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做不到知行合一而痛苦怎麼辦?

時間 2021-06-02 03:09:50

1樓:心火

這個沒有必要痛苦啊,90%左右的人都做不到,不缺你乙個。

境界這種東西,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越痛苦越達不到。與其痛苦,不如放下執念,用心去感受世界,感受生活,用心對待每一件事,每乙個細節。說不定哪天就頓悟了。

真正頓悟也就是一瞬間的事。

2樓:山在那兒

知行合一,是乙個陳述句。

它陳述乙個事實。

人們的知和行是合一的。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傳習錄》)任何人的知和行都是合一的,

題主是人

所以題主的知和行是合一的。

大概題主並沒有理解王陽明先生所說「知行合一「的意思。

所以我猜想,題主想表達的意思是: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可我就做不到按道理去做,常因此而痛苦。

這個呀,其實是因為你不是真懂,你覺得你懂了,但你心裡是不信的。

3樓:明心淨心

求而不得則感受到苦。求而不得的根源,內部是有求,外部是所攀的緣太遠,條件不具備。

要想改變,或者內部所求,改為切近的目標,或者創造條件,讓高遠的目標成為有路徑可達的目標。

陽明先生所倡導的知行合一,所謂的知,是做事之前內心真正的動機和意願,動機和知識一體,則將所知和所行統一的就是動機,就是按照所知進行的對客觀外物的改造,格物致知是也。就是將自己內心真正的理體發揮到事事物物,讓人人心中也回到本有的光明心性,則為致真知。

在此過程中,必有困難,需要堅持,守心性,需要功夫,所以陽明先生另有修證心性的類似禪定的功夫,日日三省乎身,回到自性光明之中,因此自帶無限智慧型。所以,我們自然很難知行合一,因為我們的知,並非陽明先生所謂的知,而是後世所學所習得的知,大量似是而非的知識來引領做事,也不合乎正確解決做事本身的需要,則事情難成。知有缺,行有憾,如何合一?

所以,先找到真知,再說知行合一吧。有了真知,如何行就在其中了。

4樓:焱叄坤

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人一定是知行合一的,人的本能就是會害怕未知的東西,所以當人不知的時候只會躲得遠遠的,所有其實你真正痛苦的是你不知,這個觀念要轉變!

5樓:且停停

知行合一不是隨口說說的那樣簡單,往往是知道怎麼做是好的但卻做不到或者是很難堅持下去。所以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身養性行善積德,是一輩子的事情,也是乙個人認知的過程,不斷的反省提公升自己的方方面面,陽明心學真的是一道光,指引著我一路走下去。

6樓:甘道夫

我們每天的吃飯,走路,上班,聊天,睡覺都可以去實現知行合一,沒有那麼高深;從簡單的理念去理解,並在生活中去實踐,比如當我知道自己餓了的時候,我想去吃份木桶飯,那我的心開始推動我去行動,然後當飯進入口中,接觸的那刻,味覺的感受;牙齒攪動,往裡面吞的過程,對食物產生的歡喜,這個過程如果全稱投入,感受每一秒的專注,也就是知行合一;

不要被遙不可及的概念嚇到,也不要被自己的固定思維所圈住走不出來,這一刻你痛苦是因為你在思考,下一刻也許就能體驗其中的真諦。

7樓:湛藍

知行合一是一種境界吧,也不是很多人都能夠達到的

要是人人都念在自己沒法知行合一,都像你一樣痛苦,豈不是人人都得苦著臉,王守仁先生怕是要鬱悶死(好吧先生已經仙逝了)

我讀王守仁先生的書很少,其中大多在講如何知行合一明心見性,但是很少講做不到就會痛苦的例子

在我看來,知行合一一如你登上一座山,那山上有一朵花,花固然是美的,但是你真正享受的卻是那登山的樂趣和一覽眾山小的暢意

如今登山者忘記途中草木欣欣向榮與山峰白雲皚皚,徒坐深恨於不見一花,是否是忘記登山初心呢?

