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兩千多年前和今天的人壽相近,不增不減?

時間 2021-06-01 10:21:33

1樓:普波居士

73、84基本是當時的平均壽命。現在平均壽命打不到這個水平了,具殯儀館的統計,四五十歲死的人數是逐年上公升的,加上意外死亡,平均下來這壽命能超過六十已經很不錯了。

2樓:KASAYA

百年減一歲的說法是後人附會上去的,經中沒說。經中說的是人壽不定。四大洲中,只有北俱盧洲定壽一千,其餘的包括南閻浮人壽不定

《中阿含經》卷第十五

比丘,人壽五百歲時,彼人盡壽不孝父母,不能尊敬沙門、梵志,不行順事,不作福業,不見後世罪。彼因不孝父母,不能尊敬沙門、梵志,不行順事,不作福業,不見後世罪故,比丘,父壽五百歲,子壽二百五十、二百歲。比丘,今若有長壽,壽百歲,不啻者。

看見或字了嗎?如果每過百年減一歲,那人壽不就成了定性的嗎?百年減一的說法是後人新增的,經中沒這麼說。

3樓:袁鍾鳴

你沒有算意外死人的壽命。

現代醫學發達,乙個地區的長壽人總數肯定多於古代同地區人數。但是你要考慮到有很多人沒活到老年就因各種意外去世了。

古代意外的死因除了水火,疾病,飢餓,刀劍之外其他的比較少。現代各種意外因素遠多餘古代,而且還有各種墮胎的。平均下來現代的壽命是少於古代的

4樓:覺醒

1三界的法對人世間限定的原因,一切都有定數。

2這個如同蓋乙個樓,每一塊磚的尺寸都是有要求的,這就是定數。三界可不是自然形成的。你如果用現在的科學去認識這些,你可認識不了。因為科學還沒那麼大的思維。

3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還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對一些規律,也是看不清的。因為定數中有變數,弄的人也摸不清規律。

4人類文明基本上是2023年乙個週期,2023年就會更新一次,文明的特點也不同,每一期,人的特點也不同。

5樓:

這個說法確實存在於漢譯阿含,夾雜在與彌勒有關的預言中,我的看法是偽造的佛說,凡是與彌勒有聯絡的經文,通通刪掉就好了。

另外這些經文確實有偽造的證據,例如「諸佛世尊皆同一類,同其戒律、解脫、智慧型而無有異」這就是證據,因為《四分律》開篇明確說某些過去佛沒有制定戒律。

6樓:品牌節度使

《黃帝內經》開篇說: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現在人均壽命應該沒到80歲吧,按照黃帝內經對上古人均壽命描述,超過一百歲還行動很敏捷,黃帝的時候,人年過半百就身體開始衰弱,到現在大部分進入中年就一身亞健康。這一百年少一歲的趨勢線,沒毛病。

為什麼兩千多年不斷罵秦始皇?

華夏不朽 大概是因為他不符合儒家明君的標準吧。你可以去看 鹽鐵論 桑弘羊對秦的評價就以讚美為多,反觀他的反對者則恰恰相反。桑弘羊這類人對國家管控經濟,開疆拓土是持正面態度的,而儒家對此是持負面評價的。而我們知道,在中國兩千多年的 帝制時期 儒家思想相對前者影響要更大。 跟阿富汗炸巴公尺揚大佛 印度教...

儒學兩千多年,為我們帶來了哪些進步?

一 如果把古代跟現代比較談的話,儒家沒為現代社會提供太多進步因子。平等 儒家提供為0。因為儒家提倡尊卑等級,包括宗法制 分封制 宋後有天地君親師崇拜。自由 儒家提供為0。因為儒家提倡家長制 五服制。知識 儒家提供為0。因為儒家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 反智 反對奇技淫巧。朱子尚讀書,然也只是從書中尋找道德...

如何評價每月掙一萬,花八千存兩千的和花兩千存八千的?

神說要有光 每個人的消費觀不一樣吧,我比較傾向花八千存兩千。先不說未來會如何,至少人活著當下肯定是過得舒服更好。乙個月只花2000的生活,怎麼說都有點拮据了,那長期省吃儉用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未來不可預知的生活值不值得我們現在這樣,其實都說不清楚,每個人的觀念都不一樣。 江海 剛需的用來住的房貸其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