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服裝裡的「三不分」到底是為什麼?

時間 2021-05-07 04:25:55

1樓:芭蕉小農

高雅一點的說法是戲曲程式化的需要。行頭和臉譜起的作用一樣,讓人一望便知這個角色是什麼來歷。

通俗一點的說法是因為錢、因為錢、因為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古代組建戲班,你是班主的話,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行頭。其他演員來你這裡演戲,就用你提供的行頭。少數情況下演員會有一些私人行頭(晚近旦行崛起後尤甚),但主要行頭都是班主提供的。

而且古代戲班,除了少數坐城班外,大部分是要到城鄉輪流演出的。而且就算是坐城班,演出地點也不固定,接到重要堂會演出(大財主送錢)時也要滿城跑。趕路的話,水鄉坐船還好點,走陸路那麼多行頭怎麼辦?

當然是精簡為上。中國城市出現固定的劇院,是非常晚的事情。

而且說實話,大戲劇種的行頭即便「三不分」,總量也是十分驚人的。所以班主並不好當。

以2023年代湘劇班為例,傳統上分大衣箱、二衣箱、盔頭箱、場面箱、把子箱五口。前三口箱子所裝的道具如下:

大衣箱:

大紅蟒、綠蟒、白蟒、青蟒、黃蟒各一件;小大紅蟒、女大紅蟒各一件;紅、藍開氅各一件;八卦衣一件;紅、藍官衣各一件;女紅官衣一件;男、女對帔一對;紅、水紅、藍、青、古銅男褶各一件;淺藍鑲邊男褶一件;青富貴褶一件;小藍、藍灰男褶各一件;男、女黃皮襖一對;青大衣擺一件;水紅、青女褶各一件;大紅雪帔、雪帽男女各一套;大紅、藍色花女帔各一件;灰布僧衣一件;灰女長褂領一件;搖旦衣襖一套;清代青紗襖褲兩套;羅漢長褂一件;清裝便領褂一件;大紅花色綢裙兩條;青、白綢裙、白夏布打裙各一條;青布長兜肚乙個;大花緞宮搭乙個;布宮搭乙個;喜神乙個;象牙笏乙個;護領、三角領、絛帶、蔑玉帶、紙摺扇若干;布紅帕一塊;美人肩乙個;小布肚包乙個;布大包單一塊;鼓雜包乙個。

二衣箱:

紅、綠、白、青、黃、藍靠各一件;大紅袍子一件;花緞小紅袍子一件;素大紅羽紗袍子一件;細花綾青袍子一件;素白府綢袍子一件;紫紅、藍單紗袍子各一件;大紅、綠、白、青、黃、緞馬褂各一件;紅、綠、白、青鎧各一件;紅排席四件;紅、藍兵領褂各四件;青布文馬衣四件;藍花緞兵領褂一件;青打衣一件;青斜襟打衣一件;青綢打裙一條;青醜衣一件;白夏布荷葉裙兩條;黃布帶翅膀打衣一件;紅布犯衣一套;黑布短褲一條;爛長褂一件;紅布彩褲若干;紗打帶若干;三角領、護領、裹腳、夾襯若干;棉襯兩件;蒲包領褂若干;京鑼、大鈔、草包兩個;背虎板四塊;背虎杆四副;花料水腳衣一件;虎形衣褲一套;小黑緞高靴、黑緞舊快靴、布條小打鞋各一對。

盔頭箱:

皇帽、帝巾、相貂、中紗帽、尖紗帽、圓紗帽、矮紗帽、駙馬套、平天冠、紫金冠、帥盔、霸盔、蝴蝶盔、硬扎巾、草皇帽、文陽帽、大太監帽、小太監帽、老旦鳳冠、半鳳、中軍盔、硬夫子盔、金卜頭、荷葉盔、二龍扎、鐵卜頭、大額子、小額子、皮額子、軟扎巾、小五佛冠、大五佛冠、漁婆罩、素花大草帽圈、皂吏帽、員外巾、軟帝巾、荷葉巾、公子巾、高方巾、八卦巾、童子巾、小生巾、豆腐巾、一字巾、富貴巾、抓子、坨帽、酒蒂子、白氈帽、高棕帽、馬尾高棕帽、紅緞和尚帽、黑布和尚帽、紅稍子、白稍子、藍稍子、披巾、紅排席巾、清涼帽、青冬帽、爛冬帽、舊碗帽、老人巾,以上數量一至四頂不等。