知行是途徑,合一是境界,幸福通達才是王守仁先生想要世人最終收穫的,而君看起來卻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建議一是不要執著於合一

建議二是直接棄學(如果你沒法放下沒法不執著,壯士斷腕及時止損,學篇文章把人給弄傷了可不值得阿,等狀態好轉再研習也不遲說不定事半功倍呢)

高中生紙上談兵,貽笑大方,如有欠妥恭請斧正。

8樓:冢虎

陽明先生經天緯地之才,終究是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捉了寧王,武宗非說把功勞給朱壽(也就是武宗自己),憋屈。一生戰戰兢兢,老來更明哲保身。

聖賢尚且如此,我輩……慢慢來吧,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就好。

9樓:bmw1683

你會痛苦就是聚焦在事上了,聚焦在心上,你會發現全是機會!

王陽明說:「心外無事!」就是讓你聚焦在心上。

公尺盧說:「態度決定一切!」和王陽明是乙個意思。

知乎這種注重數字邏輯推理的論壇,比較讓人聚焦在事上,平均985年入百萬之類,你會發現通過知乎人生變艱難了,呵呵

10樓:自在極意境

知行合一是「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傳習錄》原文),陽明先生所表達的是知行本是一體,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即一體兩面。

通俗點就是知到了真真切切而篤實的程度,就是乙個行的過程;行到了心中明了覺悟的程度,就是乙個知的過程。簡而言之,知與行是同乙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你一直在知行合一,只是一直不自知。

11樓:致知格物

王陽明是基於立志之後提出的知行合一,所以,本心裡得想清楚要的是什麼,才能在大方向上知行合一的去努力。這個需要一輩子的修行,還得靠悟性。

12樓:趙超

痛苦是必然的啊,你知行合一了也會痛苦啊,痛苦和知行合一有必然聯絡嗎?

你沒有滿足自己的期望肯定會痛苦的,正因為這種痛苦,你才要不斷地身體力行的去實踐知行合一的理論,痛苦和孤獨一樣,是一種人生的必然。

13樓:諾言諾雨

知行合一,你真的知道麼?

3年後你的答案還是答案麼。知行不合一多數是不知。

我有一組雙色球號碼明天肯定中五百萬,你知道後肯定立即執行。

人是感性動物,你真的知道麼?

14樓:

自從了解陽明先生的理論後,也在事上練心,但是奈何凡人,做不到。

看了擇天記後,感悟,人活著,首先要順心意。

先順心意,再致良知,凡人追求幸福即可。

知行合一,是聖人之道,可努力踐行,

亦可退而求順心意,

人生苦短,快樂就好。

15樓:

心學末流,和佛學末流很像,疏狂自大,膚淺幼稚,整日糾纏於理論概念,絲毫不顧實際,總想樹立不切實際的遠大志向。

不是說遠大志向不好,但明明連修身都沒有入門,就整天嚷嚷著要平天下,明明連什麼是慈悲都沒弄明白,就整天感嘆世人苦海浮沉,這就不是遠大志向,而是沒有自知之明了。

想要解決問題,就需要知道問題的原因。乙個人不可能「知行不合一」,比如餓了就會吃飯,困了就會睡覺,這些都是「知行合一」。如果做不到,那就說明這個「知」是假知,而非真知。

會產生這種現象,無非就是意不誠,心不正,出於某些慾望,自己想辦法欺騙自己罷了。

比如,覺得「知行合一」看起來很屌,所以就告訴自己,已經明白「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了,就一定要照著這個理解去做,結果自然是做不到的。因為理解本身就是錯誤的,又怎麼可能會有結果?

心學是理學的發展,某種程度上講,是理學的乙個分支,專門供那種天賦異稟的人學習修行的。但這個世界上,沒幾個人會認為自己不行,也就不肯老老實實去學習,整日裡空想了。

借用楊絳先生的話,就是讀書太少,想得太多。

真有疑問,又真心誠意想要解決問題,想要做到「知行合一」,那老老實實先看看《朱子讀書法》,再老老實實把陽明先生的《傳習錄》讀個幾十遍,最後老老實實讀個三五年《論語》,想必意誠、心正應該是沒問題了,疑問痛苦自然也就沒了。

16樓:董修荃

你沒理解啥是知行合一,這東西很具體,具體到每一件事,完全不是乙個抽象的概念

所以你過去合不合一不重要,此一件事知行合一了,就是知行合一,此一件事不知行合一了,就是不知行合一,說「乙個知行合一的人」是錯的,好比說「一公尺啤酒」「一斤聲音」

而知行合一的關鍵是,不要把知行分開當作兩件事,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而非螺絲與螺母的關係,知行合一是本體,而非努力的結果,讓這乙個本體變成兩個的,是私慾,所以要致良知,致良知就是除私慾

17樓:拾染

這件事,我也曾經痛苦過。甚至懷疑過自己!後來在學習中才知道,之所以沒做到,是因為沒有真正知道。

也就是明心的功夫不夠!不能真正相信自己心中擁有無盡寶藏,不真正堅信行為作用與反作用!而明心功夫和淨心功夫又是相輔相成的。

最後通過不斷的反省,讓自己知道,這是一條很長的路,堅定走好每一步最重要!

