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 有對應的本字嗎?

時間 2021-05-06 22:08:33

1樓:瀟瀟

俺以前專指奄人,奄字始見於金文,是個會意字,上部像閃電曲折之形,古人認為這是天神的顯威,故尊奉為神靈,下部是大字,是正面之人形。二者相合,表示「奄族」是天神保護庇佑的強大部落,頗有夜郎自大的味道。小篆改變上下結構,隸變筆畫作「奄」,上下結構,雖顛倒了,但行義未變。

部落強大,便能象器物之蓋子覆蓋他國他族。故「奄」有覆蓋意。《說文》:

「奄,覆也。」小篆又加「手」旁繁衍作「掩」,掩藏,掩蓋,掩護等語,皆由此而來。同理,洪水覆沒大地叫「淹」。

奄族很古老,凡古老民族皆有圖騰,認為某種動物是自己的祖先。奄族以鵪鶉為圖騰,故「鵪」字從「奄」從「鳥」,史稱奄人善制鹹菜,故「醃」字從「奄」。

奄人自信有神人的保護,又兼身材高大,因此以做奄人自豪。故俺字由人字與奄字合成。

「我們」「咱們」包括聽話的對方,獨「俺們」不包括聽話的人,可見其自豪。

但奄國被周公掃滅後,奄人的命運很慘。周國為防止身高力大的奄人繁衍後代,便將俘虜的奄族男子去勢,故古稱太監為「奄人。」這些閹人先是專職守門戶,故加「門」 成「閹」。

《說文》:「閹,豎也,宮中奄昏閉門者,從門,奄聲。」《後漢書·宦官傳》說:

「宦官悉用閹人。」奄人被俘後,集中住在敞篷裡,這敞篷叫「庵」,周初由奄尹(官名)按集中營方式嚴加管制,這些「庵」中的人都是不能生育的人,佛教傳入中國後,便將不結婚的尼姑寺院稱「庵」,故有「尼姑庵」之語。

2樓:太史子義慈

áng ㄤ

代詞,表示第一人稱,我:

越予沖人,不卬自恤。——《書·大誥》

(既然天降此艱鉅任務於我身,我幼小之人哪敢自顧自。)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詩·邶風·匏有苦葉》

(船伕揮手頻招呼,別人渡河我不爭。別人渡河我不爭,我將戀人靜靜等。)

3樓:趙炎

其實這個字是成套的。

第一人稱複數,俺,我們的合音。

第二人稱複數,您,你們的合音。

第三人稱複數,怹,他們的合音。

俺,部分官話區還保留 ngan / ngae / nan 之類的讀音,很明顯是從 /nga/ 加 /m/ 尾組成,/m/ 尾應該是懶音的產物。你硬要問本字,我只能說無可奉告。

這些詞的出現應該不會早於宋代,甚至可能是「漢兒言語」。

@樸益順安 複數稱呼作單數用很常見,參考這個「您」。比如吳語區常見的「儂」其實也是「爾儂」的合音,本來也是表示複數的。

「好人」能夠得到對應的回報嗎?

紫矜 不一定,人生總是變化莫測的,沒有人會知道別人的結果,更不知道好壞,即使那個人曾經完美無缺,卻也經不住一些挫折後的墮落,這也是有可能的。即使乙個人再優秀在完美,也是需要磨鍊的,只有意志堅定,永不放棄的人才是最終的贏家。 蘄貺青冥 有一種 好人 在付出的時候不去計較是否有回報,而是量力而為,做力所...

人活到對應的年紀就一定要做對應的事嗎(比如結婚)?

張博明 社會法則無非就是人類發展摸索過程中對文化意識的經驗總結,但誰也沒規定多少歲要做什麼事,只是總結出大多數人在這個時間段大概率要做這件事 於辛夷 其實樓主的困惑我也有,但是這個答案因人而異。是不是應該做對應的事取決於你的承受能力,而不是絕對的應不應該。我跟你一樣的狀態,沒有完全拒絕相親,可是依舊...

能拜託大佬改改畫嗎,或者幫俺指出畫的問題嗎?

哦吼 比較明顯的是比例問題,前側的手臂,上臂過長,下臂和手過短過小,兩隻手臂比起來後臂過長過大,腰線和大腿根線的位置不合理,兩條腿都太粗,顯得整個人很敦實 頭髮和靴子的色相變化可以再豐富些,衣服的褶皺,要有取捨,有時候過度記實了反而顯得假 改善的方法就是首先練習人體結構,尤其是關節的部分,即使是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