白滿、麻滿、青滿、白

三、麻三、青三各兩口;青一片瓦一口;青一字龍、紅一字龍、青球髯各一口;青紮、紅扎各兩口;麻扎、青吊、麻吊、白吊、青八字各一口;鼻須若干;麻蓬頭乙個;白、紅、青蓬頭各兩個;散發、昭君蒂、牛角鑽各乙個;翎子若干對;大狐裘、小狐裘各一對;紅、白布、麻布帕子各一;宮花兩對;小寶塔乙個;道冠帶子兩個;面牌乙個;結子若干;草結子若干;佛珠、雲帚各兩副;額箭一支;加官臉子、魁星臉子、土地臉子各乙個;金剛臉子兩副;金鼻子、豬嘴巴、老人頭各乙個;彩頭兩個;綢子縐紗兩套;蔑簪若干;紙條;開臉盒子一套;嗩吶兩支;笛子兩支;胡扎子乙個;草把子乙個;假大鐵板刀一把。

即便把裡頭的笛子、嗩吶這些樂器去掉,總量也十分可觀。別說是2023年代,就是70年代,中中國人平均每年能有多少布票做衣服?就是現在,有誰家裡能拿出幾十頂帽子?這些都是錢啊。

2樓:呆蛙

1、為了少置辦行頭,節約道具服裝。每次演出需要帶大量服裝道具,就算不考慮資金,也要考慮運輸方便。舉例:

某乙個地方排三場戲:將相和、斬馬謖、楊家將,如果嚴格要準確的話,這得準備三批服飾了,包括軍官鎧甲士兵統統都得單獨準備,而不分時代這個準備的量就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以下是京劇四郎探母,劇中的契丹人就穿都了滿裝。以表示是北方少數民族。而四郎的官服也是京劇中所有時代標準的漢官裝扮。

2、對古代的服飾考據並不精確。比如清代,漢人服飾都是禁止穿著的,更不可能自由去考證服飾發展史。

3、統一裝束不分時代更容易讓廣大人民群眾快速了解角色身份,百姓心目之中的漢官自然都是烏紗帽大紅袍玉帶黑靴,若真弄一身復原的服飾來反倒認不到了。

3樓:

這很好理解吧,如果每齣戲都要對劇中人物的時代背景、地域、季節進行考證,再製作出相應的劇裝,耗資多大?換了別的戲還未必都能用上,浪費多大?現代的服飾史研究,清朝之前的內容基本都是建立在現代考古學豐碩成果的基礎上的,古人根本不具備對這方面進行詳細、準確考證的條件和認識。

傳統戲曲服裝往程式化上發展是必然的。

4樓:Indigo

可能戲曲服裝和臉譜差不多功能上更注重表現人物的角色特點,性格特點什麼的,所以不分朝代地域季節吧。再加上古代對更古代的服飾考古工作不好做,所以預設用現有戲服的形制。

5樓:

原來曾經跟一位老闆聊天兒的時候他提過這個。唱戲「寧穿破不穿錯」。第一這樣是為了方便,少配置幾身行頭。

二乙個,這個穿錯指的是行當不對穿錯,情節不對穿錯,身份不對穿錯。不分朝代地域是怕穿錯,因為這些規矩都已經很嚴格了。三乙個,怕被人說影射當朝。

好像還有點兒什麼的我忘了,畢竟不是本行人。匿了,怕挨罵。

用傳統戲曲演繹當代新潮的題材是否可行?

趙三變 題主問的好,現在 巴黎聖母院 龍門客棧 都已經被改編成京劇了。改編戲曲最主要的是看它的程式化程度,像崑曲這種程式化非常高的劇種是不太適合改編新戲的,而一些越劇 滬劇 黃梅戲的小戲,因為程式化沒有那麼高,是可以用來表演一些新內容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不能強求改變,也不能一步不前。 白鷺 戲曲...

傳統戲曲和曲藝的創新應不應該支援

一花一世界 表示不太支援。感覺現在很多崑曲演出的舞台已經沒法看了,搞出各種舞台效果,花裡胡哨的。真的喜歡戲的人根本看不下去。戲曲就是一桌二椅中演出大千世界的,你搞得亂七八糟的還有什麼魅力呢?非要搞也可,畢竟我可以選擇不看。但麻煩你們,創新 歸創新,傳統的東西還是演著行嗎? 彩舞嵐雲 只要把視線放的長...

如何評價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戲曲的態度?

魚生 我們這批90後,90 95的,歲數都奔三了。在我們的青春裡,我們哈韓哈日哈歐美,港台都玩過了。隨著歲數大了,世界各地也都走遍了,最終發現曲風都聽膩了。這時候好聽的古風歌曲進入我們的視野,所以更喜歡傳統文化。本質上,現在小年輕流行的我們都玩膩了,或者看不上。所以要裝文化人 作為乙個家裡可以算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