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當下有何社會意義?

時間 2021-06-02 02:12:49

1樓:DaRenXin

出自禮記大學的一句話,平天下是儒學最高境界,這種平天下之事,最高境界就要派儒學最高志士。

大學並沒有派人平天下,而是平天下的人必須按照大學去走。

這個走法就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一步一步接近平天下的境界。這種境界一旦達到。自然就是儒學中人了。

儒學中人有哪些?一則認為儒學是孔丘所傳。如果單純是孔丘所傳,論語就可以了,為何還有禮記,甚至還有中庸。中庸有大部分是子思之言,後面才是夫子。

到了中庸右二十六章的時候,重點才撥雲見霧。就是今夫天,儒學承認天命所歸,這就是本來的面目。聖人之學就是訓詁。

而是聖人可以達到平天下的境界。但是要達到這種境界。夫子說他不能夠。

只是德在其位,位不在。

所以中庸右第二十八章說,怎麼才能平天下。德位所至才能平天下。這就是儒學的明哲保身。

所以夫子也沒有干預,就是強行去做君師。朱子也說,吾夫子,雖不得君師之位而行其政教。在宋明理學家心裡,儒學的是政教一體的,也就是後世認為的官學,顯學。

而這些問題,統統都是為平天下作準備。就是德位所至,天下所歸。

朱子也強調過,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複其性。這個厲害吧。

就是上天直接任命為君師。不用通過任何人,比如某某任命你為君師。這就是儒學的天命所歸。

這個天命所歸,反應了儒學的觀念,就是能做到天子之位的都是自帶天命。而儒學認為平天下的也可以稱為天子甚至高於天子。這就是為何儒學講究德,而不講究位。

如果一旦有德,就必須有位。兩者相輔相成,才是平天下的基礎。也是古人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中庸右第二十七章,也明確提出了,大德者為何得天命的事實。因為儒學認定天命就像認定自己本性吧,這叫做承認事實,也就是承認自己的不足,才能發掘自己的潛能。這叫做見賢思齊。

平天下在歷史的形成條件下不具備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自以為有平天下的本事,這就是不足。為何中庸開頭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大概意思就是,你看天地無聲無息,就有它自己本然的想法,誰為天子,誰為小人。都有它自己的本位所致,如果脫離了本位而言它,就不是本位,就有篡位,譬如八侑舞庭,臣弒君,子弒父。源源不絕,生生不息。

夫子因為知道此理,而知道自己的天命不為君師之位,但可以行訓詁之事。遊說諸國,不要大動干戈,執行仁政。其實仁政說白了,就以人為本的精神,仁者,人也。才能成為乙個健全的人。

乙個健全的人必須有來自父母的愛,家庭的愛,回饋社會的本意。

平天下,不是儒學說來玩的。就是儒學最高境界有平天下的本事,這就是誠。接上面,中庸右第二十六章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

誠者,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朱子說,其曰擇善固執,則精一之道也。就是一的道理。

夫子也說,吾以一貫之。相互照應。如果能達到平天下的境界。這人一定是走周易君子卦,乾卦之風,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就是退居他處。平天下而不聞世事。就這種格局。

儒學,當仁不讓。

2樓:哲學家

但這出自於《大學》

這是當個「君子」的正面效應

對於社會而言

越多君子就越少人犯罪

越追求進步和卓越

能導正社會風氣囉

當乙個人立志做君子

先是影響他的家庭

再來甚至是他的朋友、同事

進而蝴蝶效應整個社會都以「至善」為目標

至善就會和平

和平就有機會繁榮

3樓:北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在古代作為儒家讀書人的人生指導方針,起初有著不同的內涵。

首先,這是對士人的要求,何為士呢?

就是天子、諸侯、大夫、士中的這個「士」。

西周確立的分封制和嫡長子繼承制。天子,是上天之子,享有天然的統治權,天賦權利,不得不服。天子的嫡長子繼承天子之位,次子們接受分封,成為諸侯。

諸侯依照嫡長子繼承制,嫡長子繼承諸侯之位,次子接受分封,成為大夫。大夫的嫡長子繼承大夫之位,由於資源限制,到大夫下一代,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分封,於是大夫的次子們成為了士。天子,諸侯,大夫,士,都屬於貴族。

天子掌管的,叫天下。諸侯掌管的,叫國。大夫掌管的,叫家。而士,不好意思,沒有固定資產,屬於無產階級貴族。

沒有資產的士怎麼生活呢?簡單,賣藝。這個藝便是本事。

賣給誰?不一定,但是肯定賣給上流階級,所以可以理解,為何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因為龐大的士人階層不得不想方設法的為人所用。這個學習本事開闊視野提高修養的過程叫,修身

修身合格之後,是不是就可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不好意思,沒有科舉制度,不行。但是可以被招為幕僚。

戰國四君子中尤其信陵君,養士三千足以見,當時有本事的人是可以吃上飯的,而且士人階層可以流動,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各種跳槽。

被招用之後,要給人家辦事,水平有限,只能在大夫治下發揮本領,這個過程叫齊家

被諸侯招用之後,落實工作叫治國

被天子招用之後,發光發熱叫平天下

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的自己的身,齊大夫的家,治諸侯的國,平天子的天下,而士還是那個士。

回過頭來,現在來講,士就是員工,就是國民。就是有一技之長的可以為別人所用同時獲得報酬的人,現代社會,舉目皆「士」。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相應的成為了乙個個人提高自己實現自我的乙個指導,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主觀意願也有客觀事實,只要參與了社會活動,似乎都可以對應到其中。

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應該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個人的價值。因為它確定了一種導向,就是通過個人的努力實現人生階梯的一步步的跨越,從員工到經理的過程,從基層公務員到省部級公務員的過程,從士兵到將軍的過程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成長起來的,雖然有一定的理想主義的成分,但是但從導向來說,把個人和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統一了起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忠,齊家如何理解?

書印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禮記 大學 大學第一章就引出乙個齊家的概念,這句話人們習慣把它翻譯成 要治理國家就要先治理自己的家族,教導不好自己的家人卻能教導別人,這種事是沒有的。其實大意的話不能說不對,實際上是不完全對,這個家可不是我們現在的家庭的意思!如果說這個是不是很...

古代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代君子何為?

徐曉軼 好問題啊!首先,夫子曰 守死善道。君子就是無論世道如何,都要釘住這善道,也就是說,君子立世就要為這世道人心守住心中的那一點善良。其次,君子當以身正天下。守善尚易斥惡難,然,夫子曰 鄉愿,德之賊也。所以,君子就要在守善的同時,也要克惡。最後,君子不以孤臣為榮,舉世皆醉我獨醒的不是君子所求,君子...

為什麼古人的人生目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現代人主要人生目標就是車子票子房子?

chentao.com 你的想法是現代人狹隘了?齊家兩個字就不包含 房子 麼?很有名的一句 食無魚 出無車 也不是白唱的,只要人需要物,就不會放棄對物的需求 還有那句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掃天下之前也得先有屋才行啊 另外我認為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些不是算是乙個目標,而是四個,實現第乙個才能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