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書為什麼別人讀了就可以信手拈來,自己讀了感覺像沒讀一樣?

時間 2021-05-06 08:26:35

1樓:夏末的藍調

嗯…其實無所謂吧,你可以直接寫自己想表達的東西,然後你會覺得自己寫的怎麼這麼爛,然後你會開始想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然後你就記住了。(反正我是這樣)

單純的欣賞雖然看的時候爽到,體驗感爆表,但是之後完全沒有辦法把爽到的感覺帶給別人。(但是真的比想著要自己表達爽很多啊!很多!

但是因為沒有給別人帶來價值所以沒有辦法可持續的爽…所以,愛要克制。大概吧。)

2樓:

我也……

隔段時間就只記得大概了

時間再長點就忘得差不多了

只記得我看過這本書,不記得講的啥

所以我隔個一兩年再看一次

也在慢慢學著做摘抄做筆記……

其實我覺得可能是第一次沒真看懂

當時就是囫圇過去的

所以才記不住……

3樓:汐汐

首先想說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我也是這樣,很多書讀了過一周就會忘的差不多了,要說某個時刻忽然想起要拿出來用,還得憑著記憶去翻個大半天才能找到。

其實我想這和你讀書的目的有關,如果讀書是為了增長知識,學習考試,應該會反覆讀直到記得。

我讀書是很隨心的,想讀就讀,可能單單就是為了乙個故事,一顆好奇心,一種尋求安慰和期待共鳴的動機,所以讀書的感受是即時的,沒有想去刻意記得什麼,就會導致記住的那些是讀書的瞬間震撼心靈的,久久不得釋懷的。大部分都忘記了,特別是年紀大了,生理上來說記憶力已經無法幫你記住太多沒印下痕跡的文字。

沒記得並不等於看了等於沒看,讀書的即時感受就是收穫,人在讀書那一刻所收穫的滋味就是所得,得到不會是永久的。

所以,不要在意讀過以後是否還記得,如果你想達到信手拈來,那就要把讀書當成一種工作,一種高階的教程,投入精力和時間去鞏固和獲得。

因為所有的擁有都是和另外一種失去相連的。你獲得的文字的長久記憶,那麼你就要去同等的時間閱讀去換得。

4樓:爛的稀碎

一是悟性。這有關深度思考。有字之書能給你帶來的就是這些。

二是經歷。這有關共鳴頓悟。無字之書和流於紙上的問題給你帶來的美妙感覺。

看書不是要你記住什麼,而是要你悟出什麼並向實際轉化。信手拈來也可能是泛談之輩,一介書生;感覺沒讀也可能是層次不到,沒有共鳴,印象不深。都屬正常。

關於讀書,只一句「主一無適」即可。望共勉。

5樓:丁香新語

普通人讀書大多是被動讀書,沒有去主動建構知識,將書中知識化為己用。

大多數人拿來就讀,少部分人讀完書會做筆記,畫思維導圖,甚至寫書評。

浙大心理學博士採銅在《精進:如何成為乙個很厲害的人》中說過,這些現象都有乙個共同的癥結,就是我們面對如此多的資訊材料,只會做最淺層的加工,沒有從深處審視,更不用說去做一些解碼的工作。

這好像是很多人的通病,知道讀書有用,但是卻沒有把讀書這件事做得很精細。正是意識到很多人不會讀書和學習,採銅在《精進》裡面告訴了我們,如何通過怎樣的學習,才能夠將書中知識化為己用,最終成為乙個很厲害的人。

經常讀書的人一般這樣讀書:讀書-做筆記-思維導圖-寫書評。

其實能夠做到前兩步的都比較少,一般人把書拿來就讀,讀完不做任何記錄當然忘得也快。

著名的心理學家艾斯浩賓通過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過後立即開始,20分鐘後,我們僅記得58.2%,乙個小時後記得44.2%,一天後記得33.

7%,6天後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能夠記住的僅僅有25.4%!

雖然記筆記可以幫我們防止遺忘,但僅僅是記筆記還不夠。我們只是把書中的知識記錄在筆記本上,並沒有記在大腦中。

讀完書後記筆記,再加上寫書評,雖然是經過了大腦的輸出,但只是對書中的知識做了少量加工,然後換了個方式將內容輸出,這樣的讀書方式相比前兩種,能夠記住的東西多一點,但往往更費時間,很少有人能堅持。

上面的幾種讀書方法,只是完成了知識的遷移,相當於把知識從書本搬到了腦中,但是缺乏實際的行動或者深刻思考,它也只是淺層次的知識。相當於知識還是書本上的知識,並沒有變成我們自己的知識。

