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幼崽的態度,在進化中是乙個怎樣的演變過程?

時間 2021-06-01 08:53:29

1樓:鯨落

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生物繁衍本來就是一種本能,各種生物對待幼崽的態度會通過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當食物奇缺的時候,你是選擇小孩還是大人,易子而食可不是說說的,太多的歷史說都說不完。

2樓:懷剣

拋磚引玉。

其實答案很簡單也很複雜:面對不同的情況,當然要進化出不同的策略。一切策略都是為了生存和繁衍。

舉兩個例子,都是在部落規模(當做150人以下)狩獵/採集社會。

1.你作為乙個成年男性,參加了對另乙個部落的戰爭並勝利了。於是你們瓜分戰利品。

戰利品中當然包括妹子。那剩下的孩子,你是殺還是不殺?他們身上沒你的基因,也不是你部落的人,帶回去搞不好還會報殺父之仇。

就算不報仇,你也希望跟搶來的妹子能夠專心照顧自己跟她生的孩子吧?

所以,殺。蘿莉也許可以養。抱歉,這真的是父權社會。

2.本部落的其他人生的孩子,你要不要幫忙照顧一下呢?如果你和ta有親緣關係,那當然要照顧。

就算沒有,互惠互利知道吧?除非你想塑造博愛形象,如果對方家長是個不知道感恩報恩的傢伙,當然不幫啊。

從婆羅門群過來的。手邊沒書,躺床上碼的。

我說拋磚引玉,我真不是謙虛。理論沒說透,例子的細節也還需要推敲。

在人類進化中,為什麼進化成為臉部的差異最大?

不能說面部特徵差別比其它身體部位大,你的指紋還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呢,誰會留意指紋。面部是人與人直接交流時第一眼就會留意的東西,語言,表情,眼神等等。因此人會更注意面部細微變化和特徵之類的。 不眠之眼 其他部位差的也很多,不信你給我找兩個指紋相同的人先,要麼找兩個手掌形狀一樣的人也行,你可以試試,看...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那些方面退化了?

殤風 生物學沒有 退化 這個概念。但是在演化過程裡,存在乙個類似概念,叫做 痕跡性狀 vestigiality 就是曾經擁有過一定功能的性狀在失去其作用後,依然以痕跡形式留在生物體身上的部分。比如我們的尾椎骨 支撐尾巴 闌尾 消化纖維素 智齒 咀嚼樹皮等食物 立毛肌 豎立毛髮保溫 瞬膜 清潔眼睛 等...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是如何抵抗病毒攻擊的?

藍色信仰 從病毒產生開始,細胞與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止。病毒和細胞作為生命體,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病毒認為,只要能存活,簡單點就好,拿個蛋白質殼子套住DNA就完事兒了,而細胞卻想要費盡心思想要去構建複雜的內環境。但是,當環境逐漸危險的時候,病毒沒辦法得到足夠的能量,學習了掠奪派細胞 異養型細胞 的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