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有熊氏,堯姓唐,舜來自有虞氏,他們一脈相承,可是為什麼姓氏變了?

時間 2021-06-02 03:17:05

1樓:天上有天

根源是《史記》把氏族和姓混為一談造成的混亂,其次,所謂男稱氏女稱姓之說,是亂中之亂。

黃帝,屬軒轅氏族,姓姬。姬字,甲骨文,結構為一人在造半個車,會意善於造車的人。

舜,比較可能是東夷部族人,應當姓子。

高陽帝,顓頊氏族,姓熊,和黃帝同代人,不是什麼孫爺關係,這是最為嚴重的混亂。

熊禹,是高陽帝的孫子,當然姓熊。

還有個混亂的是關於秦夷的。秦夷,是混夷後人。混夷是東夷分支,在商初遷移到山西岐山一帶防範西戎。周人古公亶父率族人南下,搶了混夷的岐山地界,到季歷時期,商帝分封季歷為周伯。

2樓:唐古拉

中國古代史學,過於重視和依賴典籍,甚至迷信典籍,現代人看史研究史,需要跳出這一侷限。

還沒有成熟文字,也缺少可靠田野考古證據的遠古歷史當中,即使被後代典籍記載,那麼記載的內容,大多也是神話傳說與口傳記憶的混合體。我們都知道,具備成熟甲骨文的商朝之前,夏朝的真實性(是否存在的真實性,以及古有記載內容的真實性)還是個歷史課題,而非歷史結論。缺少成熟文字,缺少足夠規模的城市,也缺少後朝對前朝的靠譜記載(商甲骨文遺存足夠多,偏偏就不記載前朝人前朝事,怪事),夏朝還是歷史探索研究的內容。

更早於夏朝的三皇五帝,更應看作神話傳說和歷史記憶的混合體,而不是確切證據的歷史人物。關於他們的姓氏和譜系傳承,也應該看作是神話傳說中的歷史記憶。樓上有個角度非常好,姓與氏的區別,母系與父系的傳承擔,這方面的理解是有道理的。

3樓:

大家都讀的是《史記》,結論卻往往不一樣,以下為證:

《國語》:少典娶有嬌氏女,生黃帝、炎帝;《史記·秦本紀》:大業娶少典氏而生柏翳。

可以明顯看出,少典是個國號,而炎帝、黃帝不一定是兄弟。竊以為,炎帝為神農氏這一部落的帝號,末代神農氏--炎帝衰落不能征伐諸侯,黃帝逐漸崛起,先征服炎帝這一部落,而後征服蚩尤部落,然後推崇土德稱帝(神農氏明顯是火德),號為黃帝。

《史記·五帝本紀》原文: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

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所以能看出來的是同姓者「五百年前是一家」,從廣義上來講是對的;而氏,是有明德的帝才有,或者由有明德的帝賜氏之後才有的。更深層次的知識,請閱讀專業文獻。

4樓:懷劍聽雨

古代男人可以入贅當酋長,跟當地部落姓,黃帝兒子基本都入贅去了,不然怎麼一統天下

比如應龍,姓熊名鷹,被記錄成了龍應這兩個金文沒有的字。他嫁到常先控制的屈家嶺,就改姓昌。《儀禮覲禮》天子乘龍,載太常,象日月。鄭玄注:太常之上繪日月之形,象徵至高至明。

金文,日月為昌。金文沒有常字,常就是昌,常先就是昌先。常應,就是昌意,金文也沒有意字。

5樓:滕浩

關於史記的記載,我是這樣理解的,黃帝是乙個部落,也是乙個部落聯盟的領導者,但決不只是乙個人。而黃帝之子,是部落聯盟的子部落,也並非乙個人。同樣的,隨著黃帝部落聯盟的擴大,其孫部落又會產生。

對於五帝中的其他四帝,也應該這樣解釋。

軒轅黃帝是先成黃帝還是先成神農氏?

張曼成 以下僅僅以史記內容為準。五帝本紀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

黃帝就是姬軒轅嗎 炎帝就是神農氏嗎 伏羲和黃帝什麼關係 為什麼共工可以同時和軒轅氏 堯乙個時代

陌上愚翁 伏羲氏在楚國神話是開天闢地之神,女媧造眾神。這是創世神和造物主。炎帝,高陽氏,祝融都是他們祖先。蚩尤在齊地是兵主。黃帝也是存在的。 殷祈 我想,我的兩篇文章,能基本完全解答你的問題!殷祈 中國考古學文化和本史時代擬合的嘗試 殷祈 中國考古學文化的擬合 第二章 微言 一,黃帝姓不姓姬尚有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