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它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他是怎樣製作的?

時間 2021-06-01 00:32:50

1樓:丘斌彬

1. 練泥:從礦區採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鐵鎚敲碎至雞蛋大小的塊狀,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狀,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磚狀的泥塊。

然後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渣質,用雙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並使泥中的水分均勻。 這一環節在古窯裡我沒有見到,深感遺憾,於是我在前往三寶村途中仔細尋覓,有幸親眼目睹。這種瓷石加工方法歷史悠久,應與景德鎮製瓷歷史同步。

2. 拉坯:將泥團摔擲在轆轤車的轉盤中心,隨手法的屈伸收放拉製出坯體的大致模樣。

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縮率。景德鎮瓷土總收縮率大致為18—20%,根據大小品種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軟硬程度予以放尺。

由於景德鎮瓷泥的柔軟性,拉製的坯體均比之其他黏土成型的要厚。拉坯不僅要注意到收縮率,而且還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較大尺寸的製品,則要分段拉製,從各個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師傅的技藝好壞和水平高低。

景德鎮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與其獨特的材質、工藝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景德鎮瓷器名揚天下,除當地「天賜」的優質黏土之外,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藝將這些普通的「東西」變成了人類的「寵物」。由此,真正被「神靈」護佑著的正是這製瓷技藝的不斷分工、進化和傳承。

這千年相傳的技藝造就和組成了人類陶瓷史甚至是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環,這光環讓人炫目,也讓人敬畏。

3. 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體內形弧線鏇削而成的,將晾至半乾的坯覆在模種上,均勻按拍坯體外壁,然後脫模。

4. 利坯:將坯覆放於轆轤車的利桶上,轉動車盤,用刀旋削,使坯體厚度適當,表裡光潔,這是一道技術要求很高的工序。

利坯,也稱「修坯」或「旋坯」,是最後確定器物形狀的關鍵環節,並使器物表面光潔、形體連貫、規整一致。內外修坯是景德鎮製瓷工藝中乙個極為重要並優於其他窯系的成型技術,是形成景德鎮陶瓷風格的乙個獨特的技術保障。利坯工不僅需要熟悉泥料效能,而且要熟練掌握造型的曲線變化和燒成時各部位的收縮比,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

一般來說,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坯體厚度各不相同,因為不同部位在高溫燒成時的收縮率和受力情況不一致,因而利坯時應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以防止其燒造時變形。利坯時對於坯體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識別方法,是掌握利坯技術和確保利坯質量的關鍵。按一般經驗,測定坯體厚薄是以手指上下撫摸並輕輕彈叩,聽其不同部位的響聲。

坯體較厚者,彈之發出「咯咯」之聲,修至中等厚度時則發出「咚咚」之聲;高檔瓷坯體修至適當薄度時,彈之則發出「卟卟」的脆聲。

5. 曬坯:將加工成型後的坯擺放在木架上晾曬。

6. 刻花:用竹、骨或鐵製的刀具在已幹的坯體上刻畫出花紋。

7. 施釉:普通圓器採用醮釉或蕩釉。

琢器或大型圓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製品均需經施釉後才能進窯燒造。施釉工藝看似簡單,卻是極為重要和較難掌握的一道工序。

要做到坯體各部分的釉層均勻一致,厚薄適當,還要關注到各種釉的不同流動性,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景德鎮陶瓷裝飾大致可分為釉下裝飾和釉上裝飾兩種基本型別。釉下裝飾是指直接在泥坯上進行藝術裝飾加工,並上釉燒成的瓷器,因其裝飾圖案位於瓷器釉層之下而得名,主要包括青花、釉裡紅和釉下五彩等。

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進行裝飾加工的工藝,則稱為釉上彩,包括古彩、粉彩、墨彩、新彩等。還有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結合的「鬥彩」裝飾。實際上自元代以後,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歷史,基本上是以景德鎮瓷器發展史為主要脈絡的。

釉裡發出紅色是景德鎮具較高聲譽和影響的名貴品種

8. 燒窯:首先把陶瓷製品裝入匣缽,匣是陶瓷製品焙燒的容器,以耐火材料製成,作用是防止瓷坯與窯火直接接觸,避免汙染,尤其對白瓷燒造最為有利。

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溫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窯門,點火燒窯,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術指導,測看火候,掌握窯溫變化,決定停火時間。 9.

彩繪: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燒成瓷的釉面上描繪紋樣、填彩,再入紅爐以低溫燒烘,溫度約700—800度。

燒窯前即在坯體素胎上繪畫,如青花、釉裡紅等,則稱為釉下彩,其特點是彩在高溫釉下,永不退色。

10. 瓷器的彩繪與一般繪畫不同。因為畫工在坯體素胎上施釉和作畫時所見的顏料色,在經過高溫燒製和烘烤後會發生很大變化。

看到一件件顏色暗淡、貌不驚人的半成品,經過爐火的燒煉竟會呈現出如此絢麗奪目的色彩,這本身是奇妙的;而與此同時也便可以得知,為瓷器作畫是需要怎樣的特殊經驗和想象力了。

2樓:顏俊

以我這兩個產品為例吧,簡單介紹一下:

