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中華民族樂器不受關注了?

時間 2021-06-01 22:04:40

1樓:

記得這個問題曾經出現在我的雅思口語考題裡

講真,也許是因為民族樂器在這個快速創新與淘汰的流行世界裡找不到發聲之地了。存在於萬千音符中偶爾插入的古風間奏、存在於傍晚亭間的老年活動營、存在於西裝革履的交響樂團…但這些終究不是民族樂器最實用的occasion,要麼俗氣,要麼過於小眾

殺豬宰牛,迎娘子進門,街邊乞討,陝北嗩吶曲演變的《哀樂》才是最需要民族樂器的地方。發現了嗎,民族樂器無縫參與到了紅白喜事裡。全球文化順應著趨於一體的潮流,我認為只要不是被遺忘,只要它們還能找到一席之地,民族樂器的太陽不會落山。

2樓:朱文傑

樓主說的到底是樂曲還是樂器?如果是樂器的話,我覺得它並沒有不被關注。有可能是因為環境不同,我自己正在學簫,身邊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會一些民族樂器,有可能跟難易程度有關,學笙、壎、琵琶之類的少,學二胡、笛子、古箏的就很多。

如果是樂曲的話,確實喜歡的人不多。一來是難,說句大不敬的話,許多古曲又臭又長,一板一眼的,學起來很艱難。二來是不懂,傳統樂曲很多都要悟,要悟出曲子中的弦外之音,能悟透當然好,如果一直悟不透,學著學著便會失去興趣,更別提把曲子能怎麼演繹好。

3樓:moo vee

這個問題其實很複雜。

時代背景,調式,音高,製作水平,學習成本,推廣,國民審美都有關係。

其實當代民族樂器還是很受重視的,可能題主沒有關注身邊的圈子。

民族樂器一直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和流行曲目悄悄的融合,經常在某些間奏或者配樂裡出現,這恰恰說明民族樂器越來越好了。

其實現狀是民族樂曲曲目越來越少受重視了,沒有和當代流行歌曲結合的樂器正在沒落。

學習樂器要從古典曲目學起,很多人不喜歡古典曲目,這無可厚非,畢竟不同時代不同審美。但是很多人想繞開這關,走捷徑玩流行小曲,那也只能玩個一知半解。時間久了自然就忘,也談不上愛的多深了。

尺八也是一樣,被時代和審美拋棄。

其實尺八不能算「流落」,客觀來說它是被淘汰掉的。現在我們聽到的尺八統一都是現代尺八,傳入日本後,經過近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已經是日本傳統樂器了。我們自己的尺八早就在南宋從宮廷樂中失寵後由洞簫等書生氣很重的樂器代替了。

現在看到「源於中國」四個字,覺得很諷刺。

歷史車輪裡任何東西都有可能像白蟻一樣被碾碎。

4樓:

我也沒這個感覺啊。你看公園裡週末,玩民樂的挺多的。學笛子的不算多,但是本來就不多吧?古箏之類的簡直學濫了呢。我們學校有N臺古箏,不比鋼琴少。

為什麼單身越來越多?

Caesar WEN 感覺單身久了會成為習慣,如果有人稍微走進你的生活啊,就會有一種節奏被打亂的不安感,尤其是在需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喜好去取悅另外乙個人的時候! Kyo 呃 我覺得現在大家都是被迫單身的。可有人會說 啊不對啊比如俞飛鴻啊我們同事啊都是大齡單身女生,人家活的也很精彩呀!她們的精彩我不否...

為什麼剩女越來越多?

龜速發展 剩男也一樣越來越多,這是商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以前社會效率低,大家都沒那麼忙,閒著蛋疼,還是有那個時間,和注意力去戀愛戀愛,現在男女都很忙,商業太發達了,每個工作都是恨不得24小時在執行,哪來時間戀愛。你看能成一對的基本都是同學,同事,同村的,就是保證了足夠多的相處時間,相處時間是乙個基本的...

「問題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多?

會飛的杏4134 因為問題父母也是越來越多,現在大多數父母都是80,90後,這一代的父母很多小時候父母為了生活到處奔波,很多都是留守兒童,有很多人兒童時心理需求未被滿足,長大後也不懂得如何去做父母。 因為問題父母越來越多。過多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一切是根本。肯定很多人要問為什麼80,90年代沒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