無論是做筆記、畫思維導圖或者是寫書評,佔主位的都是已經編制好的教材,是原書作者的知識和觀點。我們雖然對它們進行了淺層次的加工,但是沒有進行深層次解碼。我們對這些知識,只是有個大概印象,但具體怎麼用,卻說不出個所以然。

並且,過了沒多久,這些知識大多會忘記。這就讓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

正是意識到很多人不會讀書,採銅在《精進》中提出了「解碼」式讀書方法。

解碼其實就是對資訊進行加工的過程。對於不同的人來說,解碼的過程、深度以及程度不一樣,得到的資訊自然也不一樣。

就拿玩具來說,在小孩子的眼中,他們關心的是這個玩具的功能,也就是它們能從這個玩具中得到什麼。

對於家長來說,對這個玩具的解碼就和孩子不一樣。他們更關心孩子安全,一般會在意玩具的材質是什麼,安全性如何,以及價效比等等。通過綜合考慮和比較,他們才會判斷該不該買這個玩具。

而對於玩具設計師來說,他們更關心這個玩具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們會思考玩具的結構、效果以及設計原理,看能否拿為己用。

對一本書進行解碼閱讀的過程,對應玩具的三個不同層次解讀。大多數人像小孩子一樣,僅僅關心這本書講了什麼,能從中得到哪些資訊,根本不知道要讀的書的特點,也不知道知識點背後的原理,以及用到了哪些知識,為什麼用這樣的結構呈現等等。

那麼,如何對書進行深層次的解碼閱讀呢?採銅也介紹了三個步驟:

首先,要思考這本書說了什麼,給了我們哪些知識。

就拿《精進》這本書來說吧,它講述的是如何成為乙個更厲害的人。也就是讓我們意識到,厲害的人是怎麼學習,如何利用時間,以及怎樣選擇有意義的行動等。

這些都是對人生起重要作用的事情,做好了每乙個步驟,最終結果自然會改變。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了與那些做得特別好的人的差距,知道了自己為什麼沒有像人家那麼成功。

其次,要明白書的知識是什麼樣的,和其他同類書有什麼異同點,對我們有什麼價值。

我們讀完書之後,要對書進行反思、審視,對內容進行評價和定性。自我提公升類書籍很多,《精進》到底和其他書有什麼不一樣呢?

它注重的是具體的方法,它讓我明白,那些很厲害的人是如何將每一步做到精進的。

如果僅僅吸收書中資訊,那讀書收到的價值最小。要想讓價值最大化,我們要研究這本書的各個章節是怎麼組成,用到的知識點有哪些,它們的邏輯關係是什麼,為什麼這樣安排,觀點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證明,通過什麼樣的步驟來體現等等。如果直接開始一本書有難度,就從乙個章節開始。

6樓:AsReader

我也有類似的感覺「別人讀過之後到處發優美、有哲理的句子,我看的時候總是發現不了——可能是我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因為我讀書一般關注情節的發展、書中人物命運的變化

7樓:雲胡不喜

首先自己要有乙個理解這個世界的框架,

讀書是為了通過書裡的知識完善優化框架,

然後在日常生活中行動邏輯要保持和框架吻合

這樣你就消化了書裡的內容,並且學以致用不會再忘了。

8樓:

本人有類似的問題,但不是完全一樣,那就是,書我是吃透了,但是原句基本記不得了。

導致別人讀過什麼詩詞歌賦,隨時出口成章,但我因為從小就記憶力不好(英語聽力也吃這個虧,其實聽懂了,但是聽下一句,上一句忘了,中國話也是),從來不敢這麼賣弄,也不喜歡引經據典,不是沒看過,是背不下來,也記不住,讀書完全靠自己的理解能力。

如果僅僅是和我這樣的話,其實完全不必擔心,因為書的精華已經被你吃進去了,並不需要有恐慌和緊張,你已經得到了。

但如果你真的是讀完後,單純感覺自己沒讀過一樣。那麼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考慮兩種情況:

一、你在讀書的時候,態度和專注度不夠,心不在讀書上。

這怎麼解決呢?先解決你是否想讀書這個問題,你對讀書沒有發自內心,沒有將讀書從習慣變成生活的一部分的話,那麼讀什麼書效果都不理想。

二、這本書不適合你。

這怎麼辦呢? 找到你喜歡讀的書,你讀起來舒服的書。和你合拍的小眾作者真的遠比和你八字不合的大師更適合你去讀。

就好比我,陳寅恪的著作之類的我真是讀得不舒服,但是錢穆的書一遍就開開心心順暢地下來了。這就說明,我個人更適合讀錢穆的書。

最後,請切記,讀書不需要你到處炫耀從這書中學到了什麼,記得了什麼。如果讀書只是為了當著外人面,能夠引經據典上乾貨,那不如不讀書。

我們要從書中萃取的是作者的靈魂,而不是文字。

9樓:乙隻水餃跳過去

有這樣乙個說法:

