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在古時的發音是否與現代大相徑庭?未來的演變趨勢是怎樣的呢?

時間 2021-06-01 15:11:13

1樓:郭小閒

樓主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文字的變化永遠都是落後於口頭語言的。也就是說,文字是用來描述語言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範語言的使用,但是面對口頭語言的自然演變,文字一般都無能為力。

乙個最好的例子就是英語。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英語這麼難?原因之一就是英語文字不能忠實記錄當代英語的語音。

明明 hi 和 high 發音都是一樣的,為什麼要寫成兩個字?though 後面的 gh 不發音,但是 tough 的 gh 組合憑什麼就要發音?目前我們使用的英語拼寫,大概是 18 到 19 世紀一段時間內慢慢穩定下來的。

到現在也就是 100 -200 年左右。

因此不管人們的意願如何的強烈,語言的語音總是在不斷演變的,不以人的意志轉移。像我爺爺輩人的口音和我的口音就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了。我覺得一般三到四代人的時間,也就是大概 60 到 80 年左右,乙個語言或方言的語音就會產生較為明顯的變化。

在社會變遷越快的地域,這個規律就越明顯。所以別說 2000 年,再過 100 年,漢語各方言的語音就會起顯著變化的。

為什麼在日語中大部分入聲漢字的音讀發音是有兩個音節的?

tzihou 我在想,假如以日語中漢字的音讀來朗誦中文時,並且將入聲字的第二個音節捨去不發音的話,估計整篇文章的聽感應該比較像是某種吳越語方言。例如現在彙總各種方言 老國音,以及域外方音製作的 青玉案元夕 假如日語是利用上述音讀方式朗讀的話應該更貼切。 超能聖龍 一開始確實讀入聲,但是後來為貼合日語...

現代日文存在漢字的 書 換 現象,是否破壞了日文的嚴謹,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亂?

DrizztVII 還在使用中的文字的進化的大方向永遠是趨簡的,書 換 本身是有意義的。不管官方還是民間,簡化方案無論如何都會造成語義或者字形的替換或合併,必然會帶來問題。我們的簡化字方案一直存在很多被詬病的地方,便是乙個好例子。從標準化角度來看,只要官方標準規範能制定好,需要規範化的場合下有據可循...

古人與現代人說話的發音不一樣,為什麼詩歌上有許多韻腳與現代的發音相似?

jointer 中國從隋朝開始有了科舉制度,要求考生作詩要按照禮部頒布的韻書規定的字音押韻,這樣就保證了到從隋到清末押韻的字依然押韻,要變一起變。因為文字在增多,字音越來越複雜,韻也越來越複雜,單韻母經過反切成了復韻母,現代押韻的字古代一定押韻,現代不押韻的字古代也可能押韻,比如魚和舒現在不押韻,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