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如《百年孤獨》 《心是孤獨的獵手》等著作試圖告訴讀者 孤獨是人類的宿命 ,而孤獨又常被理解為 一種需修煉以達到的境界 。如何看待以上兩者的區別?

時間 2021-05-31 14:37:22

1樓:

書裡想表達的孤獨不是想的就乙個人,需要陪伴啊,更多的是對於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不被人理解的一種孤獨。路漫漫其修遠兮。其實要他人去理解的這樣乙個理想,很容易破滅。

2樓:晏無極

當人從動物的無意識向前進化,就始終處於意識的孤獨之中。至此,人類面臨兩種命運:或者向外尋求以逃避它(無意識的),或者向內探求以面對它(有意識的)。

前者是問題中提到的《百年孤獨》等著作試圖告訴讀者「孤獨是人類的宿命」,而後者常被理解為「一種需修煉以達到的境界」。 換句話說,當人類有意識的開始面對其無意識對孤獨的逃避,進而全然面對了孤獨本身,就產生了乙個決然不同的精神領域 —— 而這也是一切藝術、哲學所最終要指向的那個 —— 純粹主觀的絕對境界。

3樓:張睿

精神世界富饒的人才能享受孤獨,因為孤獨時與自己為伴的只有自己的靈魂,過往的經驗,對世界的認知還有身外的萬事萬物彷彿自己的精神世界融合在了一起,於是在精神世界裡也有著更為恆久的繽紛多彩。相反,精神世界貧瘠的人是最害怕孤獨的,他們只能用喧囂與熱鬧來填補他們空虛的精神世界。

4樓:卡列寧的微笑

人,歸根到底是個體的,無論你是處於怎樣的關係之中,孤獨是」宿命「的。之所以孤獨成為某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那是因為有這樣的人:他們在自身上感受到了人生的完整,而這種完整不依賴於任何別的人或事物。

與其說他們是孤獨的,不如說他們是單獨的。孤獨總給人冷清寂寞的感覺,單獨可能更好一些。就像日出一樣,它是單獨的,但又那麼完整。

5樓:sherry

提供乙個關於「孤獨」的定義吧。菲利普·科克(Philip Koch)在其《孤獨》一書中提出過關於孤獨處境的幾點特徵:1、獨處,2、意識中沒有別人的涉入,3、帶有反省性

其實想想看如果意識中沒有別人的涉入那麼即使在鬧市也猶如獨處一般,並且如果乙個時常反省的人便又總是會陷入沒有他人涉入的反覆的思考之中……所以,誰沒孤獨過。

6樓:章培鋒

有時候別把簡單事情搞複雜了。孤獨就是孤獨,顧名思義就是覺得孤單想和別人在一起。是個人就會孤獨,沒什麼配不配的。

說"你也孤獨?你也配?"之類的話,不是翻譯有問題,就是說的人太矯情。

說孤獨是不是人類的宿命,先定義什麼叫宿命吧,現在人說話總有這個問題就是不喜歡說清楚。假設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永遠擺脫不了孤獨。個人覺得這句話是對的。

首先孤獨不是件壞事。我認為慾望是驅動人類發展的動力,孤獨是驅動人和人接觸合作,從而保持人心理健康的動力。所以覺得孤獨了就順從自己找人玩玩,一味"享受"孤獨是一種沒有勇氣找別人的藉口。

有時候人需要乙個人靜一靜理清思路思考人生什麼的,這不叫孤獨。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時候並不感覺孤單

《百年孤獨》偉大在哪?

simple 多年以後的乙個深夜,我坐在桌前,準會想起當年深夜翻看 百年孤獨 後,為奧雷里亞諾命運輪迴所震驚,由此感覺到內心平靜的那個深夜。 雪滿山中高士臥 百年孤獨 所描繪出的孤獨感如此濃烈,以至令人窒息。流暢的文筆飄飄然帶有夢幻感,如同聶小倩的紗巾在面上飄過,你想要抓住虛無縹緲的意象卻又從指縫間...

如何評價《百年孤獨》??

楊同學 乙個家族的輪迴,往大了反應了哥倫比亞當時的現況,往小了就是乙個家族的誕生和消失,裡面有些神奇色彩的地方,被稱作魔幻現實主義,家族的複製和輪迴是文章的主題,所以名字之間的糾葛是不能迎合閱讀方便簡單地用張三李四來代替,每個人的形象都是鮮活且不同的,而在每個人不同的性格和生活裡,又有著其他人的影子...

《百年孤獨》的「孤獨」是什麼?在書中是如何體現的?

戌卓 加西亞 馬爾克斯曾經近乎絕望地指出 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 這樣的歷史象徵了孤獨,就是 百年的孤獨 因為本身就是這個世界瘋了,是我們瘋了,而 身在此山中 的瘋子是無論如何認識不到這個世界的 廬山真面目 的。 說乙個細節。奧雷利亞諾...