當我還是乙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

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

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應該聽過這個比喻吧,接下來他會告訴你,看書忘了很正常啦,但其實它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你balabala...然後你就覺得好有道理,繼續看書繼續忘...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吃過的食物要變成骨頭和肉是需要經過消化和吸收的

同樣的書別人讀了可以信手拈來,自己讀了卻感覺像白讀一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你沒有把它內化,就好比你吃了食物壓根沒消化一樣。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將看過的書內化呢?這裡我分享一招最有效內化知識的方式——費曼技巧。

所謂費曼技巧是指,用簡單的話、用自己的話說出來、不帶行話術語,說給80歲的老太太聽,說給8歲的小孩子聽。

這是美國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發明的一種方法,也就是在你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假想自己已經費勁唇舌讓一名毫無這方面知識的學生聽懂,並把你的解釋記錄下來。這一步至關重要,因為在自我解釋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識過程中,你會理解的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為什麼要用費曼技巧呢?其實可以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一句話來概括:用自己的話說,是檢驗你懂不懂乙個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如果要求你針對作者所寫的某個句子作解釋,而你只會重複他的話,你最好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了解了這句話。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辦法用自己的話將書中的知識點講給別人聽,並且讓他們理解,那麼你就沒有掌握這個知識點。

那麼費曼技巧如何使用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舉例子,用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假想的例子解釋書中的知識點,做到通俗易懂,不帶任何行話術語。

比如在《極簡宇宙史》這本書中,有一條量子力學的規則——「某事只要可能發生,它就一定發生」,這對絕大多數沒有學過量子力學的人來說,絕對是一臉懵逼的。於是我就這樣舉例:我們來假想乙個情境,比如乙個電子要去北京,它可以選擇坐飛機、高鐵、自駕甚至走路過去,每種交通方式都有可能。

現在你在北京見到了它,你知道它是從上海過來的,但不知道具體是怎麼過來的。那麼我問你,它是怎麼來的呢?

答案是:它同時坐飛機、高鐵並且自駕還走路過去!你沒看錯,這就是量子世界的詭異之處,從起點到終點,所有運動路徑都有可能,並且都會發生!

通過這種方式,別人一下子就看明白了。

再比如《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成功基因的乙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而這種基因的自私性,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的自私性。

這句好也不是很好理解,於是我舉了這樣乙個例子:南極洲帝企鵝有一種膽怯的行為,它們佇立在水邊,由於有被海豹吃掉的危險,在潛入水中之前躊躇猶疑。但只要有乙隻先潛入水中,其餘的就會知道水中是否有海豹。

自然沒有哪乙個肯當試驗品,所以大家都在等,有時甚至相互往水中推。這便是基因自私性所導致的個體行為的自私性。

同樣,通過這種簡單直觀的例子,別人理解起來就容易了許多。

八分鐘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為什麼你總是看完就忘?

為什麼同樣學結他,別人三年就可以寫歌兒,而我不能?

寧小六 不是 寫歌不需要會樂器啊,是會樂器幫助寫歌。你寫不出來就,拿一篇以前自己寫過的文章,挑句子出來,再稍微改幾個長度差不多的短句出來,然後按那幾個萬能和弦,自己哼。一首歌就出來了。只不過質量很低而已 再苟一秒陳二苟 首先你是不想寫還是不會寫還是寫不出好的東西這差別好大排除不想寫,不會寫的話你該找...

為什麼會有上了大學以後就可以輕鬆了,就可以不需要學習了的謠言?

事實上,這樣說是對的。首先,大學確實比高中輕鬆。其次,如果你不在乎課程績點的話,那每學期及格就好了。人各有志,有拼命學習的,就有在水成績的,都正常。 非著名程式設計師 1 給大家一種動力 說考上大學以後就輕鬆了,目的是給面對高考壓力的高中生一種學習的動力,把大學生活描述的特別舒適,特別好,可以不用上...

同樣是被養著, 為什麼正常結婚的女人就可以,而被離婚老闆養的女孩就被鄙視?

公尺格爾1號 為什麼你自己心裡沒點數嗎?不僅僅是因為道德,還因為羞恥心。離婚那個就不說了,現在這個社會對她們帶有一些不恰當的偏見。被養著的那個 怎麼的,當二奶 當小三還當出優越感了?出賣某些東西換取想要的東西 打著愛的名義破壞別人家庭還有理了?但凡有一點點羞恥心,就不會做出這些事。還有請不要把離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