙自己。只有對自己,對人生,對親人,對他人,對社會真誠,才是心學入門的開始。

當你內心平靜,無愧於心。心學的道路才越走越深,願與諸君共勉!

9樓:懷瑾握瑜

我接觸陽明心學大概是16年的時候,第一年大概看了王陽明生平事蹟方面的書,覺得心學很厲害很了不起。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學。後來看了《傳習錄》,看前兩遍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雲山霧罩的,看了第5遍的時候並且大量查了各種典籍,明白其中一些道理。

但是我在明白道理的這個點上打轉轉,明白一大堆道理,但是在生活中,還是然並卵。我很不滿意這種狀態,心學是經世致用的學問,如果不能在生活運用,學它又有何用。其中一段時間甚至淡忘了它,但是生活中碰壁的時候又想起它。

後來乙個偶然機會了解儒家的靜坐常思,開啟心學學習的第一步,收斂心性。頓時以前不能理解的未發之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都赫然開朗。

經常靜坐,時時收斂心性,能隨時感知到自己的情緒。但是生活中還是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不是助了就是忘了,平時收斂心性的方法也拋到九霄雲外了。這又一度開始懷疑心學了。

直到2023年,經歷了很多事情,後來對比回想,越發覺得心學偉大,心學是實踐中體悟之學,只有在生活去面對,在面對各種情況下再去用心學內修心性,只有這樣的情況下,心性是經得起考驗的,也明白心學和道家,佛教的根本性區別。

磨練實踐體悟越多越能感受自己不足,越能體悟心學妙處,這是無法言語描述的。學心學而且不能用邏輯思維去推導其中道理,只能實實在在去磨練體悟,沒有其他很好的方法。而且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資質平平的普通人,更不要奢望自己有聖人的資質和境界,更要百倍的努力才行。

10樓:路生

致良知,就是捷徑。

學心學常學常新,只有堅持學習,認真體會,方能登堂入室。

你想通過學心學建立一番事業吧。可以的,在做事業的過程中,修心,悟道。

心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的學問,是王陽明在實踐中體貼出來的。既要靜坐,體悟良知,又要在事上磨鍊,致良知。

此外,再無其他。

11樓:無住居士

心學沒有秘密,是一扇敞開的大門,但是你不敢走進去,在外面兜兜轉轉,苦苦尋找捷徑。

王陽明說良知之學至簡至易。

既然簡單,為什麼做不到呢?

因為人們害怕、懷疑,不敢相信良知,反覆盤算,千般糾結,萬般思慮,就害怕失敗。

我欲仁,斯仁至矣。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12樓:空氣濾心

實際上王陽明探索的就是儒家經典的中庸和格物。「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依靠本性精神的誠和通過學習教化來誠,是相輔相成的。王陽明是想通過本性精神來自然而然明事理,就有點求聖思想了,聖人是不學而通。個人認為自明誠很大程度依靠社會環境和教育的文明程度,將來社會文明化程度越高,人就越容易靠近精神靈魂真理,學習也變得容易。

君子更多的是通過格物致知來意誠正心,來靠近靈魂真理,來承載天之道。孔子說過聖人是看不見的,做個君子就可以了。求聖思想是愚昧的。

13樓:青燈不歸客

感覺「存天理,去人欲」中的「人欲」不是單純說人的自然產生產生的慾望,人天生的慾望是符合天理的,「人欲」應當是佛經中所講的各種妄念。「天理」應當是指代客觀規律。這點來看傳習錄可以和毛選道德經結合起來看。

另外看下心經,金剛經。各種書之間的觀點之間相互印證,多角度看待問題。

14樓:鍾志英

陽明心學講的就是心上用功,想走捷徑,您就要學會在每個當下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有不好的念頭當下去除,莊嚴自己的心就是最好最快的學習。

15樓:眾妙之門不再玄

古代之「心」學,實為與心(腦)具有類似資訊運動方式的資訊運動控制學。明確心學對標的是第四次物理革命之宇宙量子計算機,是光明處理資訊的模式,就有了致良知接近捷經的方式。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抱著映象宇宙量子計算機之作業系統、函式且與之同步的目的,與現代AI技術一樣,選對模板進行神經網路自學習,掌握各種數學邏輯、物理邏輯、量子邏輯、光明邏輯、資訊運動邏輯、生物邏輯、社會邏輯,在神經系統中建立求真務實、可反覆檢驗、能精準控制資訊運動方向的函式,就是致良知的捷徑。

16樓:

你這樣的想法很危險。心學是「以一破萬」之學,走對到正確的路不過廖廖數條,走錯到歧路上卻有成千上萬條。一旦急進,必定誤入歧途。

我看《傳習錄》五年了,第一年看不以為然,第二年彷彿水中觀月、霧裡看花,第三年就感覺到滋味,再往後越學心學越覺得個人渺小,距離王聖人越遙遠,幾乎像在山腳仰望山巔之上。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心學看似簡單,卻深奧廣大得彷彿整個網際網路,壓根不是三兩句話就能掌握的。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提高心學修為跟你的功德值相關。你對社會作的貢獻越多,你的德行越好,心學的威力就越強。不注重培養個人的德行和素質,就算把王聖人說得每一句話都背下來,依然是個門外漢。

因此王聖人反覆告誡門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或許,這就是唯一不會掉坑里的捷徑吧。

除此之外,都是坑,不過是大坑或小坑的區別罷了!

心學推崇致良知,滅霸內心的正義和良知就是滅掉一半人口,那怎麼整?

趙利剛 你這問題首先我們要確認滅霸滅掉一半人類的是否為良知,你認為是嗎?就像希特拉要滅掉猶太人一樣!這是一種病態心裡扭曲!你認為呢? 梁sir 前提一,滅霸是主觀唯心主意,估計是王艮教的滅霸。不可取。滅霸滅掉一半人口,為的是讓資源延續,既然目的是讓資源延續,為何要去靠滅殺別人的這個手段達到資源延續,...

《心學》中致良知與現實社會中一些具體事物的思想矛盾,誠求指教?

盤子 良知是無善無惡的。你為什麼要說這些話,為什麼要做那些事兒?想清楚!面對劫匪,就要無所不用其極,撒謊耍滑都是好的,只要能逃出來生天 面對客戶,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私自利就不行了。 無畏光明精舍主人 應邀佛法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都是因果報應。不論做什麼事,關鍵還是看是否是 損人利己 損...

為什麼通過學習致良知,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張家祿 什麼是致良知,致良知是王陽明先生的心學中的一部分,陽明心學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放到現在的大背景下,我認為致良知就是致中華民族的良知。我認為就是致文化,這其中包含了傳統文化,也包括隨著時代發展新產生的正能量的有積極作用的成分。總的來說是活的文化。為什麼致良知,致良知,對我們來說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