18樓:林子涵

你因為什麼而痛苦,這本身就是問題,需要用心學解決。你越重視,就會越痛苦。重視的根本就是私慾。

你抱著完善自己的私慾去要求自己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心學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19樓:雲棲歸客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不記得是從哪看的,是誰寫的了,就是說,乙個人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為妄念太多,故而不能對一件始終如一的堅持,

我深有同感,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對初衷的願想一直堅持努力不放棄,那將又有多少人會在堅持的領域取得成就。

其實這也和知行合一是乙個道理,

當你放下妄念,掃除雜念,一心一意,

做自己想做的,並堅持下去,

心思靈台就會越發的清明。

20樓:Lin

1.說明還不夠痛,至少你目前因這個事所收到的懲罰失敗還不足以讓你痛定思痛。

2.你連知都沒有做到。

例如:自制力差,誰都有自制力差的時候,最讓你難過的是哪一件事哪一方面?

還有就是工作不知從何下手。是否知道你的工作需要呈現什麼樣的結果?是寫材料還是做測算?還需要溝通?拓展渠道?

只要明確乙個方面乙個細節你總能找到突破口。

21樓:靖悅

您的感受我很理解,因為我原來跟您一樣,坦白講就是常立志 !首先我們看能不能達成兩個共識?一是:

知行合一是我們實現真正成功的保證;二是,痛苦不解決問題!如果我們這兩個問題可以同頻就很好辦了!

22樓:鐘剛

其實每個人做著知行合一,不必要痛苦。只不過我們做的是淺知淺行,慢慢的修心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從而開發心靈寶藏,多讀聖賢經典,從而提高自己的境界和格局 。加油

23樓:佛系少年玩家

君子不困於心,不亂於情,古往今來做到知行合一的不是成了神,就是成了佛,聖。沒必要用知行合一的標準強制要求自己,把他當做乙個目標,對自己做過的事說過的話負責,就夠了。

24樓:藍波大人

知行合一不是去可以的相應,而是共同進行的,知便行,行即知。若是感到痛苦,就不要去糾結,暫忘知行合一,唯去砥礪內心,勇敢前行。

25樓:李旭東

知行合一有主觀的願望,還有客觀條件的限制。

紅軍長征的目的是要北上抗日,那他能到長沙坐火車走京廣線直達華北前線麼?還不是要迂迴曲折,走艱苦長征路。跟蔣介石有血海深仇,西安事變逮住了老將,知道他的反動本性,還不是要把他放掉。

知行不合一怎麼辦?

要在具體事上 從小事談知行合一,比如每天喝2L水,每天寫100個字短文,每天讀3頁書。一定要小,從每天能做到的最小動作開始。 杏林小僧 堅持走下去呀,每個人都會經歷三個階段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階段,哪有那麼多怎麼辦,做下去就只知道怎麼辦了,時間會見證...

老闆讓我完成我做不到的任務怎麼辦?

Bggggggggg 瀉藥 人在部隊,沒有經歷過老闆讓我完成我完不成的任務,但是再我們這裡也會有上級給你安排這種完成不了的事情的情況,希望題主能看看合不合題吧 情況一 上級不了解我的能力,他給我安排這個任務可能只是認為我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實際這個任務已經超出我的能力範圍,如果超出的不多的話我會先去...

寶媽的我,真的做不到快樂!怎麼辦?

阿銘 我也能理解你。因為我也是寶媽!孩子一哭哄不住時就可慌了,有時候自己帶娃時而高興時而上火!多想點開心的,讓自己開朗活潑的,不要讓自己太煩,孩子大點就好了!我家寶寶馬上三個月 無悔 寶媽都一樣,為了孩子能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事,同時也能享受到別人無法享受的快樂。多想想孩子,每天看著孩子天真燦爛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