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做到離群索居嗎?

時間 2021-05-07 03:05:54

1樓:王楓

集體主義在過去幾千年的生活中,為人類社會提供了最標準的正規化。無論是從斯堪地那維亞山脈,還是到遙遠的北非山谷,亦或是長江黃河流域的人類族群,都不約而同的選擇「群居生活」這一社會組織形式。確實,過去多年的經驗證明,群眾生活為人類建構基本社會關係、尋求族群保護和協作生產分工,提供了基本的單元支撐。

工業革命以後,生產資料的極大豐盛為打破群居狀態提供了契機。過去分工協作的「家庭作坊」,很多被現代「原子人」的大工業分工代替,家庭承載的生產作用逐漸消失。而後女權運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到來,瓦解了個人依附家庭的經濟依賴關係。

邁向徹底走入「完全獨居」的道路上,似乎只剩下社會關係這一塊「攔路石」而已。

19世紀是現實文學崛起的時代,大批反思現實的先鋒文學家誕生於各國各地。法國作家福樓拜作為佼佼一員,最大的作品是公認的《包法利夫人》,並對後代系列現實主義作家產生了極大影響。成為滄海遺珠的是,他有一部《布法與白居榭》。

這部晚年才寫作、離世尚未完篇的遺作,傾注了福樓拜最後的心血,從文字看,寫實了作者晚年陷入精神迷茫的境況,還有對社會生活的糾結和失落。

布法、白居榭是生活在法國大都市的兩個小公務員,因為厭倦城市喧囂,反選簞食瓢飲的農村生活。一連串荒誕劇情後,兩人才發現,原來過回離群索居的生活,遠遠不止城市到農村那條馬路的距離。催租的房東、狡猾的小偷、誤入的旅客,甚至水電短缺都能成為雞飛狗跳的理由。

直到再也忍受不了狗血的獨居體驗,兩人最終選擇回去城市,似乎過去的「難以忍受」,在這次體驗後也變得可以忍受了。

福樓拜的文筆是極其寫實的,這和人類一致的思想高度吻合。對於過去美好的回憶、安逸的村莊、旖旎的風光,人類的感情總是充沛的、浪漫的、優越的,似乎踏出城市的圈子,就能逃離人群和一切社會關係,一人擁抱天地萬物。諷刺的是,現實卻是破碎的、割裂的、不大符合預期的。

城市化的程序,已經徹底改造了鄉村的形態,也改變了人們的心靈和行徑。尋一方獨居的樂土,無論是環境還是心境,會讓「小公務員」們驀然感受到,「濯足再入,已非前水」。

但是,乙個叫梭羅的美中國人,卻在瓦爾登湖旁立起了一座小木屋。跨進這間屋子,就像飄到孤島的魯濱遜,在現代社會的邊緣歸入了自我的世界。與「小公務員」們看似一樣的初衷,結尾卻判若霄壤,一方是「荒誕的鬧劇」,一方迎來「突然的自我」。

獨身主義這件事情,從源頭講,打破的是千萬年而來,群居社會的基因慣性。如何打破這種慣性,福樓拜和梭羅,恰好為我們嘗試獨自生活,提供了成功和失敗的雙方參例。因為看似一致的事情,動因往往截然不同。

這兩個故事中對獨居生活的嚮往,乙個是主動,乙個是被動。梭羅看到的獨居生活,一開始就是完整的、鮮活的,比如,要放棄汽車代步,要自己徒手修理生活用具,要遠離親人的造訪,要放下一切塵世的名譽和關係,所以他計畫好了一切心理和行動,輕鬆擁抱浪漫的簡樸生活。兩個小公務員最早的想法,只是討厭都市的喧鬧、女人的聒噪和上司的嚴苛,對於他們來說,單純想找乙個放鬆的地方,卻對即將到來的困難和不便視而不見。

所以若干年後,無論生活方式怎麼變換,高度發達的社會關係,和我們對生活方式的依賴,將成為我們無法繞開的乙個地標。獨居不意味著全然的脫世,本質意義其實是,我們必須要用良好的溝通和精確的合作,來換取一點不合群的、自我的空間,而不是能摒棄一切,躲避全部的社會和人群。

