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陳寅恪先生所說禪宗六祖慧能的偈「半通不通」?

時間 2021-05-31 18:09:44

1樓:楊樂樂

參見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理解了這句話,就知道神秀和慧能都未得要領。不過五祖看到了慧能的潛力,半夜給他開小灶。當五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頓悟。

所以禪宗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就是無念、無相、無住。

而在慧能成為六祖之前,這個著名的偈語只能算是「半通不通「。神秀說」時時勤拂拭」,是對「有」的執著;慧能說「本來無一物」,是對「無」的執著。他們都是修行路上的執著,只是執著的物件不一樣罷了。

《金剛經》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修行途中,避免讓自己停留在某一點,才能破除執著。

如此想來,佛法真可算做人生哲學之一。無論是個人的一生,或者是歷史長河,總是變多過於不變。無謂執著,更無謂落入破除執著的「執著」。

2樓:

陳老的原話在這裡斷章取義……

一堆佛徒聽不進百家之言……

六祖當初也是個文盲不會寫字,自然文學功底不出色,難道六祖的佛法修為就不行了麼?人亦無完人。

諸位著相。

3樓:丁丁馬

簡單說兩句權作交流

私以為兩個偈子要一起看

身是菩提樹此身是樹孕育菩提

心是明鏡台此心是臺明鏡是真如本性

勤拂拭便是修行這是必由之路

菩提本無樹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型德相

明鏡亦非台明鏡不是台子私以為這句不通

無一物語相對應前偈大概是見性了

若說有半通不通處大概就是無一物語了是真空是頑空大概只有當時的六祖自己知道了

4樓:解鋒鏑

劣者所學甚雜,若有錯漏,煩請方家斧正。

神秀和慧能所做的揭子,其實是講的學佛的兩種方式,漸悟和頓悟。這很明顯是因為芸芸眾生,形形色色,個人根器稟賦不一樣導致的,而且禪宗呢,又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這樣禪宗的佛學經典就很少了啊。當時學佛的人尤其是禪宗就很聰明,怕自己學佛走偏了,變得迷信,對吧,就有了乙個互相印證的學習方式---對參。

神秀和慧能所做的揭子就是對參的產物,這兩個揭子離了對方,單獨拿出來理解都是錯漏百出。

這個上面的話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因為現代人大部分接受西方所謂的「科學」---分科而學,亦如西方學者對於哲學二元論的理解,互相辯論印證了那麼長時間,才知道唯心和唯物雖然對立,但是也是不可分割的。而華夏文明的老祖宗,早都知道陰陽對立而統一,可以分,也可以合,道德經裡面老子早就寫了「「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西方學者對於二元論的辯證,早在幾千年前的中華古籍裡都已經得到了印證。

(如果有興趣可以隨便翻翻佛經道藏,裡面有大把的相關理論,只要你有興趣,把那些因為宗教宣傳所需新增的神話部分去掉)

回到本題,神秀所做揭子,是指的薰修漸悟,一點一點進步,不停精進,直至最後有所成就,這是很符合易經乾卦天行健之理的。而慧能他所做,是在神秀所說的修行方式上,指出還有不同的途徑,有的人先天稟賦根器就是不一樣,那你也不能否定他們能一朝頓悟對吧,所以這兩個揭子沒什麼對錯,都是正確的。

最後呢,貴乎玄學氛圍很濃厚,好多人都來向我乙個出家人化緣了,也是哭笑不得。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五六……之言,是術者所做,卻有點強立名目,故弄玄虛了,佛家這點真的是比這些術者聰明,就說乙個「萬法唯心造」。

過去所做的因得出了今日當下的果,有的人得了果不高興了,就問怎麼轉變改運,人的命運能不能改之類……

這還不簡單麼?過去決定現在,現在決定未來。人只能活在當下,當下發正信正念,想要什麼就朝著自己的目標夢想去就好了,未來自然有你想要的。

好了,不再囉嗦,談興已盡,各位善信咱們江湖再會,阿彌陀佛。

5樓:Zelor Chang

陳先生為史家為思想家均是一代宗師。但對禪意還是差了些。 居然執著於菩提,卻不知禪宗不論菩提還是明鏡,都得一棒子打殺的嗎?

6樓:品牌節度使

陳老先生只是研究佛學,不是學佛。

按照六祖不識文字的基礎,能被拎出來點評一番,已經是很看得起他了。

佛性直指人心,文字的東西,六祖壓根就沒在意,大義究竟,就對了。

7樓:「已登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有些境界,你一輩子也領悟不到

等到真的領悟

或許才恍然大悟

前人到底說了什麼

就好比我哪來的心魔?

本來乾乾淨淨

所謂的心魔怎麼能算是我的呢

8樓:

佛法不可思議。

自古都有個人對佛法的各種自我見地。

誰都可做出任何自己的解釋,但無論如何闡述和見解,都無可厚非。

不必太執著。

如何評價朱光潛先生?

肖君瑾儀 孟實先生頭號迷妹。評價倒是不敢評價,但是看到大家都在說 十二封信 未免有點可悲。為了迎合大家喜好某寶現在清一色的 十二封信 談美 不是說這些書不好,只是和先生其他作品比起來確實有幾分迎合大眾了。文藝心理學 悲劇心理學 詩論 西方美學史 這些先生的扛鼎之作都鮮少看見了。有些甚至不出版了。像 ...

如何評價魯迅先生?

Jessie 魯迅先生受過傳統的私塾教育,也接受過新式的教育,還出國留學過,他看見的東西比當時一般人要清楚的多。他的文學是承上啟下的,承接古代文化,接受西方新文化,二者結合寫出的佳作。魯迅先生雖然生物學得不好,但單從文學方面來說,成就真的非常高,而且並沒有過譽。在高校中文系裡面有流傳一句話,研究現當...

如何評價費曼先生?

想飛的豬 費曼 左 與楊振寧 楊振寧 我注意到了。費曼有許多不同尋常的直覺物理觀,他的路線積分與費曼圖都是世紀級的,直覺的,大貢獻。我猜想1961年前後他大概又覺得他已有新的直覺靈感了,所以才那麼樂觀。這新的直覺靈感是什麼我覺得很值得研究。至於我們兩人當時對未來看法如此不同,我想還有文化背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