4.2寸蓋碗

一時不知道怎麼講起,那從上往下吧

蓋子,上面的蓋帽是在土坯的時候蘸點泥漿粘在一起的,蓋帽是石膏模注漿的方式做的,看下圖

(這個是這個帽的模具,看得出來形狀吧,嘻嘻)

注漿-等待凝固(這個蓋帽是實心,因此不用翻模,意思是等他乾到一定程度再開啟模具,石膏模吸水,因此與石膏接觸的地方先凝固,類似杯子這類容器若是按注漿方式來做的話,需要等他凝固到一定厚度,再把泥漿倒出來)-修坯(注漿口需要切平整)-靜止保持濕潤不至於太乾燥。

蓋子除了注漿方式,另一種就是滾壓,上面這台就是滾壓機啦,上面那個白色的塑料被稱作「塑料王」,可以定做什麼形狀,這個可能其他答案也有介紹。上面這個就是壓蓋子的,接著就是蓋帽和蓋子的粘合,要注意兩個部件的乾濕程度要一樣。粘完後要用海綿擦拭一下,讓接合處顯得自然平整....

這麼說同學們會理解嗎

下圖這個是打線的,大家看看,這個再上一次釉水就可以燒了

跑題了...

接下來是蓋碗的碗和碟子做法一樣,滾壓

然後就是放著乾燥啦,一些簡單的擦拭,修補後,就是上釉了。釉水的種類太多,可以上網查檢視。

工人在上釉...除了上色釉,一般上透明釉,是比較健康環保的!

上完釉就可以進窯子了,夏天這個工作是很艱苦的。

燒完之後的白瓷要貼花紙

會不會太模糊...

這個是花紙...浸泡後黃色那張會脫離出來,

溫水浸泡杯子,會比較好貼吧...嗯,就是醬紫!

這就跟手機貼膜一樣,花紙貼上去,要把裡面的氣泡、水分刮出來,這個是工具...

之後成了這樣子

還有這樣子...

然後注意不能太濕進窯,不然燒的時候水分蒸發,容易起泡,導致花紙燒掉。

然後燒成就是這樣的(還沒出完,還有一點我趕緊拍...)

這個是打雙線的

出來就是這樣子的啦!

對了忘記說了,以上這些是釉中高白青花(1300多度),也有釉下和釉上的,釉上家裡人一般不愛用。

現在日用陶瓷競爭太大了……宋代五大名窯現在也是很多人喜愛。高白青花就變得有點慘淡,但是家裡人還是堅持做高白青花...也用慣了,不吹不黑,也比其他產品健康。

以上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

省略一些,瑣碎的一些修坯補坯、選瓷挑瓷的工序,只談簡單的流程,那摸,就是這樣吧……想要更多了解...來德化找我...我請客!嘻嘻

3樓:

先是原料,原料一般用高嶺土,原料經過水力分選後可以得到顆粒級細的高嶺土。有白色與黑色兩種土,最後燒完就是白色的陶瓷。

陶瓷製品根據器件的不同,使用的原料與工藝也不一樣。最簡單的為瓷磚,將原料用壓機壓成磚坯,上釉料燒成即可。

大型的陶瓷件比如馬桶浴缸,需要用鑄模法。將原料漿液倒入石膏模中,石膏模吸水後就留下了泥坯。對坯體上釉,燒成後就可以得到馬桶了

。而家用的瓷碗,花瓶對原料要求就要高點了,要求粘土能夠有一定的強度和可塑性。用機器或人加工後坯體保持不變形。

一般的加工方法為壓模法,將坯料放入模具中擠壓得到坯體。最後上釉燒成。或則利用轉機將坯料拉成花瓶坯體。

當然,還有一種最簡單粗暴的陶瓷製備法。你把粘土捏成泥條,用泥條捏出你想要的形狀即可。

定製鞋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

TZwusa 話不多說先上圖 抱歉只有成品的圖,製作的過程忘了記錄,以後爭取補上 那麼到底如何定製球鞋呢?先說說自己的定製經歷,一開始是在大二的時候,那時候經常買鞋,大概1,2個月就一雙,但是慢慢的就覺得即使再買新出的鞋子,同時也會有很多人買,總是避免不了撞鞋,所以心中萌生了要做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

Cartier 的設計理念和製作工藝是如何的?

提拉公尺的蘇格拉底 Cartier 品牌在厲峰集團的整體戰略指導下是以貴族氣質為基調向大眾化滲透的模式出現的。Cartier二戰後幾經易手,在日本人經營時期證得了大眾市場對奢侈品的強大需求,為滿足大眾人群得到對其進入貴族階層的社會認同感,一直是Cartier在產品設計上的核心法門。工藝方面,沿襲了正...

茶葉的製作流程是怎樣的?

堅少良品 第一步,採茶 自家採摘嚴格以一芽兩葉為主,因為此時的鮮葉在成熟度 內含物上均達到最佳狀態,為普洱茶成品的後期陳化打好基礎,這樣的普洱茶就會 越陳越香 第二步,萎凋 和 晾曬 很多人認為 萎凋 和 攤晾 是沒有區別的,但對於傳統手工製茶來說,這是一種不合理的說法。攤晾 保留了茶葉中原生內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