一點對於社會生活的感悟,順便講了兩個作家的故事,希望不會瑣碎。

畢竟,觀點來來去去,故事留駐人心。

2樓:飛碟小小花

能,親身實踐,只要餓不死有地方住,三四年不與人說話,不與人交往,都沒問題。

有很多作家離群索居閉關創作,一年基本上除了吃飯都住在郊外不見人。他們不會有抑鬱症,也沒有和他人的交往障礙,但是一般人還是不要挑戰。

然而偶爾也會覺得無聊。孤獨到無聊的時候就愛折騰,折騰膩了又想念無聊的孤獨。

3樓:MayDay-tutu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樓:吟遊旅人

不請自來。

不能。其前提是從此完全隔離人世。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有其社會屬性,人是社會人。完全隔離人世,產生的效果可以參考,荒島餘生。

《溝通的藝術》一書中也有提過。

5樓:足球帶我奔跑

可以,至少一兩年,祥見《瓦爾登湖》。

梭羅乙個人在湖邊,修建屋子,種植糧食…然後這一年內寫下了日記式的這本書。

大學時看的這本書,對我影響挺大的,讓我越來越享受獨處的時光,越來越嚮往簡單的生活。

「大部分時間內,我覺得寂寞是有益於健康的。有了伴兒,即使是最好的伴兒,不久也要厭倦,弄得很糟糕。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愛情無藥可醫,唯有愛得更深。」

「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這就是真正的知識。」

「時間決定你會在生命中遇見誰,你的心決定你想要誰出現在你的生命裡,而你的行為決定最後誰能留下。」

「乙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這句話的原文理解起來更妙) 即:

"A man is rich in proportion to the number of things which he can afford to let alone."

還有太多太多經典的思錄,待我寒假回家了,我找出那本做滿筆記的瓦爾登湖。

6樓:

在林場做護林的,有些地方只要乙個人守,在大山深處,離最近的村莊幾十公里。大概乙個月去一次集市買東西,每天的工作就是帶著狗山上看看,跟自己,跟狗說說話,種些蔬菜,去溝裡打魚,砍柴做飯,晚上放上碟片看看。電是乙個小水力發電機,時常會被一些青蛙小蛇老鼠碎葉卡住。

白天有時能看到一些牽著狗進山打獵的人,看到人會覺得有種親切感,陌生人也會打個招呼。日出日落每天的生活就是這樣。

7樓:於朝歌

以下是關於人是否能離群索居,這樣做的感受以及如何離群索居的一些觀點。

1.曾國藩:「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2.謝靈運:「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3.「人是群居動物。」

4.「誠於中,行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禮記大學》

5.中國道家哲學:「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題主看到之後,結合這個問題的動力,肯定有自己的判斷。

離群索居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此話對嗎?

此心光明 不對,得道與否,在內心不在外境。寒山拾得就是離群索居的,誰能說他們不是真正得道的人。而且很多公認的大就者都有離群索居的人生時光。比如六祖惠能藏身獵人隊伍,虛雲大師隱修終南山等等,只是因為當時的因緣如此。小隱隱於山林,中隱隱於市集,大隱隱於朝庭。得道的人,山林市集和朝庭,天堂人間與地獄,盡天...

真的能做到嗎?

Bonjour 我覺得不能.倘若真有人能完全隱藏自己的情緒不被他人發現,那麼這樣的人其實很可怕。要麼是外星人具有特異功能,要麼就是城府特別深,深藏不露而掌控他人與股掌中。 習安心理諮詢 乙個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其實很難隱藏自己的情緒。事實上我們人類並不是很擅長隱藏我們的感覺。你覺得哪個是假的笑容 微表情...

人真的能做到 追逐內心的聲音 嗎?

題主所說的追逐內心的聲音,並不準確,或許你想說的應該是追逐理想吧,但就拜金,貪婪而言,這兩個並不是你內心聲音,而只是你的慾望,拜金,貪婪本身並沒什麼,只能算是慾望,要知道內心的聲音不全是好的。有些聲音,可以允許自己有,但追不追隨的選擇權依然在你,可以追求這些,但是不能去害別人。如果內心有拜金 貪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